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重燃希望

讀經:以賽亞書35章1-4節 

在美國費城,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經過清理並種滿美麗的花草樹木後,變得綠意盎然、生氣蓬勃。這樣的環境讓附近的居民感到心靈舒暢,對那些經濟有困難的人更是如此。

一位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環境綠化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影響,對居住在貧困地區的人們來說,綠色的環境更為重要。」這位教授是這項專題的研究人員之一。

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上帝使土地恢復生機、萬物復甦,使受壓迫的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從這裡看到了全新的盼望。即便以賽亞預言會有毀滅和審判,卻不能搖動這美好的應許:「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必開花繁盛,樂上加樂,而且歡呼。」(以賽亞書35章1-2節)

同樣地,無論我們現在的景況如何,我們仍能歡喜快樂 [....]

靈命日糧 : 大工程

讀經:尼希米記6章1-4節 

一名年輕的保安人員發現有一扇門無法關緊,因為門邊貼了一段膠帶,於是他立即把膠帶撕掉。過後,他再次檢查這扇門,又發現有人在門邊貼膠帶。於是,他立即打電話報警,警察到場之後隨即逮捕五個竊賊。

這名保安人員當時駐守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水門大樓,也是美國某政黨總部的所在地。因著他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揭發了當時最大的政治醜聞。

尼希米也認真嚴謹地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就在快要完工時,鄰近的仇敵竟要尼希米去附近的村莊與他們會面。這看似友好的邀請,背後其實是個陰險的陷阱(尼希米記6章1-2節)。尼西米的回應顯示出堅定的信念:「我現在辦理大工,不能下去!焉能停工,下去見你們呢?」(3節)

儘管尼希米擁有一些權柄,但人們並不將他視為英雄。他不是偉大的戰士,也不是詩人或先知 [....]

靈命日糧 : 為主而活

讀經:羅馬書12章9-21節 

我開車載著妻子和三歲的孫子奧斯汀,正駛離自家車道時,妻子興奮地對孫子說:「我們要去度假了!」小孫子認真地看著她,想了一下說:「我不是去度假,我是去宣教!」

我們不知道孫子是從哪裡學會說要「去宣教」,但是他的回答,使我在前往機場的途中不禁開始思考:我度假的這幾天雖是放假,但我是否仍謹記自己依然在「宣教」,每時刻都要與上帝同行,且為上帝而活?我是否還記得,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服事上帝嗎?

使徒保羅鼓勵住在首都羅馬的眾信徒,「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馬書12章11節),就是勸勉他們,當在耶穌裡認真且殷勤地生活。當我們全心仰望上帝,順服祂的旨意,即使是最單調平凡的時刻,也會有全新的意義。

我們上了飛機坐定後,我就禱告說:「主啊,我屬於祢。無論 [....]

靈命日糧 : 上帝起的名

讀經:路得記1章19-22節 

我們一家每年都會參加夏令營,營友常將小隊長暱稱為蘋果姐姐、大力士或大胃王。這些綽號常源自於某次令人尷尬的事件,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有趣的習慣或嗜好。

綽號不只出現在夏令營,我們甚至可以在聖經中看到,例如耶穌稱祂的門徒雅各和約翰為「雷子」(馬可福音3章17節)。雖不常有聖經人物會給自己取綽號,但有個名叫拿俄米的婦女,卻要求旁人稱她「瑪拉」(意思是「苦」,路得記1章20節),因為拿俄米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客死異鄉,她覺得上帝使她遭受苦難(21節)。

但拿俄米給自己貼的標籤並未持續太久,因為這些沉痛的打擊,並不是她人生的結局。在她感到悲傷的時候,上帝就賜福予她,給她一個充滿愛心的媳婦路得,最後還讓路得改嫁且生下一個兒子,讓拿俄米有了後嗣。

我們難免會遭遇失敗或困 [....]

靈命日糧 : 地位岌岌可危

讀經:彼得前書2章4-10節 

在一些比賽或排行榜中,我們會用「地位岌岌可危」來形容地位不確定,隨時可能被取代。比如有篇文章就如此報導:「在本屆世界12強棒球賽中,南韓在複賽分別輸給日本和台灣兩支球隊,亞洲棒球強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條件可以參與比賽或完成一生的賽事。當我們有這樣的疑惑時,千萬要記得,我們在耶穌裡永遠不會地位岌岌可危。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在祂國度裡的地位是穩固有保障的(約翰福音14章3節)。我們的信心是源自那位揀選耶穌作為「房角石」的上帝,而這塊房角石就是我們生命的根基。上帝也揀選我們成為被聖靈充滿的「活石」,得以成為上帝創造我們所預定的樣式(彼得前書2章5-6節)。

在基督裡,我們的未來有保障,因為我們信靠基督並且跟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