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雅各書靈修 | 誰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聲中文)

作者:Priscilla Goy,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ine,中國

讀經:雅各書3章13-16節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靈命日糧 : 與我們同在

讀經:馬太福音14章13-21節 

在超市裡,一位女士正專注地盯著頂層貨架上的各式義大利麵醬料。我站在她身邊有一兩分鐘了,也在看頂層貨架上有沒有合適的醬料。她似乎正為著如何拿到醬料而發愁,完全無視我的存在。以我的身高,要拿頂層的醬料絕對沒問題,但她一點都不高,真的不高。於是,我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她才大吃一驚地說:「我根本沒看到你站在這裡,太好了,請你幫我拿那一罐。謝謝。」

耶穌的門徒也遇過棘手的問題。他們在偏遠的郊區,面對飢腸轆轆的群眾,天色也越來越暗。於是他們對耶穌說:「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馬太福音14章15節)。當耶穌要他們為眾人預備食物時,他們回答說:「我們這裡只有……」(17節)。他們似乎只專注於自己的缺乏,而忽略了站在他們身邊的耶穌,這位主不僅能將糧 [....]

靈命日糧 : 受苦有目的?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秀芬發現自己的腎功能衰竭,必須靠洗腎度過餘生,這令她不禁想要放棄。單身且已退休的她已信主多年,她看不出以這樣的方式延長生命有何意義。但朋友們都鼓勵她繼續忍耐,按時定期去洗腎,並信靠上帝。

兩年後,秀芬去探訪一位久病不癒的主內姐妹,發現自己的經歷能幫助對方。那位姐妹感到很孤單,因為幾乎無人能真正明白她的難處。然而秀芬卻能體會這位姐妹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並以自身的經歷來安慰她。秀芬的生命歷程讓她能鼓勵那位姐妹,並帶來別人無法給予的安慰。秀芬說:「現在,我總算明白了,上帝仍然可以使用我。」

我們的確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要受苦,然而上帝會以出乎預料的方式,將我們的痛苦化為祝福。當我們在苦難中轉向祂,尋求祂的愛與安慰,我們就可以得著能力去幫助別人。保羅也是在患難中明白 [....]

靈命日糧 : 尋找寶藏

讀經:箴言4章5-19節 

尋找寶藏?這聽起來好像是童話故事,但美國有位古怪的富翁芬恩(Forrest Fenn)聲稱,自己在洛磯山脈的某處埋藏了一個盒子,裡頭裝了價值200萬美元的黃金和珠寶。消息傳出後,人們趨之若鶩,紛紛加入尋寶行列,甚至有四個人在尋找寶藏的過程中不幸喪生。

箴言的作者要我們冷靜思考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寶藏都值得如此苦苦追尋呢?在箴言第4章,一位父親期盼他的孩子們擁有美好的人生,告訴他們說,智慧值得我們付出一切所有去尋求(7節)。這位父親說,智慧能引導我們的一生,讓我們行走不致跌倒,並使我們以尊榮為冠冕(8-12節)。數百年後,耶穌的一個門徒雅各也強調了智慧的重要性。他寫道:「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 [....]

用愛打破隔閡——電影《幸福綠皮書》觀後感

作者:Maggie,中國

前幾天,91屆美國電影學院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綠皮書》脫穎而出,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

「綠皮書」是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東西。因為當時施行種族隔離政策,所以黑人外出旅遊,都會拿著一本綠色的小冊子,上面列出了哪些旅店和餐廳會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這就叫「綠皮書」。

靈命日糧 : 不要攀比

讀經:約翰福音21章17-25節 

朋友蘇儀在與丈夫共進午餐時,不經意地說:「有一天,我要把所有的事,包括好事和壞事,都放到臉書上!」我知道了不禁失笑,但這也讓我深思。社交媒體是極好的平台,使我們跨越距離與老朋友保持聯繫並為他們禱告,但若不小心,可能會對生活有不切實際的看法。當我們只看到別人上傳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美好體驗,可能會誤以為別人總是無憂無慮,而納悶自己的生活為何並非如此。

與人攀比絕不會令人感到開心。當門徒之間相互比較時(參閱路加福音9章46節,22章24節),耶穌立即勸阻他們。耶穌在復活後,祂說到彼得將會為信仰遭受極大的苦難。那時彼得轉身看見約翰,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回答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章21-22節)

[....]

靈命日糧 : 大喜訊!

讀經:詩篇51篇1-7節 

新加坡報紙刊登了一篇簡短但溫暖人心的文章。一群囚犯參加福音機構舉辦的強化家庭關係講座之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罕見的機會,可以與他們的家人直接會面。有些囚犯已多年未見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不用隔著玻璃板談話,而且可以觸摸並擁抱自己的親人。這次的見面讓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創傷亦開始得著醫治,他們都不禁流下淚來。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對這些家庭而言,互相擁抱卻是一件改變生命的事。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願意饒恕及和好的開始。

上帝透過聖子耶穌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祂和好,這真理不僅是基督教的教義。這篇文章中和好的信息更提醒了我們,耶穌的犧牲不僅是全世界的好消息,更是你我的大喜訊。

在我們為自己的錯誤深感罪咎時,我們可以緊緊抓住這個好消 [....]

靈命日糧 : 從嬰孩的口中

讀經:馬太福音21章14-16節 

米歇爾(Michele Perry)是南蘇丹的傳教士,當她看到十歲的維奧拉以樹枝當作麥克風,模仿牧師講道時,便決定在村莊的福音活動中,讓維奧拉有「講道」的機會,維奧拉也欣然接受了。後來,米歇爾在她的書中寫道:「群眾都為之著迷,洗耳恭聽……一個被人拋棄的孤兒站在他們面前,以萬王之王女兒的身分,大有能力地分享天國的真理。結果有一半的群眾走到台前,表示願意接受耶穌。」

那天,群眾一定沒料到會聽到一個小孩子對他們講道。這件事讓我想起詩篇8篇提到「從嬰孩的口中」,大衛寫道:「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2節)。當祭司長和文士指責孩子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讚美耶穌時,耶穌也引用這節經文作為回應(馬太福音21章16節)。這些領導者對那些孩子感到厭煩,但耶穌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