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你算是什麼人?

讀經:加拉太書3章26節-4章7節 

我和五歲的混血兒子走進冰淇淋店,店員瞥了我一眼,然後盯著我的兒子說:「你算是什麼人?」

他的提問和苛刻的語氣,引發了我熟悉的憤怒和心痛,那是我作為非主流的墨西哥裔美國人在成長中的經歷。我把兒子小維拉近身邊,當我的黑人丈夫進入商店時,我走到他身邊。店員皺著眉頭,沉默地給了我們所點的冰淇淋。

當兒子列出他想嘗試的冰淇淋口味時,我默默地為那個店員祈禱。我也為自己的苦毒懺悔,求上帝給我一顆寬恕的心。由於我的膚色淺但不白,多年來一直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和類似的提問。我總是缺乏安全感,也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直到我開始學習接納自己的身分乃是上帝所愛的女兒。

使徒保羅宣稱,我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女,都同樣的寶貴,也有美好的不同之處。我們緊密相連,上帝刻意讓你我一起 [....]

靈命日糧 : 我是他的手

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2-21節 

住在中國河北省的賈海霞在2000年完全失明,他的朋友賈文其則從小就失去雙臂,但他們找到克服身體殘疾的方法。海霞說:「我是他的手,他是我的眼。」他們互相扶持,一起改造了他們所居住的村莊。

自2002年以來,他們一直在執行一項任務,就是讓他們家附近的荒地重獲新生。每天,文其都會背海霞過河去開墾荒地。文其用腳把鐵鍬遞給海霞,然後,海霞將一個水桶掛在文其用臉頰和肩膀夾著的一根扁擔上。兩人一起種樹,一個挖地另一個澆水,至今已種了一萬多棵樹。海霞說:「我們一起工作,截長補短,一點也不被殘疾所困。我們是一個團隊。」

使徒保羅將教會比作一個身體,每個肢體都需要其他肢體方能發揮作用。若全身是眼,就沒有聽覺;若全身是耳,就沒有嗅覺(哥林多前書12章14-17節)。保羅說:「眼不能對 [....]

靈命日糧 : 該說什麼?

讀經:尼希米記2章1-6節 

我在舊書店翻閱一箱標示著「魯益師」的書籍時,書店老闆走了過來。我們談及現有的書目時,我想知道他是否對啟發魯益師寫作的信仰感興趣,於是我心中默禱,祈求上帝的引導。突然間,我想到一本傳記裡的記載,然後我們的話題便開始從探討魯益師的品格,轉到上帝的作為。最後,我很感恩上帝聽了我簡短的禱告,將我們的對話引至屬靈的層面。

在尼希米與波斯國王亞達薛西的談話來到關鍵時刻之前,他先向上帝默禱。尼希米因耶路撒冷遭毀壞而憂慮不已,國王察覺他的愁容而問他有什麼請求。身為僕人的尼希米原本沒有什麼資格懇求國王施恩,但他確實需要國王這份極大的恩惠,因他想要重建耶路撒冷。所以,他先「默禱天上的上帝」,然後求王恩准讓他放下工作以便重建聖城(尼希米記2章4-5節)。國王不僅應允他,甚至同意幫他安排路程中一切 [....]

靈命日糧 : 值得等待

讀經:以賽亞書30章15-19節 

工作壓力大、時間長,再加上不可理喻的上司,讓永業心生辭職的念頭。但是他需要付房子的貸款,而且還有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孩子要照顧。他實在很想辭去這份工作,然而,妻子提醒他說:「讓我們堅持下去,看看上帝有什麼安排。」

好多個月之後,他們的禱告得到了回應。永業找到一份他喜歡的新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他告訴我:「在等候回應的那幾個月感覺很漫長,但我很慶幸自己能等候上帝按著祂的時間,來展開祂的計劃。」

在患難中等候上帝的幫助並不容易,我們常會迫不及待地先自行尋求解決之道。以色列百姓就是如此,在面對敵人的威嚇時,他們不尋求上帝,反倒轉向埃及請求援助(以賽亞書30章2節)。但上帝對以色列人說,只要他們悔改並且信靠祂,他們就會得著能力並且得到拯救(15節)。事實上,上帝還告 [....]

靈命日糧 : 英雄、暴君與耶穌

讀經:哥林多前書2章1-10節 

貝多芬本來打算將他的第三號交響曲命名為《波拿巴》,呈獻給拿破崙·波拿巴。因當時法國人在宗教與政治上飽受暴政壓迫,貝多芬將拿破崙視為人民的英雄、自由的捍衛者。但當這位法國將軍自行稱帝時,這位知名的作曲家就改變心意,怒不可遏地譴責自己昔日眼中的英雄是個惡棍和暴君!他用力擦掉樂譜上波拿巴的名字,以致在原稿上留下破洞。

初代基督徒在政治改革的希望破滅後,一定也很失望。人們因耶穌而重燃對生活的盼望,以為從此再也沒有凱撒的苛捐雜稅和軍事力量的壓制。然而,數十年後,羅馬帝國依然稱霸世界。耶穌的跟隨者帶著恐懼和軟弱,眾門徒也不成熟,還發生紛爭(哥林多前書1章11-12節,3章1-3節)。

但不同的是,保羅所看到的超越了這些未改變的事物。他的書信以基督之名作為開頭和結尾,並通篇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