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從上往下看

讀經:以賽亞書48章5-11、17節 

在1970年代,彼得·威爾契(Peter Welch)還是個年輕小伙子時,使用金屬探測器只是他的興趣而已。但從1990年代起,他便領著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著金屬探測器四處探險。他們曾發現數千種文物,包括刀劍、古代的珠寶和錢幣。他們使用「谷歌地球」這個有衛星影像資料庫的軟體,在英國的農地景觀中分析各種格局和模式,從中看到好幾世紀之前可能存在的道路、建築物和其他的結構。彼得說:「從上往下的角度俯瞰,將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先知以賽亞時代,上帝的子民也需要「從上往下看」。他們因身為上帝的子民感到自豪,但卻不順服祂,也不願棄絕偶像。儘管他們如此悖逆,上帝仍會將他們從巴比倫的綑綁中拯救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上帝有不同的看法。上帝說:「我為自己的緣故……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事

讀經:彼得前書3章13-18節 

陳偉大部分的同事對基督信仰所知甚少,也不太在乎,但是他們都知道陳偉很在意。在接近復活節的某一天,有位同事偶然提到,他們聽說復活節和逾越節有關,但不知道兩者有何關聯,於是他問陳偉說:「嘿!小陳!你懂這些上帝的事。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逾越節嗎?」

於是,陳偉向他們解釋,上帝如何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告訴他們上帝降下十災,並在第十災擊殺了埃及人的長子。但那些在門框上塗抹獻祭羔羊血的人家,滅命的天使就會「越過」。後來耶穌在逾越節被釘十字架,親自成為獻祭的羔羊,一勞永逸地代替所有人的罪流血犧牲。在那一瞬間,陳偉突然察覺到:嘿!我正在為主作見證!

使徒彼得也提醒當時的教會,因他們身處在不認識上帝的文化中,所以「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 [....]

靈命日糧 : 歡喜快樂

讀經:詩篇149篇1-5節 

新的學年開始了,14歲的傑克每日下午搭校車回家,都會開心地跳下車,沿著他家的私人車道跳著熱舞。他的母親還拍下他放學後的熱舞短片並和大家分享。傑克跳舞是因為他享受生活,希望自己的每個動作都能傳遞歡樂。有一天,社區裡的兩位清潔隊員也忙裡偷閒,和這個感動別人共舞的少年一起踏步、旋轉和搖擺。這三個人所展現的,是真誠且動人的喜樂所帶來的力量。

撰寫詩篇149篇的詩人告訴我們,持久且完全的喜樂源自上帝。詩人鼓勵上帝的百姓要一起「向耶和華唱新歌」(1節),邀請以色列人一同「因造他的主歡喜」,並且「因他們的王快樂」(2節)。詩人還呼籲我們一起以舞蹈和音樂敬拜祂(1-3節)。為什麼呢?「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百姓,祂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4節)。

深愛我們的天父創造了我們,並維 [....]

靈命日糧 : 真謙卑,真偉大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隨著美國獨立戰爭因英國出人意表的投降而結束後,許多政客與軍事將領試圖讓喬治.華盛頓將軍成為新的君王。當時,世人都在觀望,想知道當華盛頓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時,是否仍能堅守他開放、自由的理念。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華盛頓能抵擋權力的誘惑,返回維吉尼亞州的農莊,華盛頓才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這位國王知道,拒絕權力的誘惑所體現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崇高與恢宏的象徵。

保羅也瞭解這個真理,並且鼓勵我們追隨基督謙卑的樣式。即使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但祂「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地位」(腓立比書2章6節,新譯本),反倒放棄自己的權力,變成「奴僕」,並且「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7-8節)。耶穌擁有全部的權力,卻為著愛的緣故放下一切。

不過,上帝卻 [....]

靈命日糧 : 需要救援

讀經:路加福音10章30-37節 

十八歲的阿爾迪獨自在距離印尼蘇拉威西島海岸125公里的漁棚工作。一天,海上突然刮起強風,將固定漁棚的繩索摧毀,使阿爾迪連同漁棚一同落入茫茫大海。阿爾迪在海中漂流了49天,每逢看見船隻經過,這個急需救援的孩子就會亮起燈,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但結果都是失望。最後,大約10艘船過去了,才有一艘船將面黃肌瘦的阿爾迪救了起來。

耶穌曾對一個「律法師」(路加福音10章25節)講過一則需要救援的寓言故事。有一個人被強盜洗劫打傷,倒在路旁極需救援。祭司和利未人經過看見了他,都沒有駐足幫助,反而從旁邊繞過去(31-32節)。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何不給予援助,因他們都是敬虔的人,也都應該熟悉上帝的律法,就是要去愛鄰舍(利未記19章17-18節)。我們只能推測,他們可能認為太危險,或是不願意打破猶太 [....]

靈命日糧 : 不遺漏一人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在人潮洶湧的電單車競技表演裡,我必須踮起腳尖才看得見車手令人屏息的特技表演。我四下隨意張望,看見三個小孩爬到鄰近的樹上,顯然是因為他們也無法擠到人群前面去看表演。

看見那些孩子爬到樹上觀望的舉動,令我不禁想起撒該,就是路加所說的那個富有的稅吏(路加福音19章2節)。猶太人經常把稅吏當成叛徒,因稅吏替羅馬政府向他們的以色列同胞收稅,而且經常收取額外的稅金中飽私囊。所以撒該很可能被他的同鄉所唾棄。

當耶穌經過耶利哥城時,撒該渴望見到祂,但是人群遮住他的視線。因此,或許出於渴盼與孤獨,他只有爬上桑樹來看耶穌(3-4節)。就在那裡,在群眾的外圍,耶穌看見撒該並且宣布要去他家作客(5節)。

撒該的經歷提醒我們,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要將祂的慈愛與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