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堅持下去

讀經:以斯拉記5章1-5節 

當國偉有機會在工作中擔任新的職位時,他相信這是上帝為他所預備的。他為這事禱告和尋求他人的意見之後,覺得這是上帝給他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一切都順利地進行,他的主管也支持他的調動,但問題開始出現了。有些同事對他的升遷感到不滿,並且拒絕合作。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放棄。

當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殿時,敵人試圖恐嚇、擾亂他們(以斯拉記4章4節)。起初他們被迫停工,但因上帝藉著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勸勉,他們又繼續建造聖殿(4章24節-5章2節)。

於是敵人又開始騷擾,但此次以色列人堅持下去,因他們知道「上帝的眼目看顧[他們]」(5章5節)。他們堅守上帝的命令,相信不管遭到什麼樣的反對,上帝都會帶領他們度過。果然,上帝感動波斯王,讓他支持重建聖殿(13-14節)。< [....]

靈命日糧 : 溫柔觸摸

讀經:馬可福音1章40-45節 

保羅.班德(Paul Brand)醫生是二十世紀到印度醫療宣教的先鋒,他親眼目睹人們如何將痲瘋病視為一種恥辱。某次看診時,他用手碰觸一個痲瘋病人,向他保證治癒的可能性,那病人立即淚流滿面。一名醫護人員向班德醫生解釋那病人流淚的原因,說:「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人敢碰他,但你剛剛卻毫不在意地觸摸了他。那是他喜悅的淚水。」

在耶穌傳道初期,有個長大痲瘋的人前來找祂。大痲瘋是自古以來各種傳染性皮膚病的總稱。痲瘋病患按照舊約律法,必須離群索居,若在無意間碰到健康的人,必須大聲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這樣人們才可以避開他(利未記13章45-46節)。因此,痲瘋病患可能經年累月都無法與人接觸。

耶穌看到這個痲瘋病人時,憐憫地伸手觸摸他。耶穌有能力和權柄,單用一句話就能醫治 [....]

上帝救我脫離了焦慮的捆綁(有聲中文)

作者:Calvin Woo,馬來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畢業後我該做什麼?我應該找什麼工作?我應該創業嗎?還是應該繼續學習深造?這會是談戀愛的好時候嗎?

這些是我們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都曾經問過的問題。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它們卻非常嚴重地困擾了我,以至於影響到了我的精神和身體健康。

靈命日糧 : 感謝祢那麼好

讀經:詩篇95篇1-7節 

向人表達感謝的話,可說是數以千計。但有時候千言萬語的感激之情,可以用這簡單的一句話說:「謝謝你那麼好!」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你知道對方感謝你,不是因為你為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因為你的特質。

不知這樣的短語,可否成為感謝上帝的一種方式呢?有時,上帝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成就一些事,比如我們會說:「主,謝謝祢讓我得到那份工作。」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簡單地說:「上帝啊,感謝祢一直那麼好!」

這也是一些經文所隱藏的含義,例如,歷代志上16章34節:「應當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人感謝上帝,因祂的美善和慈愛。詩篇7篇17節:「我要照著耶和華的公義稱謝祂。」詩人稱頌上帝,因祂是至聖者。詩篇95篇2-3節:「我們要來感謝祂,……因耶和華為大 [....]

靈命日糧 : 干擾

讀經: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英國畫家西蒙.戈茲(Sigismund Goetze)的一幅畫作《被人輕視和厭棄》,震撼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戈茲的畫作,描繪了受苦、被定罪的耶穌正被與戈茲同時代的人圍繞著。然而,這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追求商業利潤、浪漫愛情和政治地位,竟然完全不在意救主的犧牲。這些圍觀群眾漠視耶穌,如同當年高喊釘耶穌十架的暴民,渾然不知他們錯過了什麼,錯過了誰。

在現今這個時代也是如此,不論是信徒或非信徒,都同樣很容易因干擾而分心,結果錯過永恆的福分。在這干擾人心的重重迷霧中,我們這些基督徒要如何讓人看到上帝的大愛呢?我們既是上帝的兒女,就可先從彼此相愛開始。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5節)

但真實的愛並不僅限於信徒間 [....]

斯坦·李(Stan Lee)給我們打開了一個世界,卻留下了一個終極問題

作者:Maggie,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在美國時間的11月12日,離開了世界,推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Excelsior(精益求精)」。

1922年12月28日,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馬丁·利博,出生在紐約市,父親是羅馬尼亞移民,母親是美國本土人。雖然家裡的條件有限,但是他依舊熱愛閱讀。他曾經說,騎在自行車上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自由的幻想世界裡騎乘自己的戰馬。

靈命日糧 : 彼此勉勵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說起湯普森紀念館的蜈蚣越野賽,確實與眾不同。賽程共五公里,每七人合成一個隊伍,他們要共同握住一根繩子跑到三公里處。然後鬆開繩子,各隊隊員各自按自己的速度跑到終點。所以每個人的成績,就是團隊的速度加上自己跑到終點的速度。

今年,我女兒那一隊運用的策略,我以前從沒見過,就是讓跑最快的人跑在前面,而他後頭緊跟著跑得最慢的人。她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前者能就近鼓勵跑得最慢的隊友。

這樣的策略生動描繪出希伯來書的一段經文,作者激勵我們:「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10章23節),「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4節)。當然有許多方式可以讓彼此得著激勵,但作者特別強調的是:「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25節)。只要能力許可,就當與眾 [....]

Last Resort—— 將開放家庭發揮到極致,做比Airbnb更酷的事情

採訪者&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晨光,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攝影:Ian Tan,新加坡

眼前這幢四層高的房子,讓人看著有點暈眩。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這算得上是超級豪宅了。它高聳於人前,現代混凝土的外殼——乾淨、光滑的線條、玻璃欄杆和高漆木門——向人展示了什麼是奢華。

靈命日糧 : 笨羊和好牧人

讀經:以西結書34章7-16節 

朋友查德在懷俄明州當了一年的牧羊人。他告訴我:「羊真的很笨,牠們只吃眼前的食物。即使面前的草全吃光了,也不會轉頭到其他地方去找草吃,而是開始吃泥土!」

我們都笑了,這不禁讓我想起,聖經常把人比作羊,難怪我們需要牧人!但因為羊實在太笨了,不是任何牧羊人都能勝任,所以羊群需要的是一位真正關心牠們的好牧人。當先知以西結將上帝的話告訴被擄至巴比倫的以色列民時,將他們比為壞牧人手下的羊群。這些以色列的統治者不牧養照顧羊群,反倒剝削他們、圖利自肥(34章3節),然後任由他們被野獸吞吃(5節)。

但以西結也說他們並非毫無指望。上帝這位好牧人,應許要從剝削他們的統治者手中拯救他們,領他們歸回故土,將他們安置在翠綠的草場上,並讓他們得享安歇。受傷的,祂要醫治;失喪的,祂要尋找(1 [....]

雅各書靈修 | 從上帝而來的試探?(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美國

翻譯 :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讀經:雅各書1章16-18節

聖誕節過去兩周後,我收到了來自媽媽的一封信,於是興奮地打開來,看到內容時我頓時笑了,裡面是一張手寫的感謝卡。媽媽總是提醒我要注重禮貌。因此,這卡片裡面的文字不僅是對我的真誠感謝,同時也間接且微妙地提醒我——不要忘記寄出聖誕感謝卡哦。於是,我收起了她的信,坐下來開始認真地寫感謝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