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還是玫瑰?——在逃公主和勇氣王子的故事
作者:雲曦 有聲播讀:木木 https://s3.amazonaws.com/cdn.ymiblogging.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讀經:希伯來書6章9-12節
當我們提到歷史上開拓福音荒地的宣教士時,可能不會想到非裔美國牧師喬治•利斯爾(George Liele,1750-1820年)。其實,他的事蹟應該讓更多人知曉。利斯爾生來就是個奴隸,於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喬治亞州信主並獲得自由。後來,他將福音帶到牙買加,牧養在當地農園裡工作的黑奴。他也是喬治亞州薩凡納兩間非裔美國人教會的創堂牧師,其中一間教會被視為「黑人浸信會友的母會」。
關於利斯爾牧師對福音事工的付出,有些人可能會忘記,但上帝從未忘記。同樣地,上帝也絕不會忘記你為祂所做的。希伯來書的作者激勵我們:「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6章10節)。我們的上帝確實是信實的,祂必知道並記念為祂名所做的一切。因此,希伯來 [....]
讀經:撒母耳記上17章32、40-47節
蓋瑞在走路的時候不容易保持平衡,於是醫生為他安排物理治療來改善失衡的狀況。在一次的療程中,治療師告訴蓋瑞:「你過度依賴眼睛,只相信你所看見的,但其實是錯的!你沒有充分運用身體其他的感官,例如可以用雙腳的感覺和內耳接收的訊息,這些都能幫助你保持平衡。」
「只相信你所看見的」令我想到牧羊少年大衛與非利士人歌利亞正面對決的故事。歌利亞是個巨人,一連四十天,每天早晚都來到以色列的軍隊面前,狂傲地要他們派一個人出來與他戰鬥(撒母耳記上17章16節)。眾人只看見巨人歌利亞,自然令他們驚惶害怕。此時,年少的大衛因父親要他帶食物給他的哥哥們而來到前線(18節)。
大衛如何看待這種局面?他全然信靠上帝,而不是相信自己所見的。他看見了巨人,但他堅信上帝必拯救祂的子民。儘管大衛只是個 [....]
讀經:馬太福音3章13-17節
朋友的父親最近去世了。他的父親自生病後,病情便迅速惡化,短短幾天就與世長辭。朋友和他父親關係密切,但仍有許多想問父親的問題、想要尋求的答案,以及還有好多要聊的話題。這麼多事都還沒來得及說,他父親就離世了。朋友是一位專業的心理輔導員,明白悲傷情緒應有的高低起伏,也知道如何幫助別人度過這些驚濤駭浪。儘管如此,他還是對我說:「有時候,我真的很想聽見我父親的聲音,想要聽他對我說,他深愛著我。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耶穌要接受約翰的施洗,是祂公開傳道以前,非常關鍵的一個事件。雖然約翰試圖拒絕為耶穌施洗,但耶穌堅持那樣做是必要的,因為這樣祂才能與世人認同。耶穌對約翰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馬太福音3章15節)。於是,約翰便按照耶穌的要求去做。接下來所發生的事,除 [....]
讀經:詩篇147篇8-17節
在2020年秋天,美國科羅拉多州山區發生「東查柏森大火」,是該州歷來規模第二大的野火。當時約有數十萬甚或數百萬人向上帝禱告、尋求幫助,參與禱告的人數令人感到驚嘆!這場大火於12小時內在極乾燥的森林中蔓延,範圍廣達405平方公里,燒毀300間房屋,並嚴重威脅附近的城鎮。接著「及時雨」出現了,不過這不是雨,而是一場及時雪。這場雪比往年都來得早,在整個火災區域降下的雪至少高達30公分。大雪減緩了火勢,甚至在某些地方還阻斷大火繼續延燒。
如此奇妙的幫助實在難以解釋。上帝豈會不聽我們求祂下雨或降雪的禱告呢?聖經多處記載上帝如何回應人的禱告,包括回應以利亞祈求降雨(列王紀上18章41-46節)。以利亞是上帝的僕人,對上帝大有信心,深知上帝的主權包括掌管天氣。正如詩篇147篇提到上帝「為 [....]
讀經:雅各書4章7-17節
古代學者耶柔米和特土良都說到這樣的故事:在古羅馬,當一位將軍取得重大勝利、凱旋而歸,就會站在閃亮的戰車上,從黎明到日落,沿著首都的中央大道遊行。沿途群眾會大聲歡呼,將軍會沉浸在眾人的崇拜中,陶醉在他一生中最大的榮耀裡。然而,據傳說有一個僕人會一整天站在將軍身後,在將軍耳邊低語:「記住,你終必會死!」在所有的吹捧奉承中,這位將軍迫切需要謙卑,謹記自己終有一死。
雅各寫了一封信給散居各地的基督徒,因他們受驕傲私慾的影響、自高自大。雅各責備他們的傲慢,嚴厲地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章6節)。他們需要的是「在主面前自卑」(10節),但他們要如何擁有這樣的謙卑呢?像羅馬將軍一樣,他們需謹記自己終將會死。雅各強調:「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原來是一 [....]
讀經:約翰一書3章11-18節
在一個暑期課程中,我兒子按老師的要求讀了一本書,書中講述一個男孩想要攀登瑞士阿爾卑斯山。這男孩用了大部分的時間為此目標而勤奮練習,當他終於動身出發,準備登山時,事情卻未能如計劃進行。在登山途中,一位隊友生病了,這個男孩決定留下來照顧他,而不是達成自己的目標。
在課堂上,我兒子的老師問道:「書中主角因為沒有成功登頂,就是個失敗者嗎?」一位同學說:「是啊,因他是天生的失敗者。」但另一位同學卻不同意,他認為男孩並不是失敗者,因為他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放棄了自己所看重的事情。
當我們擱置自己的計劃,轉而關心別人時,便是效法耶穌。耶穌離開溫暖的家,放棄可靠的收入和社會的認可,走遍各城各鄉向人傳講上帝的真理。最終,祂犧牲自己的生命,救我們脫離罪惡,向我們彰顯上帝的愛(約翰一書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