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靈修 | 你在思想些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Nelle Lim, 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https://s3.amazona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讀經:詩篇18篇30-36節
我正要上車時,突然瞥見一個小小的光點。原來是一根釘子插在後輪胎的側壁上。我俯身聽聽看是否有漏氣的聲音,所幸破洞正好被釘子堵住了,至少暫時安全無虞。
在前往修車廠的途中,我不禁心想:那根釘子在那裡多久了?有好幾天或好幾星期了?在我渾然不知有危險時,上帝已保守了我多久?
有時我們會誤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但那根釘子卻提醒我們,其實不然。
然而,當我們感到人生無常、無法掌控時,應謹記我們的上帝信實可靠。在詩篇18篇,大衛讚美上帝的看顧保守(34-35節),宣稱「那以力量束我的腰」的是上帝,祂「使我腳下的地步寬闊;我的腳未曾滑跌」(32、36節),並稱頌上帝的扶持與同在(35節)。
我不會像大衛一樣勇敢迎戰,甚至還會刻意避開不必要的風險,但我的生 [....]
讀經:撒迦利亞書11章4-13節
凱特琳如今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寫下被性侵後與憂鬱症搏鬥的過程。與身體受到的傷害相比,她的心靈承受更深的創傷,讓她認定:「我是沒人要的,也沒有人會看上我這樣的女孩。」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是任人隨意糟蹋後撇棄的人。
上帝瞭解這種感受。當祂慈愛地牧養以色列民,並要人們估定祂的工價時,他們竟只給三十塊銀子(撒迦利亞書11章12節)。那其實是奴隸的身價。當奴隸因意外致死,他的主人就會獲得三十塊銀子的賠償(出埃及記21章32節)。他們給上帝這最低的工價,使上帝受羞辱,所以上帝諷刺地說:「那銀子就是他們認為我應得的高價」(撒迦利亞書11章13節,新譯本),要先知撒迦利亞扔掉這些銀子。
耶穌也深有同感。祂不只被朋友背叛,而且還被輕蔑地出賣了。猶太領袖看不起基督,便以買奴隸的最 [....]
第三根降臨季蠟燭被點燃。 在降臨季的第三周里,我們如同牧羊人讚美主一般,滿懷喜樂地迎接基督的到來 […]
讀經:約翰福音4章4-14節
湯姆和馬克的事工使人的生活得著滋潤。從他們分享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設置在戶外的淋浴器灑下清涼的水,孩子們手舞足蹈地玩水嬉笑,享受第一次被淋浴器淋得全身衣服都溼答答的樂趣。湯姆和馬克兩人在海地,與當地的教會合作,在水井上安裝濾水系統,讓人們不再因不乾淨的水而患病,進而延長壽命。當地人因著能取得乾淨的水,而對未來充滿盼望。
在約翰福音4章,耶穌用「活水」描述使人不斷得著滋潤的概念。當時耶穌又累又渴地向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4-8節),但在談話中,耶穌卻將「活水」賜給她(9-15節)。耶穌還說,祂賜的水要在人的裡面成為生命和盼望的源頭,就像一道「泉源,直湧到永生」(14節)。
但我們到了約翰福音7章,才知道「活水」是指什麼。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並宣告 [....]
讀經:路得記4章13-17節
一位慷慨的朋友提議幫忙我們看孩子,好讓我和妻子去約會。她一再叮囑說:「你們應該去一個浪漫的地方!」但我們都是講求實際的人,所以便決定一起去購買食品雜貨。當我們拎著大大小小的購物袋回家,朋友瞪大眼睛問我們為什麼沒有做些特別的事。我們告訴她,約會之所以特別,並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在於和誰在一起。
路得記屬於聖經中少數的幾卷,沒有記載上帝親自說話和行事的書。這卷書描述的事件,似乎相當普通,因此有些人認為路得記僅僅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記錄兩個人進入一段關係,彼此結合的過程。
但事實上,這卷書卻有超乎尋常的事發生。在路得記的最後一章,我們讀到路得和波阿斯結合後,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俄備得,是大衛的祖父(4章17節)。而我們在馬太福音1章1節讀到,耶穌是大衛的子孫。耶穌的 [....]
作者:Tyler Edwards,美國 翻譯:秋晨,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https:// […]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 […]
讀經:詩篇6篇4-9節
當我丈夫丹恩被確診罹患癌症時,我不知該如何祈求上帝醫治他。從我有限的眼光來看,世界上有許多人正面對更嚴重的問題,如戰爭、饑荒、貧窮和自然災害。但一天早晨,我和丈夫一起禱告時,我聽見丈夫謙卑地祈求:「親愛的主,求祢醫治我的疾病。」
這簡單卻真誠的祈求,提醒了我不要把禱告祈求弄得很複雜,因為上帝必垂聽我們純全正直的呼求。如大衛直率地祈求:「耶和華啊,求祢轉回搭救我;因祢的慈愛拯救我。」(詩篇6篇4節)
這是大衛在心思混亂感到絕望時所作的宣告。雖然詩中沒有說明大衛面對的確切情況,但大衛坦然述說:「我因唉哼而困乏」(6節),表現出他深切渴望從上帝而來的幫助和復興。
大衛不讓自己的軟弱(包括罪)攔阻他來到上帝面前陳明他的需要。因此,大衛能在上帝回應之前,欣然 [....]
讀經:撒母耳記上17章4-7、45-50節
有個人犯了罪之後,因害怕被逮捕就躲在姐姐的農舍裡,平常足不出戶,而且誰也不見,甚至未能參加母親的葬禮。他被恐懼轄制了32年,直到他64歲時,得知自己從未被控告後,才得以自由,恢復正常生活。沒錯,刑罰確實帶來恐懼,但他卻不該被自己的恐懼所轄制。
當非利士人在以拉谷向以色列人宣戰時,以色列人也深陷恐懼之中。他們的敵人歌利亞確實可怕,因他身高約3米,身上的鎧甲重達57公斤(撒母耳記上17章4-5節)。連續40天,歌利亞每天早晚都向以色列的軍隊罵陣,卻沒有人敢接受挑戰。直到大衛到前線找他哥哥,聽見並看見歌利亞嘲諷的言行,自願出去應戰。
所有的以色列士兵都覺得歌利亞彪悍高大,無法勝過,但身為牧童的大衛卻明白,歌利亞在上帝眼中根本無足輕重。大衛說:「耶和華使人得勝,……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