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以富餘補不足

讀經:哥林多後書8章13-15節 

學校食堂與很多大型餐飲業一樣,往往因無法預測需求量而準備過多的食物,剩餘的飯菜最終都被扔掉,造成浪費。然而,有許多貧困學生的家庭三餐不繼,到了週末更得忍飢挨餓。因此,美國有一間學校與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商解決方案。他們妥善包裝剩餘的食物,讓有需要的學生帶回家,同時解決了浪費食物和學生挨餓的問題。

過多的食物造成浪費的確是要解決的問題,但多數的人都不會把富餘的錢財視為問題。其實學校這項計劃背後的原則,與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建議是一樣的。保羅知道馬其頓眾教會當時貧窮缺乏,所以他請求哥林多的教會能以自己的「富餘」來「補他們的不足」(哥林多後書8章14節)。保羅這麼做的目的是要使各教會之間保持均衡,避免一些教會捉襟見肘,而一些教會卻綽綽有餘。

保羅並非要讓哥林多的信徒 [....]

靈命日糧 : 祂護衛我們

讀經:詩篇91篇1-10節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母親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她的孩子,證明了母愛的偉大。當時,她五歲大的兒子正在屋外嬉戲,突然她聽到兒子的尖叫聲。她火速衝出屋外,驚恐地發現兒子的身邊多了一個「玩伴」──美洲獅!這頭大貓正撲在兒子身上,把兒子的小腦袋含在嘴裡。母愛的力量讓她奮不顧身地上前與大貓搏鬥,徒手撬開獅口救出了愛子。這位母親的英勇行為讓我們想起,聖經也用母愛來描繪上帝對祂兒女堅定的愛與保護。

正如母鷹照顧雛鷹一樣,上帝也溫柔地看顧和安慰祂的子民(申命記32章10-11節;以賽亞書66章13節)。同樣地,正如母親永不忘記所茹養的親生骨肉,上帝也永不遺忘祂的百姓,且不會永久停止對他們的憐恤(以賽亞書54章7-8節)。最後,正如母鳥以羽翼遮蔽雛鳥一樣,上帝也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祂的子民,「 [....]

靈命日糧 : 祂護衛我們

讀經:詩篇91篇1-10節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母親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她的孩子,證明了母愛的偉大。當時,她五歲大的兒子正在屋外嬉戲,突然她聽到兒子的尖叫聲。她火速衝出屋外,驚恐地發現兒子的身邊多了一個「玩伴」──美洲獅!這頭大貓正撲在兒子身上,把兒子的小腦袋含在嘴裡。母愛的力量讓她奮不顧身地上前與大貓搏鬥,徒手撬開獅口救出了愛子。這位母親的英勇行為讓我們想起,聖經也用母愛來描繪上帝對祂兒女堅定的愛與保護。

正如母鷹照顧雛鷹一樣,上帝也溫柔地看顧和安慰祂的子民(申命記32章10-11節;以賽亞書66章13節)。同樣地,正如母親永不忘記所茹養的親生骨肉,上帝也永不遺忘祂的百姓,且不會永久停止對他們的憐恤(以賽亞書54章7-8節)。最後,正如母鳥以羽翼遮蔽雛鳥一樣,上帝也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祂的子民,「 [....]

靈命日糧 : 可靠的愛

讀經:羅馬書12章9-21節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多年前,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與一個關係密切的人斷絕來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請對方停止那令我深受傷害的行為,但只換來對方的拒絕和否認。今天,聽說她進城來探親,我的思緒頓時陷入過去的種種情境,心情跌宕起伏。

正當我的思緒久久難以平復時,聽到了收音機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詞不僅描述被人出賣的悲痛,也提到深切期盼那造成傷害的人能被改變並得醫治。當我沉浸在這首縈繞心頭的歌謠時,眼眶滿是淚水,這首歌表達了我最深切的渴望。

在羅馬書12章9節,保羅說:「愛人不可虛假。」這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的愛都是真誠的。但我們的心仍深切渴望認識真實的愛,也就是不自私、不操縱別人的愛,是充滿憐憫和無私的愛。這種愛不是 [....]

靈命日糧 : 可靠的愛

讀經:羅馬書12章9-21節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多年前,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與一個關係密切的人斷絕來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請對方停止那令我深受傷害的行為,但只換來對方的拒絕和否認。今天,聽說她進城來探親,我的思緒頓時陷入過去的種種情境,心情跌宕起伏。

正當我的思緒久久難以平復時,聽到了收音機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詞不僅描述被人出賣的悲痛,也提到深切期盼那造成傷害的人能被改變並得醫治。當我沉浸在這首縈繞心頭的歌謠時,眼眶滿是淚水,這首歌表達了我最深切的渴望。

在羅馬書12章9節,保羅說:「愛人不可虛假。」這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的愛都是真誠的。但我們的心仍深切渴望認識真實的愛,也就是不自私、不操縱別人的愛,是充滿憐憫和無私的愛。這種愛不是 [....]

靈命日糧 : 不再是孤兒

讀經:詩篇68篇1-10節 

蓋爾·布萊恩(Guy Bryant)在紐約市的兒童福利部門工作,他單身且沒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須面對為許多孩子尋找寄養父母的困境,於是他決定做些事情來改變現狀。接下來的十多年,布萊恩陸續讓五十多個孩子寄養在他的家,還一度同時照顧九個孩童。布萊恩解釋說:「每次我回頭一看,總是會發現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說:「如果你有心且家裡有地方,你就會去做,不會考慮太多。」那些曾寄養在布萊恩家的孩子們,現已長大成人並有自己的生活,但他們至今還有布萊恩家的鑰匙,還經常在星期天與這位寄養爸爸共進午餐。布萊恩向許多孩子展現了父親的愛。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尋找所有被遺忘或被拋棄的人。雖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貧困無助,但上帝應許與他們同在。上帝要「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我們會因家人的忽視 [....]

靈命日糧 : 不再是孤兒

讀經:詩篇68篇1-10節 

蓋爾·布萊恩(Guy Bryant)在紐約市的兒童福利部門工作,他單身且沒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須面對為許多孩子尋找寄養父母的困境,於是他決定做些事情來改變現狀。接下來的十多年,布萊恩陸續讓五十多個孩子寄養在他的家,還一度同時照顧九個孩童。布萊恩解釋說:「每次我回頭一看,總是會發現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說:「如果你有心且家裡有地方,你就會去做,不會考慮太多。」那些曾寄養在布萊恩家的孩子們,現已長大成人並有自己的生活,但他們至今還有布萊恩家的鑰匙,還經常在星期天與這位寄養爸爸共進午餐。布萊恩向許多孩子展現了父親的愛。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尋找所有被遺忘或被拋棄的人。雖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貧困無助,但上帝應許與他們同在。上帝要「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我們會因家人的忽視 [....]

靈命日糧 : 你還好嗎?

讀經:路加福音23章32-43節 

曉蘭知道自己性命垂危。當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她的主治醫生和一群年輕的實習醫生湧進她的病房。接著,主治醫生並沒有理會曉蘭,而是向那群實習醫生描述曉蘭的末期病況。最後,醫生終於轉向曉蘭,問道:「妳還好嗎?」曉蘭虛弱地微笑,溫柔地向他們講述她在耶穌裡的盼望和平安。

兩千多年前,耶穌遭鞭打、赤裸地被釘在十字架上當眾受辱。祂向那些施暴者發怒了嗎?沒有。耶穌反倒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雖然耶穌蒙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卻為敵人禱告。後來,耶穌對另一個同樣被釘的罪犯說,他將可以與耶穌同在「樂園」裡,因為他相信耶穌(43節)。在痛苦與羞辱中,耶穌出於愛而選擇與人分享盼望和生命之道。

曉蘭向眾人分享福音後,溫柔地看著醫生泛著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