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當我得知丈夫出軌時

作者:Josephine Tan,馬來西亞
翻譯:羅湘穎,中國

在2005年我生日的那一天,我發現我的丈夫出軌了。

那些細節我仍然記憶猶新。那天,他送給我一個新手機作為生日禮物。我非常興奮地開始擺弄它,但是卻不確定該如何操作。於是我決定用他的手機(是同一種型號的)當作指南。在查閱他的手機時,我卻偶然發現了他和另一個女人發的一些親密信息。

靈命日糧 : 釋放囚犯

讀經:詩篇146篇 

我和妻子一同參觀第八航空隊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喬治亞州的薩凡納附近。其中有關德國戰俘營的展示,特別讓我們動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我岳父也在第八航空隊服役,與同袍一同執行任務,飛越歐洲上空。在二戰期間,第八航空隊損失慘重,共有47,000人負傷,死亡人數超過26,000人。我的岳父也因戰機被擊落,一度成為戰俘。當我們參觀博物館時,不禁回憶起我岳父曾告訴我們,當他和其他戰俘被囚禁在戰俘營時,得著釋放與自由的那一天,他們是何等歡欣喜樂!

詩篇146篇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關心那些被壓迫的人,並要讓被囚禁的人得著自由。詩人描述上帝「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耶和華釋放被囚的」(7節)。這些都足以讓我們發出頌揚和讚美,然而,最可貴的就是讓我們脫離罪惡和羞愧,得到自 [....]

靈命日糧 : 沒有外人

讀經:申命記10章12-22節 

小時候,我住在迦納的偏遠小鎮。「用餐時間,謝絕外人」是當地人的習慣。因為物資缺乏,所以他們認為,在吃飯時間去拜訪人是失禮的,不管是鄰居或外地人都一樣。

我也曾在菲律賓小住一段時間,那裡就大不相同了!即使沒有預先知會對方就在用餐時間前去拜訪,對方就算自己不夠食物,也會堅持與到訪的客人一起分享。人們因著對事物不同的看法,而產生了不同的文化。

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後,上帝給了他們一些指令以建立他們的文化。但即使是上帝所給的指令也無法改變人心,所以摩西說:「你們要將心裡的污穢除掉,不可再硬著頸項」(申命記10章16節)。摩西發出這樣的呼籲之後,接著他就教導以色列百姓應如何接待外地人。他說:「[上帝]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提醒

讀經:馬可福音8章11-21節 

我的朋友說耶穌是位「提醒大師」,還真是對極了。因為我們不但喜歡懷疑,還很健忘。當耶穌在世上時,儘管祂時常滿足那些來尋求祂之人的需要,但門徒仍然害怕自己將會有所缺乏。雖然他們都曾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卻仍無法領會神蹟背後重要的含義,更別說記得了。

有一次,門徒在越過加利利海之後,才發現忘了帶食物。他們正議論紛紛時,耶穌問他們:「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馬可福音8章17-18節)於是,耶穌提醒門徒,祂用了五個餅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他們最後還收集了十二籃零碎的食物;還有祂也曾用了七個餅餵飽四千人,還收了七籃的零碎。接著,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21節)

主耶穌奇妙地供應人們在飲食方 [....]

靈命日糧 : 緊緊抓住

讀經:腓立比書3章12節-4章1節 

中國張家界的天門山景色雄偉壯麗,可說是舉世聞名。若要一睹那高聳壯觀的峭壁,你得搭乘天門山全長7.45公里的纜車。纜車本身並無馬達,卻能行駛這麼長的距離,且能攀升陡峭的山崖,真令人感到驚訝!但纜車之所以能安全地爬升於峻偉的群山之中,完全是因為它緊抓著靠強力馬達運轉的鋼索。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如果想要在這信仰的旅程中忠心到底,並且「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章14節),那麼,我們就必須像纜車一樣,緊緊抓住基督,也就是保羅所指的「靠主站立得穩」(4章1節)。我們自身沒什麼可依靠的,唯有完全倚靠基督向前直奔。祂將會帶著我們經過那最大的挑戰,領我們安抵天家。

保羅在他最後的年日裡,曾經宣告:「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 [....]

當我對所選擇的工作感到不安時……

作者:沈思含,加拿大

我大學時期讀的是護士學,然而心中卻常常感到很不平安。這是因為大三時, 透過在醫院實習,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生病的小孩,因為身體疼痛的原因,失去了玩耍的動力,整天只能毫無氣力地躺在床上;一些因心臟功能衰化而呼吸困難的老人,走路對他們來說都變成了一種挑戰。因此,在實習期間,由於實戰經驗很少,所以我很害怕會因為自己那不足的經驗,而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傷害。就連我要給病患打止痛針的時候,我的手常常都會情不自禁的抖起來。

創意圖文: 當歧視不易察覺時……

作品標題:當歧視不易察覺時……
創作原料:數碼繪圖
作品描述:我們都知道, 公開歧視他人的地位、種族、性別、殘疾或外表是件多麼糟糕的事情。但有時候,某些形式的歧視是很微妙,不易察覺的。以至於我們都有可能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歧視了他人而不自知。因此這個作品的目的是為了突顯出這種情況的歧視,並希望透過它能讓我們更多地去思考: 當我們面對他人處於跟我們不一樣的情況時,我們該如何看待他,以及作出怎麼樣的回應? 讓我們就此重新思考馬太福音22章節所說的「愛人如己」吧!

靈命日糧 :相信

讀經:羅馬書4章18-25節 

在鼓勵別人時,人們常說:「你要有信心!」這是什麼意思呢?所有的信心都是正確的嗎?

有些人則說:「你要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人定勝天。」這類的勵志佳語聽起來固然鏗鏘有力,但面臨現實問題時卻變得不堪一擊。其實我們需要相信的不是自己,而是比我們更有能力的。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後裔要如天上眾星那樣繁多(創世記15章4-5節) ,這使他面對巨大的難題,因他年事已高且膝下無子。亞伯拉罕和撒拉等不及上帝親自成就應許,就嘗試用他們自己的力量克服難題。結果導致家族分裂,也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紛爭(16章,21章8-21節) 。

亞伯拉罕憑己意行事,結果弄得一團糟。然而,他最終仍然成為信心之父,因此使徒保羅說,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做多國 [....]

靈命日糧 :反得恩典

讀經:約翰福音7章53節-8章11節 

一群宗教領袖帶著行淫的婦女來到耶穌面前,原本是想藉此將這名婦女定罪,卻反讓她得蒙恩惠。這群人企圖要敗壞耶穌的名聲,因為祂若吩咐讓這名婦女離開,他們就能指責耶穌違背了摩西的律法。但若耶穌判了婦女死罪,跟隨耶穌的人就會質疑祂憐憫與恩典的教導。

但耶穌的回應卻讓這一群控訴者無地自容,聖經上說耶穌沒有直接回應他們,反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停地問耶穌,耶穌就告訴他們,當中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接著,耶穌又繼續在地上畫字,等到祂再抬頭看的時候,那群控告這位婦女的人全都散去了。

當時唯一無罪,也是最有資格拿石頭打這位婦女的耶穌,卻寬容這名婦人,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章11節)

不管你今天是因為論斷別人而 [....]

回顧2015年我在尼泊爾的恐怖地震經歷

作者:S.A,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2015年4月25日那天,我的朋友到尼泊爾來探望我(我當時正在尼泊爾參加為期一年的短宣)。也就在那天,全世界見證了繼1934年後再次襲擊尼泊爾的可怕地震。在這次的地震當中,共有八千多人喪失生命,兩萬一千多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