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上帝的美意

讀經:羅馬書5章1-11節 

陳傑的人生真是多災多難。他因為心臟瓣膜疾病而接受了心臟手術,然而短短幾週之後,他又因為併發症而必須再次接受手術。當他接受物理治療逐漸康復時,卻又因為騎腳踏車發生意外而摔斷鎖骨。雪上加霜的是,在這段期間內,陳傑更經歷了喪母之痛,他因此變得非常沮喪。當一個朋友問陳傑,在這段苦難中是否經歷上帝的作為,他坦承完全感受不到。

我很欣賞陳傑的誠實。我在生命中也曾經歷沮喪與疑惑。在羅馬書,使徒保羅提到「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章3-4節)。但那不代表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那份喜樂。我們也許需要有人坐下來聽聽我們的心聲,也需要向上帝傾訴。有些時候,我們唯有回顧所經歷的困境,才能看到我們的信心如何在試煉與疑惑中成長。

上帝 [....]

靈命日糧 : 通電

讀經:約翰福音15章5-8節 

這盞燈是我從二手商店買來的特價品,對我的居家辦公室來說,無論是顏色、尺寸與價格都很完美。我回到家將電燈接上電源,這盞燈卻毫無動靜。燈沒亮,也沒通電。

丈夫向我保證他能修好。他把燈拆開,立刻看到問題。插頭裡面根本沒有電線。沒有電線連接電源,這盞「完美」的燈也屬無用之物。

這個道理對我們也適用。耶穌告訴門徒:「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接著祂又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

耶穌是在種植葡萄的地區說了這些話,所以門徒很容易理解祂的這番教導。葡萄樹是耐力很強的植物,無論怎麼修剪枝子都不會妨礙生長。但那些枝子一旦與供應生命的源頭隔絕,就成了無用的枯木。我們也是如此。

當我 [....]

靈命日糧 : 伐木工的煩惱

讀經:列王紀下6章1-7節 

我在念大學時,有一年我做了一份臨時工,需要砍伐、堆疊、販售和運送柴火。那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讓我對列王紀下第6章所提到的那位倒霉的伐木工,心生同情。

當時以利沙辦的先知學校蓬勃發展,使聚會的場所變得不敷使用。有人建議他們到森林砍伐木頭,擴建校舍。以利沙同意這個做法,並陪同工人前去。事情進行地異常順利,直到有人的斧頭掉進了水裡(5節)。

有些人認為,以利沙只是將他的棍子探入水中,探測到斧頭的位置,把它撈上來。然而,若真是如此,這件事就不值一提了。事實上這是個神蹟:上帝的手推動了那把斧頭,讓它開始浮上來,好讓那工人取回去(6-7節)。

這個簡單的神蹟蘊含了一項深遠的真理:上帝在乎我們生命中的小事,像是遺失斧頭、鑰匙、眼鏡和手機等,這些讓我們煩心的小事情。上 [....]

靈命日糧 : 寶貴的離世

讀經:詩篇116篇12-19節 

對於雕刻藝術家莉茲•謝珀爾(Liz Shepherd)在2018年的作品展《等候》,一名記者如此描述:「這個作品展讓我們覺得生命是彌足珍貴、脆弱和不可捉摸的。」謝珀爾在父親臨終前隨侍在側時受到了啟發,希望藉著這作品展傳達那股渴望、失落的空虛感,以及對於所愛之人離世的無力感。

對於死亡是珍貴的這種看法,或許看似違背常理,但詩篇作者卻宣告:「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上帝珍視祂子民之死,因為祂子民的離世,代表著他們會回到上帝為他們預備的天家。

那麼,誰是上帝的聖民呢?根據詩篇作者所說,凡因感謝上帝的拯救而服事祂、求告祂名、信守在祂面前所許的願,便為聖民(詩篇116篇16-19節)。他們的言行,表示定意選擇與上帝同行,接受祂賜予的自由, [....]

靈命日糧 : 看見救恩

讀經:路加福音3章1-6節 

索尼婭在53歲時,沒想到竟要放棄自己的生意,離開家鄉,加入尋求庇護的行列前往新的地方。因為幫派分子謀殺她的侄子,並試圖強迫她17歲的兒子加入他們的幫派,所以索尼婭意識到離開家鄉是她唯一的選擇。在等待他國收留的難民營中,索尼婭說:「我向上帝祈禱,我會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竭盡全力讓我和兒子不會餓死。我寧願看到他在這裡受苦,而不是死於非命。」

對於索尼婭和她兒子,或對於其他遭受不公和毀滅的人,聖經說了些什麼呢?當施洗約翰宣布耶穌的到來時,便是向索尼婭、向我們和全世界宣布了好消息。約翰宣稱自己為主的來臨預備道路(路加福音3章4節),他堅信當耶穌到來時,上帝會施行大有能力、全面的拯救。聖經稱之為救恩。

救恩包含治癒我們罪惡的心靈,並且有一天也要治癒世上的各種弊病。上帝改造 [....]

靈命日糧 : 又是禱告時刻

讀經:以弗所書6章10-20節 

我把車子駛入屋前的停車位,向我的鄰居迷雅和她的小女兒莎莎揮揮手。多年來,我和鄰居迷雅時常一起傾訴彼此的難處,莎莎已經習慣我們這種本是偶遇最後變成一起禱告的相聚。迷雅和我說話時,莎莎就在旁邊玩耍,她爬上前院中央的大樹,將雙腿懸在樹枝上。過了一會兒,莎莎跳下來跑向我們,抓著我們的手,開心地說:「又是禱告的時候啦!」即使年幼如她,似乎也明白禱告對我們的友誼有多麼重要。

使徒保羅鼓勵信徒「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6章10節),過後他對持續禱告的重要性提供特別的見解。他描述了上帝子民在與主同行的信仰旅程中必備的盔甲,這位上帝藉著真理為我們提供保護、洞察力和信心(11-17節)。然而,保羅強調這種上帝所賜予的力量,是來自於上帝所給的恩賜,就是專心禱告,懇切祈求 [....]

靈命日糧 : 失敗的鐘聲

讀經:馬太福音16章13-20節 

傑克遜從小就夢想加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為了達成願望,多年來他刻苦鍛鍊身體並犧牲許多個人時間。最後傑克遜終於有機會參加突擊隊的基礎訓練,面臨體力和耐力的嚴峻考驗,包括學員稱之為「地獄週」的嚴酷訓練。

傑克遜的體能無法承受這種極致的訓練,只好無可奈何地敲響了鐘,告知指揮官和別的受訓者,他選擇退出訓練計畫。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失敗。然而,儘管當時極度失望,傑克遜後來還是把這次的失敗當作他以後工作的準備。

使徒彼得也經歷了他自己的失敗。他曾大膽地宣稱,即使面對監獄或死亡,他仍會忠於耶穌(路加福音22章33節)。可是後來他卻對人說自己不認識耶穌,以致後悔痛哭(60-62節)。但上帝的計畫超越彼得的失敗。早在彼得否認自己認識耶穌之前,耶穌已經告訴他:「你是彼得,我要把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