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轉向光明

讀經:彼得前書2章4-10節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束粉紅色鬱金香,盛開的花朵都筆直挺立、生氣盎然。我把它們插在花瓶裡,擺放在廚房餐桌的中央。隔天,我卻發現這些花朵都轉向廚房的窗戶,朝著那灑入室內的陽光綻放。

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受造也像那些花朵一樣會趨向光明,上帝呼召我們轉向祂愛的光輝,正如彼得描述我們被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得前書2章9節)。在認識上帝之前,我們活在罪惡和死亡的陰影中,也因此與上帝隔絕(以弗所書2章1-7節) 。然而,上帝因著祂的憐憫和慈愛,藉著祂愛子的受死和復活,為我們開了一條道路,讓我們得以脫離黑暗的權勢(歌羅西書1章13-14節) 。

耶穌就是世界的光,凡是相信祂的赦罪大能,並接受祂為救主的人都可以得到永生。唯有當我們轉向耶穌這位世界的光,我們才會越來越反映出祂的 [....]

靈命日糧 :血緣命脈

讀經:希伯來書9章19-28節 

瑪利安相信上帝和祂的兒子耶穌,但她百思不解,為什麼耶穌要以流血的方式帶來救贖。有誰會用血來洗淨物品呢?然而,聖經上說:「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 (希伯來書9章22節) 。對瑪利安而言,用血來潔淨東西讓她感到很不舒服。

有一天,瑪利安必須到醫院就診,因為基因的問題影響了她的免疫系統,醫生診斷後,驚覺病原已開始侵入她的血液。瑪利安在急診室裡不禁想到:如果我失血過多,就必死無疑;但耶穌流血,卻能讓我存活!

瑪利安頓時恍然大悟,領會到箇中道理。讓她在病痛中,也能感到喜樂與平安。她深知血就是生命,要先有聖潔的生命才能使我們與上帝復和。如今,她已大病痊癒,她感謝上帝賜給她健康,以及耶穌為她流血犧牲。

希伯來書9章說明了舊約用血潔淨的儀式所代表的意義 [....]

靈命日糧 :漸漸增長

讀經:以弗所書4章1-16節 

我很喜歡看孫子和朋友一起打樂樂棒球(T-Ball),他們因年紀小不知道遊戲規則,常跑錯壘或接到球後不知所措,十分逗趣可愛。然而,若這是一場專業的球賽,這樣的失誤卻不可原諒。

 

其實,成熟的球員需要時間慢慢地培養和訓練。年輕運動員犯錯是可被容許的,他們從失敗中摸索、從嘗試中學習。因此教練必須耐心地指導他們,直到他們球技成熟,上場應戰,大家便能一起慶祝球隊的成功。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使徒保羅強調教會需要「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的同工 (以弗所書4章2節) 。在我們的靈命「得以長大成人」之前,我們需要各種「教練」(牧者、教師、屬靈導師)來幫助我們,「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13節) 。

我們從講台的信息、聖經教導,及 [....]

靈命日糧 :別只看負面

讀經:約伯記40章1-14節 

每當有客人要來,我總會將家裡打掃一番,但卻越掃越灰心,擔心客人只會看到哪裡還沒打掃乾淨,而不會注意到我已花工夫整理了一遍。這令我想到一個更大的問題:為什麼人常常只看壞的一面,而不看好的那一面呢?我們往往只記得人們的無禮,卻忘了他人的恩慈。惡行總是比善舉更引起關注。我們關注災禍,卻忽視了周遭美好的事物。

這也使我想到,自己也以同樣的態度來看待上帝。我常常只關注於上帝還未完成的應許,而不是祂已有的作為;只看見自己還缺少什麼,而忘了細數所蒙受的福分;或是只看到祂還沒幫我解決哪些事,卻忽略祂已為我成就了多少事。

約伯記提醒了我,上帝也不喜歡我這樣的態度。約伯享受了數十年的福分與富貴之後,遭遇到一連串的悲慘苦難。頓時,這些苦難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和與人談話的內容。最後,上帝親 [....]

靈命日糧 :年老的挑戰

讀經:以賽亞書46章4-13節 

我遇見那84歲的老朋友,隨口就問她說:「婆婆,妳今天好嗎?」她指著關節的疼痛處,低聲說:「當老人真難啊!」接著她又認真加上一句:「但是上帝一直對我很好。」

「逐漸變老是我人生中最感到意外的事。」葛理翰在《接近天家》一書中說,「我現在老了,相信我,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葛理翰又提到,「聖經並沒有粉飾我們年紀漸長時所會面臨的難題;但也沒有將老年時期描繪成一個受人鄙視、造成負擔,或必須咬緊牙關強忍的階段。」他還談到一些自己逐漸變老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處理自己所面臨的恐懼、掙扎和愈來愈多的限制時,如何同時使內心變得更堅強,即使困難依然存在。」

在以賽亞書46章中,上帝向我們保證:「直到你們年老⋯⋯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 [....]

靈命日糧 :前進的狂熱

讀經:民數記14章39-45節 

在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船在五次延遲發射後,終於在巨響與火焰的震撼序曲中,轟隆隆直上雲霄。但僅僅73秒後,太空船就因故障而解體,七名太空人全數罹難。

導致災難的原因,是早已有瑕疵的零件發生了故障,而內部人士則將致命的錯誤歸咎於「前進的狂熱」,意指人們在急欲達成遠大的目標時,而對關鍵性的預警置之不理。

人類天生的野心不斷地誘使我們一意孤行,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容易因恐懼而過度謹慎。古時以色列人就展現出這兩種特質。當12名探子窺探應許地之後,其中10人的眼中只看到困難 (民數記13章26-33節) 。他們報告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31節) 。然而,在因悖逆上帝遭懲罰,導致10名探子死亡後,民眾突然又產生了一股「前進的狂熱」。他 [....]

靈命日糧 :期盼

讀經:路加福音2章21-35節 

荷蘭名畫家林布蘭(Rembrandt)在63歲那年驟然逝世。之後,人們在他的畫架上找到一幅未完成的作品。畫作集中於描繪西面充滿感情地抱著嬰孩耶穌,當時耶穌出生才40天,被帶到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然而,林布蘭尚未完成該畫的背景及他一貫的細節處理。有些藝術專家相信,林布蘭畫這幅畫時,已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他就如西面一樣,已準備要得「釋放」 (路加福音2章29節) 。

那時,聖靈在西面身上 (25節) ,因此馬利亞和約瑟來聖殿獻長子時他也剛好在場,這事絕非出於偶然。於是這位一直期盼著應許之彌賽亞的西面,將嬰孩抱在懷中並讚美上帝說:「主啊!如今可以照祢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就是祢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祢民以色列的榮耀。」 (29-32 [....]

靈命日糧 :更佳視野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我小時候很愛爬樹,爬得愈高,就能看得愈遠。有時候為了看得更清楚,我會踩著枝幹緩步前進,直到感覺樹枝已被我的重量壓彎才停止。如今爬樹的日子當然已成過去,畢竟這事既有危險性,又不太得體。

 

撒該這位財主在耶利哥城爬上樹的那一天,他不在乎是否得體(或許也不顧自身安全)。當時耶穌正行經這城,而撒該想見祂一面。然而「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 (路加福音19章3節) 。還好,這些並沒有阻礙他見基督的面或與祂交談。撒該的計畫成功了!與耶穌見面後,他的人生從此改變。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9節)

有很多事會攔阻我們看見耶穌。驕傲會蒙蔽我們的眼,讓我們看不到祂是那位奇妙的策士;焦慮會讓我們不認得祂是和平之君(以賽亞書9章6節) ;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