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美好的工作

讀經:詩篇139篇13-24節 

青少年時的司布真曾與上帝角力。他從小就上教堂,但聽到的信息似乎枯燥乏味且毫無意義。他很難相信上帝,他說自己叛逆且抗拒上帝。在16歲時,有一晚他遇上了暴風雪,只好到一間衛理公會的小教堂避風雪。當時牧師的講道觸動了他,就在那時,上帝贏了這場角力,司布真歸向了耶穌。

後來,司布真寫道:「早在我認識基督之前,祂已經在我裡面動工。」的確,上帝介入我們的生命並非從得救的那一刻才開始。詩人對上帝說:「我的臟腑是祢所造的,在我母腹中祢塑造了我」(詩篇139篇13節,新譯本)。使徒保羅也寫道:「上帝在我還未出生以前就揀選了我,以祂奇妙的恩典召喚了我」(加拉太書1章15節,新普及譯本)。而且,即使我們已蒙恩得救,上帝仍未停止祂的工作,正如腓立比書1章6節說:「那在你們心裡動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 [....]

靈命日糧 : 智慧的忠告

讀經:出埃及記18章13-26節 

我在讀神學院期間,還有一份全職工作,再加上輪值服事和教會實習,每天都忙得暈頭轉向。當父親來探望我時,他說:「你這樣不行啊!遲早會崩潰!」我對他的警告不以為然,認為他是老一輩的人,不瞭解何謂設定目標。

後來,我雖然沒有崩潰,但確實經歷了生命中一個艱難枯竭的階段,我陷入了嚴重憂鬱。從那之後,我學會更認真地聽從別人對我的勸告,特別是那些至親好友的提醒。

這讓我想起摩西的經歷,他也曾因審理以色列民的紛爭而從早忙到晚(出埃及記18章13節),但他選擇聽從岳父葉忒羅的勸告(17-18節)。審理紛爭不是葉忒羅的責任,但因他愛摩西和他的家人,並能看到問題所在,或許這就是為何摩西願意聽取葉忒羅的建議。接著,摩西採取新的措施,從百姓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來處理較小的爭端,他自己處理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大愛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朋友舉辦了一個提倡貞潔的研討會,邀請我在會上與一些少女交流,但我拒絕了。我十幾歲時曾離家出走,過去敗壞的行為讓我內心掙扎和糾結,羞恥的烙印一直揮之不去。結婚後,我因流產而失去了第一個孩子,當時我認為這是上帝在懲罰我以前的罪過。在30歲那年,我終於將生命的主權交給基督,我承認了我的罪,憂傷痛悔⋯⋯一次又一次。儘管如此,內疚和羞恥仍吞噬了我。然而,如果連我自己都無法完全接受上帝所賜的洪恩大愛,我怎麼能與人分享上帝的恩典呢?值得感恩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帝挪去了在我認罪以前束縛自己的謊言。靠著祂的恩典,我終於能坦然接受上帝那早已賜給我的赦免了!

上帝理解我們會因苦難和過去犯罪的後果而哀傷。然而,上帝能使祂的子民有力量去克服絕望,遠離自己的罪,並在祂偉大的慈愛、憐憫和信實中,帶著 [....]

靈命日糧 : 彼此服事

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8-30節 

在阿米什(Amish)農村文化中,建造穀倉是一項社會活動。一個農民和他的家人建造一個穀倉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但阿米什人會一起建造穀倉,讓工程很快就能完成。木材會提前入庫;工具會準備妥當。在開工的日子,整個阿米什社區裡的民眾會早早聚集,分配任務,並一起投入建造穀倉,有時甚至一天內就可以完工!

這正描繪了上帝對教會的期盼以及我們在其中的角色。聖經說:「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上帝以不同的恩賜裝備我們,並分配任務,讓我們成為基督身體的各部分「完美地結合」且「各盡其責」(以弗所書4章16節,新普及譯本)。聖經還鼓勵我們這些主內肢體「要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

然而,我們卻常常獨自行動。我們不願把自己的需要告訴別人 [....]

靈命日糧 : 見證標記

讀經:羅馬書15章1-6節 

來家中維修一座古老落地鐘的師傅說:「看到了嗎?」他用手電筒照了粗略刻在老爺鐘裡的一個小標記。他說:「另一個修理師傅可能在一個世紀前就把標記刻在那裡了,這叫見證標記,能讓我知道如何設定這座老爺鐘的機械裝置。」

在還沒有技術指南和維修手冊之前,「見證標記」能讓技術人員於日後進行維修時,精確地對準移動的零件。這些見證標記不僅能節省維修的時間,也給下一位技術人員帶來方便。

當我們在這破碎的世界中,透過服事人來服事上帝的時候,聖經鼓勵我們留下自己的「見證標記」。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說:「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好讓他得到益處、得到造就」(羅馬書15章2節,新譯本)。我們的上帝正是如此,祂是「賜忍耐、安慰的上帝」(5節),而在天上、地上凡屬上帝的子民也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