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上帝的產業

讀經:彼得前書2章4-10節 

想像在雄偉的宮殿裡,一位偉大的君王坐在寶座上,身邊圍繞著許多服侍他的僕人和侍衛,個個都態度恭敬,盡力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這位君王的腳邊有一個箱子,他不時俯下身子,伸手翻動裡面的物件。裡面是什麼呢?全都是他特別喜愛的珠寶、金子和寶石。這個箱子裝了君王的寶物,是帶給他極大快樂的特別珍藏。你能在腦海中看到這樣的畫面嗎?

寶物的希伯來文是segulah,意思是「特別的產業或貴重的財產」。這個字曾出現在出埃及記19章5節、申命記7章6節和詩篇135篇4節,中文聖經直接翻譯為「上帝的子民」,在舊約都是指以色列民。在新約,使徒彼得也提到相同的概念,他寫道「⋯⋯上帝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得前書2章10節),他指的就不再只是以色列民。換句話說,彼得在這裡所說的「上帝 [....]

靈命日糧 : 談論上帝

讀經:申命記11章13-21節 

美國巴拿研究中心(Barna Group)於2018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美國人並不喜歡談論上帝。只有7%的美國人表示會常常談論屬靈方面的事,即使是固定參加教會聚會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在這些人當中,只有13%的人表示每星期都會談論一次與信仰有關的事。

愈來愈少人談論與信仰相關的話題,這應該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談論上帝或許會有風險。無論是由於兩極化的政治氣候,擔心意見不合會破壞關係,或者因為講到信仰可能需要你改變生活方式,都會讓人感到談論上帝是個高風險的話題。

但申命記記載,在上帝的子民所領受的命令中,談論上帝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是正常不過的話題。以色列民要背誦上帝的話語,並放在他們容易看到的地方,還要與兒女們談論上帝所賜使人得生命的律例典章。「無論 [....]

靈命日糧 : 得誰讚許?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4節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輕時,憑著一股要得人讚許的渴望而邁向成功。一位美國聖經學者寫道:「當威爾第所撰寫的首部歌劇在佛羅倫斯上演時,他站在舞台邊一個角落裡,緊盯著在觀眾席中偉大的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的表情。對威爾第來說,大廳裡的其他人為他歡呼喝采或冷嘲熱諷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這位音樂大師讚許的笑容。」

我們想要得到誰的讚許呢?是父母、老闆或是摯愛?對保羅而言,只有一個答案。他寫道:「但上帝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尋求上帝的讚許是什麼意思呢?這至少包括兩件事。首先是不再渴望別人的掌聲,另外就是讓聖靈使我 [....]

靈命日糧 : 大兒子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1-13、17-24節 

靈修作家盧雲(Henri Nouwen)回憶他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觀一間博物館時,花了數個小時仔細觀看並深思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的畫作《浪子回頭》。從早晨到下午,四周窗戶透進來的陽光強弱不同,隨著光影的變化,盧雲從這幅畫作中似乎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畫作,而每一幅都流露出父親對浪子的愛。

盧雲描述,大約在下午四點鐘時,畫中在暗影底下的人物也顯得較為突出。其一是心中憤憤不平的大兒子,因父親竟如此隆重地歡迎浪蕩的弟弟回家。畢竟,這個弟弟揮霍這麼多家財,而且在過程中還讓家人傷心難過,使家族蒙羞(路加福音15章28-30節)。

大兒子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弟弟,令人聯想到聽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宗教領袖,他們在背地裡議論耶穌接待罪人(1-2節)。

盧雲從這些人 [....]

靈命日糧 : 一件美事

讀經: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我在深夜裡醒來,雖睡不到半小時卻再也無法入眠。一位朋友的丈夫住院並且得知壞消息,他的癌症復發,還擴散到腦部和脊椎。我為他們的遭遇感到難過,內心承受深沉的重擔!然而,我在夜間為他們守望禱告的時候,我的心便不再消沉。也可以說,我後來覺得為朋友背負重擔是件美事,但這怎麼可能呢?

在馬太福音11章28-30節,耶穌應許心靈疲憊的人能得享安息。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耶穌的安息臨到我們,卻是在我們負祂的軛,接受祂的擔子之際。在第30節,耶穌清楚表明:「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當我們願意讓耶穌提起我們背上的重擔,然後讓自己綁上耶穌的軛,那我們便是與祂同負一軛,與祂同步,並順服祂的帶領。我們若背負耶穌的擔子,便是與祂同受苦難,最後也必在祂裡面得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

靈命日糧 : 年老仍結果子

讀經:詩篇92篇12-15節 

麗諾雖已94歲卻依然洋溢著活力,她的心思敏捷、笑容燦爛,愛主的熱忱更是感染了許多人。在我們教會中,不時都能看到她和年輕人聚在一起,她的參與和付出總為大家帶來喜樂和激勵。麗諾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因此她離世的消息令我們錯愕不已,她宛如一名實力強勁的跑者,全力衝刺至生命的終點線。她的精力與熱情如此豐沛,甚至在離世前幾天,她還完成了一個為期16週的課程,學習向人傳揚福音信息。

麗諾這種尊榮上帝,甚至到年老仍結果子的生命,正是詩篇92篇12-15節的深刻體現。這篇詩形容栽種在上帝殿中的樹木,即與上帝有美好關係的生命,將要發芽、開花並結實纍纍(12-13節)。棕樹因結果子,香柏樹因長青而被視為珍貴,詩人藉這兩種樹木呈現了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其實用性。當我們看見自己的生命能發芽、開花,並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