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系列:從大衛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常常想,我想要當個有錢人是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提摩太前書6章10節說道:「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我能做到不貪財,有錢又能奉獻許多錢在事工上來榮耀上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聖經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大衛王或許就是其中一個。
讀經:彼得前書2章4-10節
在1877年的一個聚會中,羅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走到禮拜堂前方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有人輕蔑地低聲說:「不過是個吉普賽男孩。」沒人看重這個雙親未受過教育的吉普賽青少年。但羅德尼並未理會那些冷言冷語,他深信上帝對他的生命有個計畫,所以他買了一本聖經跟英文字典,自學閱讀與寫作。他曾說:「通往耶穌的道路,並非經由劍橋、哈佛、耶魯或詩人,而是藉著那座古老的各各他山。」最後,羅德尼排除萬難成了傳教士,在英國和美國帶領許多人歸向耶穌基督。
彼得也不過是個普通人,從未接受猶太拉比的訓練(使徒行傳4章13節)。當耶穌對他說:「來,跟從我!」(馬太福音4章19節)他只是一個來自加利利的漁夫。儘管彼得的出身卑微,在信仰的旅程中常受挫敗,但之後卻能肯定地指出,所有跟隨耶穌的人 [....]
作者:Carrie Ty ,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這一切都要從六年前說起。當時我發現在教會裡認識的多年好友是同性戀。這件事讓我很傷心,因為儘管我們是多年的朋友,卻還是不能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來告訴我這個事實。我是輾轉從別人那裡知道的。我內心開始浮現各種問題。為什麼他不願意告訴我?他什麼時候成為同性戀的?啊,這麼多年來隱瞞著這個事實他一定很辛苦!
讀經:以賽亞書25章1-9節
瑪麗.安.弗朗科因一場嚴重的車禍而雙目失明,她說:「我的眼睛就像被黑幕遮蓋了。」21年後,她因摔倒導致背部受傷,需接受手術治療,而這場與眼睛完全無關的手術,卻奇妙地使她恢復了視力!過了這麼多年,她又可以看見女兒的容貌了。神經外科醫生堅稱,她的視力恢復沒有任何科學理論可以解釋。美好與光明取代了看似無法改變的黑暗。
聖經的話語和個人的經驗都告訴我們,這世界被一層無知與邪惡的帕子遮蓋了,以致人們看不見上帝的愛(以賽亞書25章7節)。自私貪婪、自大自滿、渴求權力或外在形象,這些慾望都會阻礙我們的視線,使我們無法清楚看見這位「以忠信誠實行過奇妙的事」的上帝(1節)。
新普及譯本將「帕子」譯為「烏雲」。的確,我們若靠自己只會經歷烏雲密佈的日子,面對黑暗、困惑與絕望。我們時 [....]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Caroline,中國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長時間了,但卻發現一個事實: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更輕鬆,我依舊是那個以自我為中心、自負的自己,甚至有時都不曾察覺。每每想起,我心中都充滿了愧疚和懊悔。但大多數時候,我只會輕輕拍拍自己,安慰自己說:「我也沒有那麼壞」。
讀經:使徒行傳2章1-12節
新聞男孩樂團(Newsboys)的前主唱彼得·富勒(Peter Furler)曾描述他們樂團在演唱《祂掌權》(He Reigns)時的情景。這首歌生動地描繪了來自各族各國的信徒,聚在一起同心敬拜上帝的景象。每當樂團唱這首詩歌時,富勒都可以感受到聖靈在會眾當中運行。
富勒的這種體會,或許能與五旬節在耶路撒冷聚集的群眾起共鳴。當使徒被聖靈充滿時(使徒行傳2章4節),發生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以致來自各國的猶太人都感到困惑,因每個人都聽見有人用自己的方言宣講上帝大能的作為(5-6、11節)。彼得向群眾解釋,這是要應驗舊約先知的預言,就是上帝說:「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17節)
這個神蹟完全展現上帝的大能,使大批群眾願意接受彼得傳講的福音信息,單單那天便有三千 [....]
作者:Carol Ler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1章1-8節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里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
讀經:箴言11章23-31節
史平今年62歲,是一名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為了避開寒冬,他前往氣候溫暖怡人之地,因為那裡一整年都能在戶外過夜。一天傍晚,他正在擺攤販售自己手繪的藝術品,希望能攢點錢。有位年輕女士走過來,給了史平幾片披薩,他感激地收下。過後,他將食物與另外一名飢腸轆轆的遊民分享。很快地,那位年輕女士看到史平慷慨與他人分享的舉動,又給史平端來另一盤披薩。
史平的故事體現了箴言11章25節的教導。我們若願慷慨待人,可能也會經歷別人慷慨地對待我們。但我們不應該期待有所回報,而且我們慷慨的行為通常也很少像史平一樣,那麼快就得到明顯的回報。事實上,我們幫助人是本著愛上帝的心,並遵行上帝的教導(腓立比書2章3-4節;約翰一書3章17節)。我們若願助人,便得上帝的喜悅。雖然上帝沒有義務重新補滿我們的錢包 [....]
讀經:以弗所書6章16-20節
艾比高二的時候,她和母親從新聞報導得知,有個年輕人在一場空難中身受重傷,他的父親和繼母也同時罹難。雖然艾比和她母親並不認識這個年輕人,但她母親說:「我們可以為他和他的家人禱告。」於是,她們便為這個人禱告。
幾年後,艾比上了大學。一天她走進教室,有位男同學空出旁邊的座位給艾比。這個男同學是奧斯汀·海奇(Austin Hatch),正是艾比曾為他禱告的那位空難倖存者。不久後,他們開始交往,並在2018年結為連理。
艾比在婚前的訪談中提到:「想到我那時竟是為我未來的丈夫禱告,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禱告的範圍時常侷限於個人需求,或是身邊親近的人而已,幾乎很少花時間替別人代禱。然而,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信徒的書信中,卻勸勉他們:「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