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早已得勝!

讀經:羅馬書6章1-11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29年之後,日本士兵小野田弘男仍躲在叢林裡,不願相信自己的國家已經投降。二戰期間,他奉命前往菲律賓偏遠的盧邦島偵測敵情。縱然參戰各國早已停戰並簽署了和平條約,但多年來小野田弘男仍執意留在叢林裡。直到1974年,小野田弘男的指揮官前往島上尋找他,並且向他確認戰爭已經結束了。

這29年來小野田弘男過著困苦獨居的生活,因為他拒絕投降,拒絕相信戰爭早已終止。有時,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保羅宣揚那令人震驚的真理:「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嗎?」(羅馬書6章3節)耶穌在十字架上,以祂奇妙的大能擊潰撒但的謊言、死亡的恐怖和罪惡的轄制。儘管我們「在罪的權勢面前是死的」,「在上帝面前是活的」(11節,新普及譯本),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彷彿仍受到罪的 [....]

靈命日糧 : 善意的勸誡

讀經:雅各書5章19-20節 

初春的天氣令人心曠神怡,我和愛妻一起駕車出遊。但是,倘若沒有紅底白字的警告標誌,告訴我走錯了方向,那段美好的時光可能很快就變成一場悲劇。幸好我轉的彎不夠大,車速也不太快,所以看到了「禁止進入」的標誌,於是我立刻轉換方向。但是,若我沒看到這個警告標誌而走上錯誤的道路,可能會使自己和妻子甚至是別人受到傷害,想到這點就讓我心驚膽顫。

雅各書的結尾強調「勸誡」的重要性。當我們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行為、決定及慾望以致對我們造成傷害時,我們都需要關心我們的人出言勸誡,好讓我們能及時「從迷路上轉回」。假如沒有人適時地介入、勇敢地勸誡我們,這將對我們本身或別人造成傷害。

雅各指出善意的勸誡是多麼寶貴,正如他說:「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 [....]

靈命日糧 : 二重奏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1節 

在一場兒童音樂演奏會上,我看到一位老師和學生一起坐在鋼琴前,在表演鋼琴二重奏之前,老師俯身輕聲地對學生做最後的叮嚀。當鋼琴流淌出音符,我注意到學生僅彈出簡單的旋律,而老師的伴奏則讓這首曲子更豐富,更有深度。他們的演奏即將結束時,這位老師點了點頭表示滿意。

其實,我們的信仰旅程更像是二重奏而不是獨奏。不過,有時我會忘記耶穌就「坐在我旁邊」,只有靠祂的力量和指導,我才能「演奏」出一首曲子。我自己只能彈出所有正確的音符,試著以自己的力量順服上帝,但至終卻常顯得虛假空洞。我試圖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處理各種問題,但結果卻往往與人產生摩擦。

但有耶穌這位老師在身旁就截然不同!當我倚靠祂的幫助時,我發現自己的生命更能尊榮上帝,我能喜樂地服事,全心地愛人,藉著祂我能與他人建立美好的 [....]

靈命日糧 : 世上的光

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當我答應為某間教會開授為期五週的禱告課程後,就開始感到焦慮:學生會喜歡這個課程嗎?他們會喜歡我嗎?這些焦慮使我放錯了焦點,以致過度花費精力準備教案、投影片和課程講義。直至還有一週就要開課了,我仍然沒有積極鼓勵人來上課。

然而,在禱告中上帝讓我明白,這個課程是歸榮耀給上帝的服事,因聖靈會藉此指引人專注仰望天父,這讓我對公開授課不再感到緊張。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章14-15節)

讀了這段經文後,我終於在社群媒體公佈與課程相關的消息,立即就有人報名了,他們甚至還表示感謝和期待。看到大家的回應,使我更深入地思考耶穌的教導:「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 [....]

靈命日糧 : 憐憫之心

讀經:路加福音13章10-17節 

德蕾莎修女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不會令人驚訝。事實上,她能得到這份殊榮,是因她看顧「飢餓的、赤身露體的、無家可歸的、瞎眼的、患痲瘋病的、所有在社會中感到被丟棄、不被愛、不被在乎的人」,這些人是她畢生服事的對象。

耶穌為我們樹立榜樣,不論任何情況,祂都會看顧與關愛那些社會邊緣人。當時猶太會堂的領袖們只會嚴格地遵守安息日,而毫不顧念生病的人(路加福音13章14節),但耶穌與他們截然不同。當耶穌在聖殿裡看到一個患病的婦人時,便心生憐憫。耶穌看見的不是她的疾病,而是上帝美好的創造因疾病被困在殘破的軀體裡,就把這名婦人叫到面前來並醫治了她。耶穌「用兩隻手按著她,她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上帝」(13節),但卻因此激怒了猶太會堂的領袖,因為祂在安息日治病。耶穌這位安息日的主(6章5節),憐 [....]

靈命日糧 : 心懷寬容

讀經:撒母耳記下9章1-7節 

德銘上班的律師事務所為旭邦的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兩人成了朋友,直到旭邦發現德銘從他的公司挪用了數千美金。旭邦感到受傷和氣憤,但公司一位基督徒副總裁認為德銘對自己的行為已深感羞愧和後悔,便建議旭邦寬容德銘的過失,不要提出訴訟並且雇用他。副總裁說:「給他一份普通薪金,讓他有機會補償所造成的損失,你也能擁有一個最感恩、最忠心的員工。」旭邦接受了建議,最後德銘也不負眾望。

掃羅王的孫子米非波設並沒做錯什麼事,大衛做王以後,米非波設的處境卻很艱難,因通常新國王都會除滅前皇室的後裔。但大衛卻因愛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便將他的兒子視如己出(參閱撒母耳記下9章1-13節)。大衛的恩慈讓他得著一位真正的朋友。米非波設說:「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 [....]

從貪食症到抑鬱症,耶穌緊緊抓住我(有聲中文)

作者:Chevonne*,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文中不是作者的真名

在我16歲成為一名基督徒後,沒過多久我就意識到,與許多主流牧師的教導相反,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容易。事實上,我的生活似乎變得更艱難了。

三年前,由於世界觀不同,我和父母中的一位關係變得非常冷淡。為了逃避被拒絕、失落和無助的感覺,我開始暴飲暴食。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我被貪食症和對食物以及身體形象的焦慮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