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典故

讀經:希伯來書9章11-15節 

這間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為雜誌封面。除了建築結構之外,其內部裝潢也相當有看頭。掛在牆上的祖傳遺物,讓屋子充滿家族的回憶;餐桌上的手編雞蛋籃、老舊的餅乾盤,以及一盞油燈,再加上那掛在前門歷經風霜的捲邊平頂帽。屋主得意地說:「這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典故。」

當上帝指示摩西當如何建造會幕時,每個物件都有一個「典故」(出埃及記25-27章) 。會幕只有一個入口,就像我們只能靠著耶穌來到上帝面前(見使徒行傳4章12節) ;至聖所是上帝的居所,而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厚重幔子,象徵著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至聖所內的約櫃,則象徵上帝的同在;大祭司是預表那將來到世上、最大的祭司耶穌;供物的血則預表基督純全無瑕的犧牲:祂只一次進入至聖所,便完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工 [....]

靈命日糧 :好戲在後頭

讀經:歌羅西書3章1-11節 

在我們家,三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冬季的結束,也代表那稱為「瘋狂三月」的大學籃球賽季也來到了。身為狂熱的球迷,我們追看球賽轉播,並且熱情地支持我們最喜歡的球隊。如果我們提早轉到運動頻道,可以聽到體育主播談論即將開始的比賽,還能觀賞球員的賽前暖身練習,包括練習投籃、與隊友一起熱身。然而,最精彩的好戲是在後頭。

我們在世上的生活就像賽前暖身一樣,儘管充滿生活樂趣和希望,卻完全比不上天家永遠的生命。如果你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但想到還有更好的在後頭,豈能不開心呢?或是想到我們甘心樂意地幫助缺乏的人,便是積聚財寶在天上,怎能不充滿喜樂呢?在遭遇苦難和哀傷之時,想到上帝應許我們將會得到那沒有痛苦、沒有眼淚的永恆生命,我們就能滿有盼望。難怪保羅會如此勸勉:「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歌羅西書 [....]

靈命日糧 :陽光充足

讀經:以弗所書5章1-16節 

我雖然知道,但仍舊不斷地嘗試。盆栽上清楚地標示著:「需要充足陽光。」所以在我家那缺乏陽光的庭院裡,並不適合栽種。但我卻喜歡這植物的顏色、葉子的形狀、大小與香味,所以我毅然買回家種植。可是,即使我費盡心思地照料,這盆栽還是長得不好。原來單靠我細心照顧是不夠的,它仍需要陽光,而那是我無法提供的。我以為只要對植物花多一點心思,就能彌補陽光不足的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植物就是需要充足的陽光。

人們的成長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在不甚理想的狀況中,仍能暫時勉強生存,卻無法健康成長。我們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也有屬靈的需求,是沒有任何其他代替品可以滿足的。

聖經說基督徒是光明之子,意思是我們需時刻活在上帝同在的榮光之中,才能茁壯成長(詩篇89篇15節) 。若我們活在黑暗裡,就 [....]

靈命日糧 :話語的能力

讀經:約翰福音1章1-14節 

為何耶穌要在還沒有相機和攝影機之前就來到世上呢?否則就能傳福音給更多的人了。畢竟,一圖勝千言。

基督教護教學者拉維·撒迦利亞卻不這麼認為,他堅信「一言勝千圖」。他提到英國詩人理查·克洛蕭的名句:「清水一看見它的主人,就害羞臉紅了。」這句話,道出了耶穌將水變酒這個神蹟的精髓(約翰福音2章1-11節)。受造物認出耶穌就是那位創造主,若祂僅是木匠就絕不能將清水變成紅酒。

另一次,基督平靜風浪時只說:「住了吧!靜了吧!」門徒驚異地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39、41節) 。耶穌也曾告訴法利賽人,若群眾不讚美祂,「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 ,因為連石頭也知道祂是誰。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

靈命日糧 :付諸行動

讀經:腓立比書1章27-30節 

最近我收到的傳單越來越多,真不曉得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找到我的。他們邀請我出席他們的活動,希望讓我了解退休的福利。其實在幾年前,就有個為退休人員服務的機構,邀請我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分子。這些都一再提醒我:「你已經老了,快做好準備吧!」

起初,我並未將這些邀請放在心上,但很快地,我不得不服老,去參加了其中一次的活動。我的確應該將他們的建議付諸行動了。

有時,我從聖經裡讀到充滿智慧的提醒,但即使知道這些教導對於我們都是正確的,卻總是沒預備好去遵行。如羅馬書14章13節提到:「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或是哥林多後書9章6節提醒我們說:「多種的多收。」又如腓立比書1章告訴我們:「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27-2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