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系列-箴言》第二十二天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聲播讀:清心 第22日 閱讀經文:13章19-25節 http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聲播讀:清心 第22日 閱讀經文:13章19-25節 http […]
讀經:馬太福音5章21-26節
錫明與傑瑞之間未解決的傷害已持續多年,錫明嘗試重建彼此的關係卻遭到拒絕。在聽聞傑瑞的母親逝世的消息後,錫明便前往肯亞的農村老家出席她的喪禮。錫明回想他們見面的情況說:「原本我對整個事情的結果沒有任何期待,但喪禮結束後,我們敞開心扉,很坦誠地交談。我們互相擁抱,兩人都很激動,最後我們一起禱告,並且計劃再相聚。」如果錫明與傑瑞能早點和好,就可免受長期以來痛苦的煎熬。
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21-26節的教導,能幫助我們正確看待未解決的破裂關係。祂指出,必須認真看待造成這種裂痕的怒氣(22節)。此外,在敬拜上帝之前,若與人有嫌隙,必須先與人和好(23-24節)。耶穌的智慧建言,就是要趕快與你的仇敵和解(25節)。這句話提醒我們,越早盡力尋求和解,對大家越有益處。
人際關係 [....]
讀經:腓立比書2章6-11節
你能想像嗎?那位讓雪松從種子中生長出來的上帝,竟成為人類嬰孩的胚胎;那位創造繁星的上帝,竟紆尊降貴由母腹而生;那位充滿諸天的上帝,竟然願意成為現今超音波上的一個小點。耶穌雖有上帝的本質,卻甘願放下一切(腓立比書2章6-7節)。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想像一下,祂降生於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被牧羊人、天使和天上的榮光環繞,動物的鳴叫聲是祂的第一首搖籃曲。看啊!祂漸漸長大且越發受人喜愛:少年時,祂對艱深問題的回答讓教師們感到震驚;成年時,祂在約旦河邊,天父從高天發聲認可祂;身處曠野時,祂在飢餓和禱告中掙扎。
看啊!接下來祂展開了改變世界的使命:醫治病人、觸摸痲瘋病人、寬恕不潔之人。看啊!祂在園子裡悲痛地屈膝禱告,而當祂被捉拿時,祂最親近的朋友們卻落荒而逃。看啊!祂被人吐唾 [....]
讀經:以賽亞書9章1-7節
業漢的感冒轉變為肺炎,使他不得不住進了醫院。與此同時,他的母親正在樓上的病房裡接受癌症治療,他為母親及自己的健康而擔憂不已。不久,到了聖誕前夕,當業漢聽到收音機播放聖誕頌歌《啊!聖善夜》時,內心充滿上帝所賜的平安。歌詞描述了親愛救主降生那個夜晚的情景:「這困倦人生充滿欣悅希望,因清澈晨曦彰顯大榮光。」在那一刻,他對自身及母親的憂慮頓然消失。
這位為我們降生的「親愛救主」──耶穌,就是以賽亞預言的「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當耶穌來到世上成為嬰兒時,祂應驗了這個預言,為「住在死蔭之地的人」(9章2節;參閱馬太福音4章16節)帶來光明及救恩。耶穌體現了平安,並將這平安賜給祂所愛的人,即便他們面對困苦及死亡,也能經歷這種平安。
在醫院裡,當業漢深思耶穌降生的意義 [....]
讀經:使徒行傳11章19-26節
泰國北部有一間跨宗派的國際教會(The Gathering),在一個星期天,來自韓國、迦納、巴基斯坦、中國、孟加拉、美國、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信徒們,聚集在一間既簡陋又破舊的酒店會議室裡,齊聲高唱《唯獨基督》和《我是天父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這些歌詞顯得格外感人。
沒有人能像耶穌那樣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祂從一開始便是如此。在第一世紀,安提阿有18個不同的族群,每個族群都有專屬的地區。當信徒初到安提阿時,他們原本「只向猶太人」傳講關於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11章19節)。然而,這並不是上帝對教會的計劃。很快地,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到了安提阿,他們開始「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0-21節)。城裡的人注意到,耶穌正在消除猶太人與希臘人之間幾世紀以來的仇恨, [....]
讀經:歌羅西書2章1-5節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建議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許多國家要求國民自我隔離或留在家中。許多公司都儘可能地讓員工在家辦公,但有些人卻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以致經濟拮据。我和其他人一樣,透過網路平台參與教會和小組在線上聚會。在這個世界上,儘管我們無法實體見面,但仍能以新的形式聚在一起。
然而,並非只有網路能讓我們保持聯繫。作為基督教會的肢體,我們能藉著聖靈彼此連結。千百年前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曾提到這個概念。雖然他沒有親自建立歌羅西教會,但他非常關心教會以及他們的信心。儘管保羅無法親自跟會眾在一起,但卻提醒他們,他的心與他們同在(歌羅西書2章5節)。
我們會因財務、健康或其他現實中的原因,無法常常與我們所愛的人同在,而現代科技卻能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