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在悲傷中信靠上帝

讀經:提摩太後書1章6-12節 

國漢在得知自己確診是癌症末期之後,他與妻子凱柔因著上帝的感動,決定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這段罹患絕症的心路歷程。接下來的兩年,他們透過網路與人分享他們的喜悅、悲傷和痛苦,深信上帝能用他們的軟弱來幫助別人。

後來凱柔在網路上發布消息說:「國漢已經安息在耶穌的懷抱中了。」當時有數百人給予回應,當中有許多人感謝凱柔他們坦誠的分享。其中一個人說,基督徒對死亡的觀點令人欣慰,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將面對死亡。另一個人說,雖然自己從未和國漢與凱柔碰過面,但看見他們如此信靠上帝,她也深受激勵。

雖然國漢有時會感到劇烈疼痛,但他和凱柔仍舊會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表明上帝如何扶持他們。他們知道自身的見證能為上帝結果子,就像保羅在遭受苦難時寫信給提摩太,說:「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 [....]

靈命日糧 : 管理天父世界

讀經:創世記1章26-27節,2章15節

年幼的女兒想要我陪她玩,故而問了我一個問題:「爸爸,為什麼你必須去工作?」相較於工作,我當然更想花時間陪伴她,但工作上有越來越多事情需要我去處理。可是回頭想想,這其實是個好問題:我們為什麼必須工作?難道只是為了養活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嗎?假設我們所做的工是沒有酬勞的,那我們還要去做嗎?

創世記2章說,上帝將創造的第一個人安置在伊甸園中,叫他耕種和看守園子(15節)。我的岳父是個農夫,他說他從事農業是出於對牲畜與土地的熱愛。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好的,但這讓那些對自己的工作不喜歡的人心中存疑。為何上帝將我們放置在特定的崗位上,執行特定的任務呢?

創世記1章提供了我們答案。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我們,並要我們細心管理祂所造的世界(26節)。在許多有關世界起源的神話故事 [....]

靈命日糧 : 遭受背叛

讀經:約翰福音13章18-22節;詩篇41篇9

在2019年,全球許多藝術館都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週年而舉辦特展。儘管展出他許多的畫作與科學研究,但一般認為只有五幅畫作是他的真跡,其中包括《最後的晚餐》。

這幅壁畫描繪了耶穌最後與門徒共進晚餐的情景,就如約翰福音所述,也呈現了當時門徒的困惑神情,因他們聽到耶穌耶穌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約翰福音13章21節)。當門徒們正討論著背叛者是誰,猶大則趁著夜幕低垂悄悄地離開,去向當權者通報他的老師與朋友們的行蹤。

背叛。耶穌所說的話清楚透露了猶大的不忠所帶來的痛苦,祂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18節)。一個共同用餐的親密摯友,竟然利用這樣的關係謀害耶穌。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朋友的背叛。我們該如何面對遭背叛的痛苦呢?詩篇41篇9節就是耶穌在指 [....]

靈命日糧 : 竭盡全力!

讀經:士師記6章7-16節 

上帝喜歡使用那些不被看重的人。18世紀末著名的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在一個小村莊長大,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他在所從事的行業中沒有出色的表現,而且生活十分貧困,但上帝卻賜給他傳福音的熱忱,並呼召他成為宣教士。克里靠著自習而學會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並且出版了第一本孟加拉語的新約聖經。現今,他被視為「近代宣教之父」。但在他寫給侄兒的一封信中,他對自己的能力作了這樣謙卑的評價﹕「我只能竭盡全力、堅持不懈。」

不管我們自身情況如何,當上帝呼召我們去做一件事,祂也同時會賜給我們能力去完成這項任務。在士師記6章12節,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然後,天使就吩咐他去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欺壓。那時,米甸人襲擊他們的城鎮 [....]

靈命日糧 : 祂的傷痕

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29節 

與克強交談後,我才明白為何他和人打招呼時,總是喜歡輕碰拳頭而非握手,因為握手會暴露他曾經自殘在手腕上留下的疤痕。對我們而言,把別人或自己造成的外在或內在傷痕隱藏起來,是很自然的表現。

與克強的互動,讓我想起耶穌身上的傷痕,鐵釘刺穿祂的手和腳,長矛刺進祂的肋旁。然而,耶穌基督不但沒有隱藏,反而刻意讓門徒看到祂的傷痕。

多馬起初並不相信耶穌已從死裡復活,但耶穌對他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翰福音20章27節)多馬聽到基督所說的話,又親眼目睹那些傷痕,才終於相信祂就是耶穌,並憑著信心呼喊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8節)接著,耶穌特別提到那些沒有見過祂或祂身上的傷痕,但卻願意相信祂的人是有福的,祂對多馬說﹕「 [....]

靈命日糧 : 一線曙光

讀經:以弗所書2章1-5、11-13節 

馬爾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間諜記者,在一個陰鬱的夜晚他寫道﹕「我躺在床上,渾身都是陳腐的酒味,絕望籠罩著我。我孤獨地存在於宇宙中,好像永遠都看不見一線曙光。」

當時深陷絕望的蒙格瑞奇認為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投水自盡。於是他開車到附近的海岸,跳入水中朝向海中央游去,他越游越遠,直到筋疲力盡。當他回頭一望,瞥見遠處沿岸的燈光,不知何故,他隨即朝著那些亮光游回岸邊。儘管已疲憊不堪,但他仍記得當時心中湧流出無比的喜樂。

蒙格瑞奇仍然不明白當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他知道,在那個黑暗的時刻是上帝抓住了他,讓那一份超自然的盼望充滿了他。使徒保羅亦經常提到這種盼望,他在以弗所書中指出,在認識基督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死在[我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