我的聖誕傳統

Why-I-Set-Up-A-Christmas-Tree-Every-year-1024x613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翻譯:鍾林君,中國

我對聖誕樹的裝飾有很多自己的要求——樹身至少高1.8米,樹枝上要掛滿綠色的針形樹葉,全部用手工的裝飾品,再加上一閃一閃(不要那種閃得太厲害的!)的聖誕燈。

雖然我住在一個熱帶國家,並且我的聖誕樹也是假樹,那又怎樣?雖然隨着聖誕樹流行款的不斷翻新,與那些色彩搭配、美輪美奐的冷杉相比,我的聖誕樹早已顯得有些簡陋,不是特別搭的裝飾物,倒是都寄託了某些特別的情愫,那又有什麼關係?1個月後,我又得把所有東西打包,封存11個月,這些也難不倒我,我還是要擺出聖誕樹,因為對我們家來說,沒有比擺出聖誕樹,裝扮聖誕樹更能讓我們感嘆“聖誕來了!”

那這些聖誕節的傳統都是從哪兒來的呢?在基督教出現之前,人們已經開始在冬天的時候把那些長青的樹枝搬回家,提醒自己春天馬上就到了。而如今我們看到的聖誕樹裝飾,應該起源於400年前的德國。那時,基督徒開始裝飾長青樹,以此來紀念耶穌所帶來的永恆生命。傳統都是因為要記住或重複講述某個重要的消息或事件而來的。基督教的傳統也是這樣一路發展而來——有時替代或是轉換一些本來不屬於基督教的風俗或儀式。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現在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多少都跟我們所在的文化、習俗相關。

比如,在英國,傳統的聖誕大餐通常在下午進行,桌上的菜肴包括烤火雞或烤鵝,裡邊通常會塞一些餡;再會有烤土豆,球芽甘藍,熱乎又美味的肉汁,再配香料熱紅酒、百果餡餅或聖誕布丁,是不是光看這些名字就已經餓了。在美國,很多地方冬日大雪過後的雪景美過任何明信片,鄰裡間也會炫耀自家院子里的聖誕裝飾,通常會有雪人和馴鹿。我有一位住在美國西海岸的朋友,每年她都會自己烤巧克力軟糖和聖誕餅乾作為禮物送給大家。在澳大利亞,聖誕節剛好是夏天,大家比較熱愛的是聖誕燭光合唱會(Carols by Candlelight)。這是在澳大利的主要城市每年都會舉行的戶外演唱會,到現在已經70多年了。澳大利亞人特別熱衷於戶外活動,因此我在悉尼的朋友,聖誕大餐吃的是海鮮燒烤——還是在海邊吃的。

因此,既然聖誕節並不是只有一種慶祝方式,對你來說,什麼最能讓你感到聖誕節的氛圍呢?曾經有一度,我就像這個世界那樣慶祝聖誕節,不過又是一個歡慶的節日,有聖誕老人和那隻叫紅鼻子魯道夫的馴鹿還有聖誕節自己的故事罷了;也不過又是一個可以跟大家互送禮物,參加派對的日子;同時,不過又是給自己多一個借口,可以唱唱溫暖的歌曲,吃吃肥膩的美食。

但除此之外,聖誕節有更深的意義。聖誕節的英文“Christmas”本身就是從“Christ’s Mass(基督的聖事)”一詞而來,也就是用來紀念基督或彌賽亞生日的慶典。“基督”或“彌賽亞”是用來稱呼上帝揀選的王的稱號,這個稱號告訴我們,上帝已經賜耶穌權柄管理萬物,也賜祂權柄把一個不認識祂、不接受祂統治的世界帶回祂面前。不理會上帝的結果是與祂永遠的隔離。但上帝卻將耶穌派到這個世界為我們背負刑法——祂出生就是為了為我們死——好讓我們獲得生命。因此,聖誕節最核心的信息,就是我們受邀與上帝建立友誼,建立活潑的關係!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摩太書1章15節)

任何一個聖誕節傳統本身都不是聖誕節真正意義,或者說,守聖誕節的傳統並不會讓我們成為一名基督徒。因為基督徒指的是通過上帝的兒子耶穌與上帝建立關係的人。如果我們沒有培養我們與上帝的友誼,並享受這份友誼,即便是聖誕大合唱、降臨節日曆、聖誕劇這些非常棒的基督教傳統都會變為空殼。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所做的顯示了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健康關係,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也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意義——有意義的傳統就是這樣誕生的。

打個比方,我的聖誕樹和布置聖誕樹這件事情,已經開始意味着團聚。每一個手工的裝飾品都來自某一個降臨節的教會活動,而聖誕樹也陪我們度過了無數次與家人朋友分享美食和信仰的時刻。

如果沒了我的聖誕樹,聖誕節還會是聖誕節嗎?當然!在我的心裡,每一天都是聖誕節。但是因為我可以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來慶祝12月25日(如果是東正教國家,那就是1月7日),所以我要仔細地思考應當遵循哪個聖誕傳統,並將其當成自己的傳統來過,而不僅僅是跟風。

你呢?你有哪些聖誕傳統嗎?哪種傳統最能創造機遇,讓我們可以紀念並與他人分享耶穌,並將這個喜樂的消息傳遞下去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