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讓我變得「傻」、「盲」、「弱」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Iris Ding,中國 我最近心情不大好,當然不是因為Taylor Swift和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Iris Ding,中國 我最近心情不大好,當然不是因為Taylor Swift和 […]
讀經:詩篇141篇
面對龐大的會場,林欣蕾站在台上透過麥克風說出第一句話,她的聲音在整個會場迴盪。聽見自己的回聲,讓她感到心神不寧,但她必須適應這差勁的音響系統,並調整心態,克服干擾,因為她聽到自己每一句話的回聲。
試想,如果我們再聽一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那會怎麼樣呢?當然,如果我們說的是「我愛你」,「我錯了」,「感謝主」,或者是「我正為你禱告」,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並非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悅耳動聽、溫柔良善。我們在憤怒時脫口而出的話,或是對人尖酸刻薄的批評,相信我們絕不想再聽到,而且巴不得能收回這些傷人的話語。
正如詩人大衛一樣,我們盼望上帝約束我們的言語。大衛禱告說:「耶和華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 (詩篇141篇3節) 。感謝主,因祂願意幫助我們約束舌頭,管理我 [....]
讀經:以斯拉記3章7-13節
去年,我參加了一個退修會,見到了好些許久未見的朋友。我們都開心地彼此擁抱,為再次相聚而歡笑,但我也忍不住喜極而泣,因為我實在太想念她們了。
在退修會的最後一天,我們在一起領聖餐,帶來了更多的歡笑與眼淚。我為著上帝賜我永生,賜給我與好友相聚的美麗時光而感到喜悅;然而,當我想到耶穌為了我的罪所付上的代價,我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這讓我想到以斯拉在耶路撒冷那難忘的一天: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完成了建聖殿的根基,唱著喜樂的歌,但有些年長的祭司卻哭了 (以斯拉記3章10-12節) 。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想起了昔日所羅門所建之聖殿,以及這殿先前的榮耀;抑或是他們為著導致亡國被擄的罪而感到悲傷?
有時,當我們看見上帝做工的時候,心裡會喜憂交加。那是因為我們看見上帝奇妙作為 [....]
讀經:馬太福音5章43-48節
有好些年,我將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5-7章) 視如人類行為的理想範本,一個世人永遠也無法達到的標準。唉,我豈能錯過其中的真義呢?耶穌說這些話,並非要讓我們灰心喪志,而是要向我們顯明,祂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
為何要愛仇敵?因為我們恩慈的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為何要將財寶積存在天?因為天父在那裡,而且祂會豐豐富富地賞賜我們。為何我們不需要為生活感到恐懼和擔憂?因為,上帝不但將野地裡的百合花和青草都裝飾美麗,祂還應許要看顧我們。為何要禱告?因為連生養我們的父親都會供應我們食物,我們的天父豈不更將美好的事物,賞賜給那些求告祂的人嗎?
耶穌的登山寶訓不僅闡明我們應該努力達到上帝的理想,同時也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完美境界。
在上帝的面前,世人 [....]
讀經:啟示錄2章12-17節
她自稱為憂愁女士,因為她總是杞人憂天。但是,當她的孩子意外受傷時,她終於學會如何不再憂心忡忡了。在孩子的復原期間,她每星期都會和朋友們一起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與醫治,並分享孩子的進展。那幾個月裡,她學習將恐懼與掛念化為禱告,結果她發現自己不再是憂愁女士,而是禱告勇士。她覺得主給了她一個新的名字。因著這段時間的心痛經歷,讓她對自己在主基督裡的身分,有更深的認識。
在耶穌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祂應許要給那些有信心的人,一塊寫著新名的白石 (啟示錄2章17節) 。聖經學者雖曾對此有些爭議,但多數都同意,這塊白石指的是我們得到基督的赦免。在聖經時代,法庭在裁決被告是否有罪時,會以白色的石頭代表無罪,而以黑色的石頭代表有罪。另外,擁有白石的人還能參加筵席,如同人若領受上帝所賜的白石,也 [....]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兩位同事出差回來後,坐下來討論這趟公幹及其成果。其中一個說,他認為這趟出差收穫很大,因為他們透過業務上的聯繫,開展了一些很有意義的商務關係。另一人說:「建立商務關係是沒錯,但是銷售量才是最重要的。」顯然,他們的目的大相逕庭。
無論在商場、家庭,或在教會裡,我們對人的看法,很多時候是基於對方會為我們帶來什麼益處。我們衡量他們的價值,是根據從他們身上所獲得的益處,而不是以耶穌的名去服事他們。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提到:「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章3-4節)
我們不應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別人。因為上帝愛他們,也愛我們,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祂的愛乃是最偉大的愛。
[....]
作品標題:科技讓你難捨難分了嗎?
創作材料:鉛筆繪畫與數碼編輯
作品描述:無可否認,科技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並且,你喜歡或不喜歡,科技就在那裡,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核心問題是:“你如何運用科技?”
讀經:腓立比書1章12-26節
警報聲響起,小男孩因為不熟悉這個龍捲風的警報,便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解釋說,那是警告人們,有個威力強大的風暴即將來襲。如果人們不找尋掩護,可能會因此喪命。小男孩回答說:「媽咪,那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我們死了,不是就可以見到耶穌了嗎?」
或許小孩子並不瞭解死亡是什麼,但是使徒保羅一輩子出生入死,竟也這麼說:「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腓立比書1章23節) 。當時保羅雖遭到禁錮,但在他所寫的書信當中,字裡行間並沒有灰心絕望。他很喜樂,因為他受的苦難使福音得以廣傳 (12-14節) 。
那麼,為什麼保羅會在生與死的兩難之間掙扎呢?因為他若繼續活著,表示他可以帶領更多人歸主,為主結更多福音的果子。但他也知道若是死了,就能享有與基督同住的喜樂。換言之 [....]
讀經:馬可福音5章1-20節
在1975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大事。記得那天,我急著告訴好友法蘭西斯這件事,因為我們總是無話不談。我到了他的公寓,看到他正匆忙地準備出門,但我攔住了他。他看到我著急的樣子,意識到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訴他。於是他問:「是什麼事?」我告訴他:「昨天,我接受耶穌成為我的救主了。」
法蘭西斯看著我,長嘆了一口氣,說:「長久以來,我也一直想要這麼做。」他請我分享事情的經過,我告訴他前一天有人跟我分享福音,以及我如何邀請耶穌進入我的生命當中。過後他也禱告祈求耶穌的饒恕,我還記得當時他熱淚盈眶的樣子。他也不趕著出門了,反倒跟我促膝長談,討論我們與基督的新關係。
耶穌醫治一個被鬼附的人之後,就對那得醫治的人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 [....]
讀經:詩篇119篇71-75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父親在美國陸軍部服役,駐守在南太平洋。那時父親拒絕任何宗教信仰,他說:「我不需要心靈寄託。」但是,終於有一天他對屬靈的事永遠改觀了。記得那天晚上,母親準備分娩,我和哥哥上床睡覺時仍興奮不已,因為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弟弟或妹妹了。第二天早晨,我一起床就興沖沖地問父親:「是弟弟或妹妹?」他回答:「是妹妹,但是生出來就已經死了。」接下來,我們都相擁而泣,為著失去妹妹而傷心不已。
有始以來頭一遭,父親帶著極度憂傷的心情向耶穌禱告。即使父親已永遠失去他的女兒,但在他禱告的那一刻,他感到一股從上帝而來的平安與安慰澆灌下來。很快地,父親開始對聖經產生了興趣,並且繼續向那位醫治他破碎心靈的上帝禱告。他的信心逐年成長,堅定地跟隨耶穌,並且成為聖經教師與教會的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