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親身示範

讀經:提多書2章1-8節 

我六歲的兒子歐文因收到新的棋盤遊戲而興奮不已,但他花了半小時閱讀說明書,仍不明白究竟要怎麼玩,不禁感到挫折灰心。過了不久,一位朋友來我們家,正好知道這個遊戲的玩法,總算能讓歐文開心地體驗新遊戲的樂趣了。

我看著他們玩遊戲,不禁心想:在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若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旁指導,一定會比自己去摸索容易多了。閱讀說明書上的指示雖然有助於我們理解,但如果有朋友能親身示範,效果必然大不相同。

使徒保羅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在寫給提多的書信中強調,在協助教會信心成長的過程中,應當重視靈命成熟的基督徒,因為他們的豐富經歷能成為其他基督徒信心的榜樣。教導「純正的道理」固然重要,但言教不如身教,身體力行才能立下典範,就如保羅勸勉老年人和老年婦人要節制、莊重,且心存慈愛(提多書 [....]

我們的愛情故事,哪裡出了錯?(有聲播讀)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譯:Maggie,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文中圖片由Asher Ong Photography拍攝

「什麼能帶給你最大的快樂?」

我停頓了一下,想著是什麼讓我臉上露出笑容,是什麼每天激勵我前行,是什麼帶給我最大的幸福。

「我好像找到了我最大的快樂……那就是你。」我輕聲說。

靈命日糧 : 祂是誰?

讀經:詩篇24篇 

在結束蜜月旅行的返家途中,我和丈夫正在機場等待托運行李。我用手肘推了他一下,指了指站在附近的一位男士。他瞧了一眼,納悶地問:「他是誰啊?」

我興奮地告訴丈夫那人是電影明星,並且細數他曾演過哪些著名的角色。最後,我與丈夫一起邀請他合影留念。直至24年後的今天,我仍樂於與人分享那天與電影明星的巧遇!

認出大明星固然令我雀躍不已,但令我滿懷感恩的是我認識了榮耀的王。「榮耀的王是誰呢?」(詩篇24篇8節)詩人大衛稱萬軍之耶和華是創造主,是托住宇宙、掌管萬有的主宰。大衛高唱:「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祂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1-2節)。大衛以敬畏的心宣揚上帝,祂雖為至高卻樂意讓我們來親近祂(3-4節)。當我們為上帝而活,就能更認識祂, [....]

靈命日糧 : 明智的幫助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15節 

當我在紅燈前停下車時,又再次看到那個男人站在路邊,拿著硬紙板,上面寫著:我需要錢買食物,多少都好!我別過臉嘆了口氣,心想:我是那種愛心冷淡的人嗎?

有些人假裝窮困潦倒,其實是個騙子;有些人真的貧苦不堪,但卻無法克服惡習。社工告訴我們,要幫助人最好是把錢捐給社福機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靜靜地把車開走。雖然心裡難受,但我覺得這才是明智之舉。

上帝吩咐我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那麼我們就必須弄清楚要幫助的是哪一種人,否則若是警戒一個軟弱或灰心的人,可能會導致他心靈受創;若扶助一個游手好閒的人,可能會讓對方更加懶散。因此,我們必須清楚瞭解一個人,知道他最需要什麼,才能提供最恰當的協助。

上帝是否讓 [....]

靈命日糧 : 勝利大遊行

讀經:哥林多後書2章14-17節 

在2016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芝加哥小熊隊在相隔超過一世紀後,再度贏得世界大賽冠軍。當時,據說有500萬人聚集在芝加哥市中心遊行集會,慶祝小熊隊奪冠。

勝利遊行不是近代的發明。古羅馬的凱旋隊伍是古代著名的遊行儀式,獲勝的將領會統率他們的軍隊和戰俘在擁擠的街道上列隊行進。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可能就是想起遊行的情景,所以他感謝上帝率領信徒「這些作俘虜的,列在凱旋的隊伍當中」(哥林多後書2章14節,新譯本)。值得深思的是,在這個景象中,基督徒竟是俘虜。然而,我們並非被迫「作俘虜」,而是樂意跟隨復活得勝的基督所帶領的行列。作為基督徒,我們歡慶基督已經得勝,基督正在建造祂的國度,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馬太福音16章18節)。

當我們向人傳講耶穌在十字架上 [....]

是時候步入婚姻了嗎?4點幫你判斷(有聲中文)

作者:Marissa Cathey,墨西哥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和Brain的關係一開始就不同尋常。我來自墨西哥,Brian住在美國,因著在同一所教會服侍,我們後來在他的故鄉香港相遇。除了對彼此有好感之外,我們互相吸引還源於對宣教相同的熱情。

認識三個月後,我們在禱告中進入戀愛關係。在接下來的九個月中我們墜入愛河,面臨著跨種族、跨文化關係帶來的困難,同時也經歷了巨大的屬靈成長。我們為彼此的愛心和對宣教的熱情禱告,然後我們意識到兩個人都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階段。所以當他向我求婚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我高興地回答:「我願意!」

靈命日糧 : 寶貝

讀經:詩篇16篇1-11節 

瘦弱不堪的咕嚕在托爾金所著的《魔戒三部曲》首次登場,咕嚕最經典的一句話:「這是我的寶貝⋯⋯」將他對魔戒的癡迷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那瘋狂著迷的模樣,如今已成為人心貪婪、癡迷,甚至喪心病狂的標誌性形象。

咕嚕的形象使人不安卻又能感同身受。他在戒指和自己之間愛恨交織的關係中飽受折磨,他的話也同樣反應了我們內心的飢渴。不論是特別渴求某種事物,或是渴望能得到「更多」,我們總是相信,一旦得到所渴盼的「寶貝」,就會使我們感到心滿意足。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以為能令自己毫無缺憾的事物,反倒令我們覺得更空虛。

在詩篇16篇,大衛提到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若心中的渴望催逼我們,使我們徒勞地追求滿足的時候(4節),當記得投靠上帝(1節),且要提醒自己,我們一切的好處都是從祂而來(2節) [....]

靈修小文| 當我放下自己對特定服事的執著時(有聲播讀)

作者:葉嘉桃,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Luke,中國

我們常常會特別看重自己的某個方面,如:學業,工作,信仰……這個方面往往定義了我們的自我價值,也影響著我們對人、事的態度。我也是這樣,我很在意自己在特定方面是否有能力,同時我也很看重他人對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