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道別與重聚

讀經:啟示錄21章1-5節 

我哥哥大衛因心臟衰竭突然過世,使我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姐妹,大衛排行老四,但他卻是我們之中第一個過世的。當時他的意外猝死讓我反覆思考了很多事。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家未來會面對更多親人離世,而較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道別的機會也會像問候那樣多。

從理智的層面來看,這種情況絕對不會令人訝異,因為這就是人生。但在情感上卻是沉重的打擊,使我對有限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和每個機會,都有全新的體會。同時,也讓我更嚮往將來永恆的相聚,在我們未來的重聚中,將永遠都不必道別。

這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啟示錄21章3-4節的核心:「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

靈命日糧 : 友善的鰭

讀經:創世記4章8-16節 

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在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附近游泳時,突然游來了一隻重約23公噸的座頭鯨,還將她夾在自己的魚鰭下。這名生物學家原本以為自己命在旦夕,但這隻龐然大物慢慢游了幾圈後就讓她離開了。就在那時,這名生物學家看見一隻虎鯊正游離附近的海域。這位生物學家相信,這隻鯨魚是在保護她,救她脫離危險。

在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上帝要我們看顧他人。但你可能會問:我真的應該對別人負責嗎?或是用該隱的話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舊約其他的書卷則發出宏亮的回響:是的!就像亞當要照看伊甸園一樣,該隱也要看顧亞伯。以色列百姓原本應該看顧弱者和窮人,然而,他們所行的卻與此相反。他們剝削百姓、欺壓貧民(以賽亞書3章14-15節),違背了上帝要他們愛人如己的誡命。

然而, [....]

靈命日糧 : 勉勵他人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8節 

每當災害發生時,最先上陣的救難人員都會展現出敬業的精神與無比的勇氣。2001年,紐約世貿中心遭受恐怖攻擊,造成數千人死傷,還導致400多名救難人員英勇殉職。為紀念這些救難人員,美國參議院便將每年的9月12日定為全國勉勵日。

雖然政府設立全國勉勵日似乎很特別,但使徒保羅卻認為勉勵他人是教會增長不可或缺的元素。保羅寫信勸勉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求這個新興的教會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雖然他們正遭到迫害,保羅仍勉勵大家無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節)。因他深知,人們很容易灰心沮喪、自私自利,並與人發生衝突,若沒有上帝的幫助與能力,信徒便無法互相扶持。

現今仍是如此。我們都需要他人的扶持, [....]

靈命日糧 : 曠野中的火焰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0節 

十九世紀末期,吉米·懷特在奇華胡安沙漠騎乘時,看見一片奇特的煙雲向天空盤旋而上。這年輕牛仔以為有野火發生,立即騎向煙雲升起的源頭,卻發現那陣「煙」是一大群從地底洞穴傾巢而出的蝙蝠。懷特這才發現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這片廣袤無邊、令人嘆為觀止的地底洞窟。

摩西在中東的曠野牧羊時,同樣看到一個吸引他注意的奇異景觀,那是一株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荊棘(出埃及記3章2節)。當上帝親自從荊棘中對摩西說話時,摩西這才發覺自己遇見了遠比奇特景觀更偉大的至高者。上帝告訴摩西:「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6節)。上帝要使那些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百姓得著釋放,並讓他們知曉自己的真實身分是上帝的子民(10節)。

早在向摩西顯現的600多年前,上帝就已應許亞伯拉罕:「地上的 [....]

靈命日糧 : 祂的形象

讀經:哥林多後書3章17-18節 

合唱團總監雅利安(Arianne Abela)在年幼時,總是會坐在自己的雙手上,希望把兩隻手藏起來。她一出生就十指不全,畸形或黏在一起;她沒有左腿,右腳腳趾也殘缺。她愛好音樂,也是抒情女高音,並打算在史密斯學院主修政府學系。但有一天,她的合唱團老師卻要她擔任指揮,迫使她必須在人前展示她的雙手。從那時起,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她開始擔任教會詩班的指揮,現今在另一所大學的合唱團擔任總監。雅利安有感而發地說:「我的老師看到我的長處。」

這激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啟發我們:儘管我們有許多不足,上帝這位聖潔的老師會從我們身上看到什麼?最重要的是上帝看到了祂的形象,如經上所記:「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世記1章27節)

我們擁有上帝榮耀的形象,就 [....]

靈命日糧 : 刻在心版上

讀經:箴言7章1-5節 

在1450年,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將活字運用在印刷術上,引領西方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將學習帶入新的社會領域。這項發明不僅讓世界各地的人識字、讀寫能力獲得提升,也讓新的知識迅速傳播,給社會、宗教各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古騰堡製造出史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聖經。在此之前,聖經一直是靠抄寫員煞費苦心地手工謄寫,並且經常得花一年的時間才能製成一本。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使用,此後的幾世紀,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有了閱讀聖經文本的殊榮。當我們手攬電子版聖經的同時,仍有許多人還是手持因古騰堡的發明而產生的紙本聖經。從前需費時耗資才能製成一本的聖經,許多人都無法擁有,如今卻垂手可得。

能夠隨時閱讀上帝的真理實在是奇妙無比的特權。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我應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