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救贖主

讀經:約翰福音12章12-18節 

美國士兵德斯蒙德.多斯被稱為「鋼鐵英雄」,但他並不是大眾所想像的那種英雄。德斯蒙德因信仰的緣故而拒絕攜帶槍支。身為醫護兵,他在一場戰役中孤身徒手救出了75名受傷士兵,其中有些人曾經叫他懦夫,也有一些人曾嘲笑他的信仰。德斯蒙德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不斷地祈禱說:「主啊,求祢讓我再多救一個人吧!」因著他英勇的行為,使他獲頒軍人的最高榮譽勳章。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也被人誤解。在先知預言的那一天(撒迦利亞書9章9節),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群眾揮舞著棕樹枝,高呼:「和散那!」(這是表達讚美的呼喊,意思是「拯救」)他們還引用詩篇118篇26節,呼喊:「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翰福音12章13節)但他們忽略了接著27節提到「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當時群眾期待的是一位世上的君王 [....]

靈命日糧 : 至深的渴望

讀經:傳道書5章10-12節 

從年少開始,杜康就一直擔憂自己的錢財不足,所以他在二十出頭時,便開始雄心勃勃地打造未來。杜康在矽谷一間出名的公司裡努力往上爬,最後獲得了可觀的財富。他擁有大筆存款、奢華的跑車,以及百萬美金的加州豪宅。他得到了一切渴求的,但卻一點也不快樂。杜康說:「我只覺得焦慮和不滿足。事實上,財富真的會把生活弄得更糟。」成堆的金錢無法提供友誼、同伴或喜樂,反倒經常只帶給他更多失望。

有些人會耗費極大的精力試圖積攢財富,努力確保自己的生活品質。但這像是傻子的遊戲。聖經強調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傳道書5章10節)。有些人拼命工作,奮鬥、爭擠,和別人比較自己的財產,使勁要贏得一些經濟上的地位。但即便他們獲得了所謂的財務自由,還是不會滿足,仍然覺得不夠。就如傳道書的作者所述:「這也是 [....]

靈命日糧 : 人生終站之後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在1968年4月3日晚上,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了最後一篇演說《我已到達山頂》(I’ve Been to the Mountaintop)。在演說中,他暗指自己可能將不久於人世。他說:「我們眼前還有些艱苦的日子,但我現在並不在乎,因為上帝已經允許我站在山頂上,看到了應許之地。或許,我無法跟你們一起到那裡……但是今晚我很開心。我不擔心任何事;我不畏懼任何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主降臨的大榮光。」隔天,他就遭到暗殺了。

使徒保羅即將離世之前,寫信給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他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摩太後書4章6、8節)。保羅知道他在世上的年日將要結束,而金恩博士也是如此。他們活著的時候給人們帶 [....]

靈命日糧 : 捐得樂意的人

讀經:哥林多後書9章6-9節 

幾年前,我的妻子在購買商品之後,收到了一小筆退款。那筆退款就這樣出現在信箱中,完全在她意料之外。大約在同一時期,她的一個好朋友跟她分享了一個貧窮國家婦女的巨大需要。該國許多想要創業的女性,正努力透過教育和經商來改善她們自己的處境,但一般上,她們的最大障礙就是財務問題。

於是,我的妻子以那筆退款作為微型貸款,借給了致力幫助這些女性的一個機構,沒想到幫助了許多人。每次妻子得知這些從未謀面的女性生活有所改善時,臉上就會綻放燦爛的笑容。如今,妻子每個月都撥出她的部分薪金作為善款,隨時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她必須犧牲一些所喜愛的事物,但心中的喜樂是金錢買不到的。

聖經上說:「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或許我們會強調第一個字「捐」,這也確實無誤。但我 [....]

靈命日糧 : 耶穌的禱告

讀經:路加福音22章39-44節 

每一枚硬幣都有正反兩面。正面會刻上有象徵意義的圖案,通常是能體現鑄造國的文字、國徽、人物頭像或建築物等。反面是用來表示硬幣的面值。我們可以用一枚硬幣的兩面來形容事物具有兩面性。

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也有兩面。耶穌在要上十架受死的前一夜,生命最低谷的時分,如此禱告說:「父啊!祢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節)。基督說「把這杯撤去」,是非常坦承的禱告,顯示了祂內心的渴望:「這是我想要的。」

接著,耶穌有如將硬幣翻到另一面,禱告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這是祂放棄自我的一面。的確,要放棄自我,我們只需要簡單地說:「上帝,祢想要的是什麼?」

這兩面性的禱告,也記載在馬太福音26章、馬可福音14章和約翰 [....]

靈命日糧 : 白白接受

讀經:以弗所書1章3-14節 

我和父母在餐館吃完豐盛的晚餐後,對父親說:「謝謝你請我吃晚餐。」我從大學開始便獨立生活,這次假期回家鄉,再次讓父母為我付帳感覺有些奇怪。父親說:「竹俐,不用客氣,妳不必總是向我道謝。我曉得妳已經能夠獨立自主,但妳仍舊是我女兒,也是家裡的一分子。」我聽了倍覺溫馨,笑著回答說:「爸爸,謝謝你。」

我在家中,未曾做任何事來贏得父母的愛和付出。我父親的話也提醒我,我未曾做任何事,能讓我配得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

保羅在以弗所書告訴他的讀者們,上帝已揀選了他們,使他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1章4節);讓他們在上帝面前毫無玷污(5章25-27節),但這事唯有藉著耶穌才能成就,「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1章7節)。我們無須想方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