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靈修 | 當下的辛苦,明日的榮耀(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Lomo,中國 有聲播讀:Luke,中國 https://s3.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讀經:啟示錄22章1-5節
在1892年,安妮·摩爾(Annie Moore)是第一位通過愛麗絲島(Ellis Island)關卡入境美國的移民。當她想到馬上就有一個新家和新的開始,一定感到相當興奮!此後,還有數百萬人也都是經過愛麗絲島進入美國。安妮那時只有十幾歲,但卻毅然決然地離開愛爾蘭艱困的環境,展開新的生活。她手裡只拎著一個小袋子,心中懷抱許多夢想、希望和期待,踏上這片充滿機會的國土。
作為上帝的兒女,當我們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啟示錄21章1節),豈不更加興奮和驚嘆嗎?我們會進入啟示錄所提到的「聖城新耶路撒冷」(2節),使徒約翰以富有寓意的圖象描述這片奇妙之地,他說:「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22章1節)。「水」象徵生命和豐盛,源頭就是那位永恆的上帝。約翰說: [....]
讀經:列王紀上19章1-9節
扎克·艾斯懷(Zack Eswine)牧師在他所寫的一本書中(The Imperfect Pastor)提到:「有時我們只做了一小時,但感覺就好像做了一整天的苦工。」雖然他在這裡是指牧師常背負重擔,但其實人人都承受著沉重的情緒和責任,使我們身心靈俱疲,只想倒頭大睡。
在列王紀上19章,先知以利亞陷入心力交瘁的景況。那時,王后耶洗別威嚇要處死以利亞(1-2節),因他殺害了巴力的眾先知(18章16-40節)。以利亞驚慌害怕地逃跑,且求上帝取走他的性命(19章3-4節)。
在哀傷痛苦中,以利亞躺下睡著了。有位天使兩次對他說:「起來吃吧!」(5、7節)以利亞第二次吃了上帝所預備的食物之後,就恢復體力,走了四十晝夜,進入一個山洞過夜(8-9節)。在那裡,上帝向他顯現,且 [....]
讀經:創世記2章15-25節
許多國家正興起「租賃家人」的行業,以滿足孤獨者的需求。有些人會僱用他人來充當自己的家人,為要在某些社交場合維持幸福家庭的假象。另外,也有人因與家中某些成員關係冷淡,會聘請演員扮演這位親人的角色,暫時享受渴盼的家庭之樂。
這個趨勢反映出一個真理:上帝創造人就是要我們與祂、與人建立關係。創世記描述上帝創造萬物的時候,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1章31節)。惟獨論到亞當時,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2章18節),表明人與人之間都彼此需要。
聖經教導我們要與人連結,還教導我們要與其他的基督徒建立關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把自己的母親託付給約翰。在耶穌受難之後,約翰就接耶穌的母親到家中,成為一家人(約翰福音19章26-27節)。保羅也教導信徒,要以對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 [....]
作者:聖夏,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https://s3.amazonaws.com/cdn.ymiblo […]
讀經:撒母耳記下11章2-15節
一件令人痛心的犯罪事件終於曝光了。有好些女性被有權勢的男人性侵,報紙一再刊登這則新聞。連我向來所景仰的兩位男士也證實涉及性侵醜聞,這令我萬分沮喪,不禁感嘆連教會也無法避免。
大衛王的罪行最後也曝光了。撒母耳記下11章記載,日近黃昏,大衛「看見一個婦人沐浴」(2節),就想擁有她。即使拔示巴是大衛的臣僕烏利亞的妻子,大衛仍與她同房。拔示巴有了身孕,大衛就以卑鄙的手段,命約押把烏利亞調到戰事最猛烈的前線,讓烏利亞戰死沙場。
撒母耳詳實記載大衛對拔示巴和烏利亞的濫權,好讓我們清楚知道所有的罪行都無法隱藏,都要面對審判。
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都一再提醒我們,現今世代也有許多濫權的事。大衛雖是「合[上帝]心意的人」(使徒行傳13章22節),但仍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 [....]
*文字作者:向光 *圖片作者:思淳 *詩作者向光簡介: […]
讀經:羅馬書15章1-6節
在1865年,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劇院遭人暗殺。那晚,他的口袋裡裝的是兩副眼鏡、拭鏡布、小刀、掛錶、手帕、一個內有一張南方邦聯5元紙鈔的皮夾,以及8張剪報,其中幾張是讚揚他個人或政策的報導。
我不知道林肯口袋裡的那張邦聯紙鈔是作何之用,但卻不懷疑剪報的必要性。因為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即使像林肯這樣偉大的領導者也不例外!我們可以想像,或許在遭到暗殺之前,他正將剪報的內容讀給他的夫人聽呢!
你認為誰需要鼓勵呢?答案是,每一個人!若你細心觀察周遭的人,沒有任何人是像外表所呈現地那樣有信心。只需一次失敗、一個惡意的批評,或不如意的一天,就足以令人失去信心。
你想,如果你我都遵照上帝的命令,「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馬書15章2節);如果 [....]
作者:Dan Paterson,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htt […]
讀經:雅各書4章13-17節
在1975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 Langer)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標題為《控制錯覺》,檢視了我們對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影響程度。她發現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都高估了自己對事情的掌控能力。這項研究也證明了,我們自以為能掌控事情,這種錯覺總是會被現實粉粹。
自從蘭格發表這份研究結果之後,其他人所執行的實驗也支持她的論點。然而早在蘭格發表這個研究報告之前,雅各就已經指出這個問題。他在雅各書4章寫道:「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3-14節)
接著,雅各提供了一個治療這種錯覺的方法,指出唯有上帝才能掌控萬事。他說:「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