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特輯| 復活節于我的意義(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https://s3.amazonaws.com/cdn.ymi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https://s3.amazonaws.com/cdn.ymi […]
讀經:約翰福音15章9-17節
記得童年在迦納時,我總是很喜歡牽著父親的手,一起走在人潮擁擠的地方。他既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朋友,因為在我的文化裡,牽手是真實友誼的記號。我們經常一邊走,一邊談論各種話題。無論何時感到孤單,我都可以從父親那裡得到安慰。我十分珍惜父親的陪伴!
耶穌稱那些跟隨祂的人為朋友,並向他們顯明友誼的記號。耶穌對他們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約翰福音15章9節),祂甚至還為他們捨了自己的生命(13節)。耶穌告訴他們天國的事(15節),並把祂從天父那裡所聽到的告訴他們(15節),甚至還給他們機會參與祂的事工(16節)。
耶穌是我們一生的朋友,祂一直陪伴我們,傾聽我們的傷痛和渴望。當我們感到孤單沮喪時,這位朋友耶穌就在你我身旁。
當我們遵守耶穌的命令彼此相愛 [....]
讀經:約翰福音5章1-8節
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嗎?天空是藍色的嗎?海水是鹹的嗎?鈷的原子量是58.9嗎?好吧!如果你醉心於科學研究或喜歡涉獵物理學,那麼你可能知道最後一題的答案。然而,其它問題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顯然問這些問題,具有反諷的意味。
如果我們沒有深入思考,或許也會覺得耶穌對這個病人說的話,有些諷刺意味。「你要痊癒嗎?」(約翰福音5章6節)答案顯然是:「是在開玩笑嗎?38年來,我一直都渴望得痊癒啊!」事實上,這絕對沒有任何反諷的意味。耶穌的話語總是充滿憐憫,祂的提問始終是要讓我們得益處。
耶穌當然知道這個病人想要得著痊癒,也知道他長久以來都未能如願。因此,耶穌在施行神蹟之前,祂要讓這個病人不再心灰意冷,重新燃起盼望。耶穌問了一個有明顯答案的問題後,就吩咐這個病人說:「起來,拿 [....]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14節
當啟明的妻子罹患絕症時,他渴望妻子能像他一樣,經歷到主的同在和平安。但當啟明向妻子傳福音時,他的妻子卻無動於衷。有一天,啟明經過書店看到一本書《上帝祢在嗎?》,這書名吸引了他。啟明不確定妻子對這本書會有何反應,所以他多次在書店徘徊猶豫不決。最後他終於買了這本書,奇妙的是,妻子竟然樂意閱讀這本福音書籍。
他妻子因這本書而深受感動,並且開始閱讀聖經。兩週後,啟明的妻子帶著盼望安息主懷,因她確信上帝永不離開她,也不會丟棄她。
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並未應許賦予摩西能力,而是應許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出埃及記3章12節)。耶穌在受難前也應許門徒,他們將透過聖靈(約翰福音15章26節),得著上帝永遠的同在。
有時候,上帝會賜下恩典,帶領我們 [....]
作者:Jefferson,新加坡
翻譯:Helle Cheng,香港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幾周前,我在教會的查經小組與弟兄姊妹們一起閱讀華理克的著作《標竿人生》。書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你人生的各種經歷中,痛苦的經歷往往是上帝在你未來的事工中使用最多的。你的每一個傷痛都不是白費的!事實上,你最有影響力的事工極有可能源自你最深的痛苦。(此處是華理克的原話。)
讀經:詩篇32篇
葛尼斯在他所寫的《一生的聖召》中提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和幾位朋友在法國南部度假,他們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爐邊取暖,邱吉爾凝視著松木被火燃燒,發出劈啪的爆裂聲。突然,他以一貫的咆哮聲調說:「我知道松木為什麼會發出爆裂聲了,因它正被火燃燒、受盡煎熬,我也曾有這種經歷。」
的確,苦難、絕望、危險、憂慮和面對做錯事的後果時,都讓我們如置身於火窯般痛苦。這些外在的環境逐漸將我們心中的喜樂和平安燃燒耗盡。正如大衛因犯罪的後果而受盡煎熬,像被火焚燒,他寫道:「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就整天唉哼,以致骨頭衰殘。⋯⋯我的精力耗盡,好像盛暑的乾旱。」(詩篇32篇3-4節,新譯本)
在這種艱難的時刻,我們可從何處尋求幫助和盼望呢?保羅在宣教的旅程中,經常面對逼迫患難,但他卻寫道:「我 [....]
繪圖設計:Vinsensia Novi (@enceen)
文字內容改變自文章《當我改變自己的禱告後,生命從此大不同》
當我們禱告時,我們常常有很多訴求,並希望上帝能夠按照我們所求的成就。然而,聖經提醒我們,「萬物都是祂的僕役」(詩篇119篇91節);「我們是為了祂的榮耀而創造的」(以賽亞書43章7節);「祂拯救我們是為要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章10節)。上帝才是我們生命的所有者——祂才是主角。
讀經:箴言14章29-35節
傑瑞.克萊莫(Jerry Kramer)在長達45年職業運動員的職涯結束時,沒有獲得進入美式足球名人堂的認可。他雖享有許多榮譽與成就,但卻被名人堂排除在外。雖然他曾被提名了十次,可惜從未獲選。儘管盼望多次破滅,他仍大方地表示:「我覺得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在我一生中已經給了我100個禮物,如果只是為了一項沒能得到的禮物就不滿或生氣,實在是太傻了!」
要是換作別人多次與這份榮譽錯身而過,每次都看著獎落別家,或許早已心生怨恨,但克萊莫卻並非如此。他的態度正說明當如何保守我們的心,好抵擋那敗壞身心、啃噬骨頭的嫉妒(箴言14章30節)。當我們只專注於得不到的事物,卻忽略早已獲得的許多事物時,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失去上帝所賜的平靜。
在2018年2月,克萊莫第11次被提名,並且終 [....]
陳述:Grace Loh,新加坡
作者:Sophia Ng,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和丈夫Bryan一直盼望著上帝賜給我們第二個孩子。當我們終於看到驗孕棒呈陽性時,真是欣喜若狂。
前12周,一切都很正常。然而在進行第13周掃描時,超聲波醫師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她立刻拿起電話,詢問資深醫師。我當時就知道出事了。但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不想在公共場合崩潰。
讀經:詩篇23篇
吳荷(非真名)因曾跨越邊界進入中國,而被監禁在北韓的勞改營裡。她說,在勞改營裡日夜都遭受折磨,必須忍受殘酷的守衛、壓垮人的工作、極少的睡眠,並且睡在老鼠、虱子橫行的冰冷地板上。但上帝每天都幫助她,包括讓她知道可以跟哪一位囚犯為友,與對方分享信仰。
從勞改營獲釋後,吳荷便到南韓居住。回想起被囚禁的日子,她覺得詩篇23篇道盡了她的心路歷程。雖困在幽谷中,但耶穌是賜她平安的牧者。她說:「在那段日子,我感覺自己真的處在死蔭的幽谷,但我什麼都不怕。因為上帝每日都安慰我。」她經歷上帝的恩惠和慈愛,上帝更讓她知道,她是蒙上帝所愛的女兒。她說:「我的處境極惡劣,但我知道……我會經歷上帝的恩惠與慈愛。」她深知主永遠與她同在。
我們可以從吳荷的經歷獲得鼓勵。儘管她的處境極其悲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