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似乎失去一切

讀經:詩篇22篇1-5節 

在短短六個月內,明德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經濟危機摧毀了他的事業和財富;一場意外奪走兒子的生命;母親聽到這噩耗,心臟病發作離開人世;妻子陷入憂鬱;兩個年幼的女兒極度沮喪。他只能重覆詩人所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詩篇22篇1節)

唯一能讓明德繼續前進的動力,就是盼望那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上帝,有一天能拯救他和他的家人脫離痛苦,進入永恆的喜樂。他相信上帝能回應他懇切的呼求。在困境中,他就像詩人大衛一樣,決心要在艱苦的景況中信靠上帝。他堅定不移地持守盼望,相信上帝會伸手拯救他(4-5節)。

明德靠著這樣的盼望撐過每一天。多年來,每當有人問他日子過得如何,他總是說:「我信靠上帝!」

上帝回應了明德對祂的信靠,祂賜給明德安慰、力量和勇氣走過這 [....]

靈命日糧 : 寬容的指摘

讀經:約翰福音4章7-15、28-29節

教我山水畫的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藝術家。當他評估我的第一張習作時,他單手托著下巴,靜靜地站在我的畫作前。我心想,他一定會說,這幅畫真是糟透了。

但是,他沒有!他說,他喜歡整幅畫的配色和空曠的感覺,接著提到遠方樹木的顏色可以再淡一點,那簇雜草可以畫得更柔和一些。他大可依據透視法和色彩學加以批評,但他的評論卻是真實又帶著寬容。

耶穌絕對有資格批判犯罪的人,但當祂在古井旁遇到那撒馬利亞婦人時,卻沒有引用十誡嚴厲斥責那婦人,而是用簡單的幾句話,溫和地指出那位婦人生命中的過犯,讓那婦人看見自己的錯誤追尋,使她深陷罪中。當婦人自覺有罪,耶穌就表明祂才是使人恆久滿足的泉源(約翰福音4章10-13節)。

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談話,融合了恩典與真理,這也是我們與 [....]

靈命日糧 : 石頭的渴望

讀經:申命記34章1-5節 

有位葡萄牙詩人在他的詩集中寫了一句話:「啊,石砌的碼頭都充滿了渴望!」詩人以碼頭象徵我們看著船逐漸遠離時,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船開走了,碼頭依然留在原處,成為希望和夢想、分離和渴望的永久標記。分離讓我們殷切期盼重逢。

葡萄牙語的「渴望」是指一種深刻的懷念,一種筆墨難以述盡的心境。

或許,當摩西佇立在尼波山上時,心中也充滿了葡萄牙詩人所描繪的那種渴望,他從尼波山望見應許之地,但卻永遠進不去。上帝對摩西說:「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申命記34章4節),聽起來似乎嚴苛無情。若只看到這一點,就錯失了上帝的美意。其實,上帝的話帶給摩西無比的安慰:「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4節)。摩西離開尼波山不久之 [....]

靈命日糧 : 愛不停止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7節 

我年滿19歲之後,便搬到離家1,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當年還沒有傳呼器或手機。有一天,我清早出門辦些雜事,忘了跟母親約好的每日通話。那天傍晚,兩名警察來敲門。因我從未錯過約定,致使母親十分擔憂,她一直打電話給我,電話卻都在忙線中。於是,母親向警察局報案,堅持他們需要來查訪。有位警員對我說:「妳很幸運,因為妳母親很愛妳,沒有停止尋找妳!」

當我回電話給母親時,才發覺電話沒掛好。我向她道歉之後,她說要趕快把好消息遍告親朋好友,因母親告訴他們,我失蹤了。掛斷電話後,我覺得母親有點小題大作,但心中卻被母親的愛充滿,十分溫馨。

上帝就是愛,聖經有一幅極美的圖畫,描繪了上帝不斷地呼喚祂流浪的兒女歸家。如同好牧人一樣,祂關心並尋找每一隻迷失的羊,因為每個兒女都蒙上帝所愛,並 [....]

靈命日糧 : 耶和華必預備

讀經:創世記22章2-14節 

在我大學畢業,準備念研究所的那個暑假,我特別焦慮不安。因我喜歡凡事都要詳細規劃,可是去外州念研究所又沒有工作,實在讓我不安。可是就在我離開暑期工作的前幾天,公司希望我能繼續為他們工作,即使人在外州也沒問題。我當然接受這樣的安排,而且也因為上帝的看顧,心中滿有平安。

上帝早已預備,但按祂的時間,而非按照我的時間。亞伯拉罕與他兒子以撒經歷更艱難的情況。上帝要亞伯拉罕在山上將以撒獻上為祭(創世記22章1-2節),他毫不猶豫地順從,帶著以撒上山。在那三天的旅程中,亞伯拉罕大可改變心意,但他完全順服(3-4節)。

當以撒向他父親提出疑問時,亞伯拉罕回答說:「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8節)。我想,當亞伯拉罕將以撒綁縛在祭壇上時,每打一個結,每將刀子舉高一寸,是否都讓 [....]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正義與最大的誡命的界限

作者:葉玲君,台灣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他們就聚集。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章34-40節)

前一陣子在台灣有個很有名的電視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是一部2019年發表的社會寫實電視劇。劇情的時間點設定在一場無差別殺人案發之後兩年,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在正義、愧疚與社會輿論壓力之間、內心與現實世界中的拉扯。這場無差別殺人案發之後,受害者家屬因為喪失親人而無法走出來。主角是一位原本幽默、充滿愛的媽媽。在案發當時,這位媽媽從電影院跑出去接了一通工作的電話,而自己的兒子則在戲院被槍殺。因為埋怨自己沒有及時發現殺手的出現,她靠著酒精、工作等藉口躲在自己所建築的堡壘裡舔舐傷口。兩年之後,女兒和老公因為主角帶刺、一點就著火的狀態無法與她正常溝通。一個在兩年前原本看似幸福的家庭,因為失去兒子的事件,在兩年后幾乎面臨崩潰。

靈命日糧 : 孤單

讀經:希伯來書13章1-8節 

在丈夫過世之後,貝蒂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公寓裡看電視,自己一個人品茶。像她這樣孤單的人很多,根據統計,超過九百萬的英國人(佔人口的15%)說他們常常覺得孤單寂寞。英國政府已經指派一位部長,設法找出人們孤單的原因,並提供協助。

有些孤單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頻繁地搬遷,無法與人有深入的交往;覺得自己可以過得很好,不需要朋友。此外,科技的發展更造成疏離,因人人都埋首於自己眼前的小螢幕。

我偶爾也會感到孤單,或許你也是如此,這正是你我需要屬靈同伴的一個理由。希伯來書深入探討了耶穌的犧牲,並以鼓勵信徒要持續聚會作為總結(10章25節)。我們都是上帝家中的一分子,所以我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13章1-2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