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祂在乎你

讀經:詩篇46篇 

黛比是一間清潔公司的負責人,一向積極開發新客戶以拓展事業。有一次,她打電話向一位女士推銷清潔服務,對方回答:「我現在沒錢支付這項服務,因為我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當下黛比便決定:「所有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都不應被拒於門外,她們都會獲得一次免費的居家清潔。」因此從2005年起,她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聯合幾家清潔公司,免費為對抗癌症的女性提供家居清潔服務。有位罹癌的婦女因看到整潔的家而重振信心,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相信自己能成功抗癌!」

在面對挑戰時,若能感受到有人在乎我們、支持我們,就能加添我們的信心。意識到上帝的同在與扶持更可以帶來盼望,讓我們的心靈得著激勵。許多遭受試煉者所喜愛的詩篇46篇,也提醒我們:「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 [....]

靈命日糧 : 祂能搭救

讀經:希伯來書2章14-18節 

喬思是紐約市教會的危機輔導員,這次他放下工作8個星期,但並不是到哪裡度假,而是成為遊民的一分子。他說:「再次與無家可歸者一起生活,是要讓我自己記得飢餓、疲憊以及被遺忘的百般滋味。」早在喬思從匹茲堡來到紐約的9年前,他就體會過無家可歸的生活。那時,他沒有工作也沒有居住的地方。整整13天,他露宿街頭,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然而,上帝卻藉此預備他,使他在往後的幾十年都能參與街頭事工,幫助有需要的人。

耶穌來到這世界為要救贖我們,祂也選擇親身經歷人類的生活。正如希伯來書2章14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基督從出生到死亡,體會過人類所有的經歷,只是祂沒有犯罪(4章15節)。因為祂戰勝了罪,所以當我們面臨罪的試探時,祂就 [....]

我單身的掛慮,當然也可以卸給祂!

作者:依含,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如約而至的新年鐘聲帶來的不是對新一年的期待,反而是深深的恐懼。我今年28歲了,上帝給我預備的那一位伴侶在哪裡?身邊的同事、朋友、無論年齡比我大的還是比我小的都已經結婚成家了,上學時的同桌已經有了寶寶,教會裡比我小的弟兄姐妹也都進入了戀愛。 “妳都多大了,怎麼還不結婚!

靈命日糧 : 渴慕上帝

讀經:耶利米書15章15-21節 

有位初信者非常渴望能夠閱讀聖經。但他過去在一場爆炸事件中,失去了視力和雙手,所以當他聽聞有位女士以嘴唇來觸讀盲文點字時,他也試著這麼做。可惜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嘴唇的神經末梢也遭到了破壞。後來,當他發現自己還能用舌頭感受、辨識盲文字母時,實在令他欣喜若狂!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閱讀與享受聖經的方法。

先知耶利米在領受上帝的話語時,也經歷了無比的歡喜與快樂。他說:「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祢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猶大的百姓棄絕上帝的話(8章9節),而耶利米順服並且喜愛耶和華的話語。但耶利米的順服卻導致他被自己的同胞排斥,甚至讓他遭受到不公平的迫害(15章17、21節)。

你我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我們享受閱讀聖經的喜樂,但順服上帝卻 [....]

靈命日糧 : 從自憐到讚美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9-18節 

在社區為貧窮孩子捐贈禦寒外套的活動中,孩子們既興奮又感激地翻找成堆的冬衣,想找到最合適的外套。活動的籌劃者表示,新外套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自我形象,也能提升他們的同儕接受度,以及冬季學期的出席率。

當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時,似乎也需要一件外套,他寫道:「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提摩太後書4章13節)。其實,身處於嚴寒冷酷的羅馬監獄裡,保羅不只需要冬衣保暖,同時也需要陪伴。保羅面對羅馬法庭的審判時,曾如此哀嘆:「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16節)。這位偉大的宣教士坦承自己的痛苦,深刻地觸動我們的心。

提摩太後書是保羅所撰寫的最後一封書信,為他的事工做了一個總結。他在信末從自憐轉向讚美:「惟有主站在我旁邊」(17節),他的話語還使我們大 [....]

靈命日糧 : 智慧良言

讀經:箴言16章20-24節 

有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照護人員鼓勵的話語可以幫助病人較快康復。研究人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讓自願接受測試者接觸一種會引起皮膚搔癢的過敏原,從而比較兩組受試者的反應。結果顯示,得到醫師鼓勵的一組病患,無論身體不適或搔癢的程度,皆低於沒有得到醫師鼓勵的另一組。

箴言的作者也深知鼓勵的話非常重要,他說「良言」可以「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良言不僅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而且若我們能聽從其中的智慧教導,就能得到更大的效益(20節),同樣地,其中所帶來的鼓勵也能激勵我們,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和未來的挑戰。

雖然我們可能還無法完全瞭解,為何智慧和鼓勵能為我們每日的生活帶來力量和醫治,也不曉得其影響有多大。但我們應該都曾體會,父母、教練或同伴的加油打氣與指引,幫助了我們忍受 [....]

靈命日糧 : 尋求上帝

讀經:詩篇63篇1-8節 

看著人們熱情與投入地追求夢想時,總令人感到振奮。最近我認識的一名年輕女孩,用了比他人少的時間完成大學課程,這需要投注全副心力才能辦到!有位朋友想買某一款車子,因此他努力烤蛋糕、賣蛋糕,直到他達成目標為止。還有一個擔任銷售員的朋友,每週都定意要接觸100位新客戶。

努力追求世上有價值的事物,固然有其好處,但別忘了人生還有另一種更重要的追求。

當大衛王在曠野掙扎求生時,他在絕望中寫道:「上帝啊,祢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祢」(詩篇63篇1節)。大衛一向上帝呼求,上帝就親近這位疲憊消沉的國王。只有上帝的同在才能滿足大衛內心對上帝最深的渴求。

接著,大衛王想起在「聖所」與上帝相遇的時光(2節),他如何經歷上帝那「比生命更好」的慈愛(3節),如何天天讚美上帝 [....]

靈命日糧 : 不再悲傷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18節 

紀錄片《與狼同行》的製作人吉姆與潔米夫婦熟悉狼的習性。他們表示,狼在開心時會搖尾巴並玩耍嬉鬧,但如果狼群中有夥伴死去,牠們就會哀傷數週之久,在夥伴死去的地點徘徊,並以下垂的尾巴和淒厲的狼嚎來表達悲傷。

我們都經歷過悲傷這種強烈的情緒,特別是在摯愛離世或滿懷期待落空之時。抹大拉的馬利亞正是如此。她是基督的眾多跟隨者之一,曾與耶穌及祂的門徒一起周遊各地(路加福音8章1-3節)。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殘酷受死使他們分離,馬利亞能為耶穌做的,只剩下用香膏膏抹耶穌的遺體,但這項為安葬所做的事卻因適逢安息日而無法完成。然而,當馬利亞隔天清早趕到墳墓前,見到的並不是沒有氣息的軀體,而是又真又活的救主,你想她是多麼激動!雖然一開始馬利亞不認得站在她面前的是誰,但耶穌呼喚馬利亞的名字,使馬利亞認 [....]

靈命日糧 : 除去布簾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飛機起飛後不久,空服人員就將頭等艙和經濟艙之間的布簾拉上,提醒我不同機艙的明顯差異。有些乘客可以先登機,擁有舒適寬敞的座椅和空間可伸展雙腿,還有個人化的服務。那道布簾讓我覺得自己與他們有別,那些禮遇都與我無關。

自古以來,不同群體之間的差別待遇隨處可見。就某方面來說,甚至在耶路撒冷上帝的聖殿敬拜的人也會被區隔開來,但這樣的區分並不是因個人的經濟能力。當時,非猶太人只能在最外圍的外邦人院敬拜。往內則為女人院,再往內則是專屬男人的區域。最後是至聖所,被視為上帝特別向人顯現的所在。至聖所被厚重的布簾隔開來,只有分別為聖的大祭司每年才能進入一次(希伯來書9章1-10節)。

感謝上帝,這樣的區隔已經不存在了。耶穌已完全除去攔阻人尋求上帝的一切障礙,包括我們的罪也全被除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