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和平盛世

讀經:以賽亞書9章1-7節 

沒有人付得起戰爭的代價。有個網站報導指出,目前全球有64個國家正陷於軍事衝突中。我們不知道這些戰爭何時或如何停止。我們盼望和平,但並非以犧牲公義為代價。

耶穌降生於一個看似「和平」的時代,但這和平卻是出於強硬的壓迫。所謂的「羅馬和平盛世」,不過是鏟除異己之後的產物。

在距離羅馬全盛時期的七百多年前,曾有敵人企圖侵略耶路撒冷。正當全城都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中,上帝卻藉著以賽亞清楚地宣告說:「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祂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以賽亞書9章2、6-7節)。馬太福音告訴我們嬰孩耶穌的降生,成就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馬太福音1章22-23節 ;以賽亞書7章14節 )。

我們尊崇馬槽裡的小嬰孩,那看 [....]

靈命日糧 :聖誕鐘聲

讀經:路加福音2章8-14節 

在1861年夏天,詩人亨利·郎費羅的妻子法蘭絲不幸在火災中喪生。沒有妻子陪伴的第一個聖誕節,他在日記上寫著:「這個假期讓我感到難以言喻的悲傷!」隔年並沒有好轉,他寫道:「孩子們說:『聖誕快樂』,我卻一點也不快樂。」

1863年,美國內戰持續膠著,郎費羅的兒子不顧他的反對而執意參戰,結果身受重傷。那年的聖誕節,教堂鐘聲宣告另一個痛苦的聖誕節到來時,郎費羅拿起筆寫了《聖誕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這首詩一開始是歡愉和抒情的,但之後轉為悲傷。第4節描述的暴力畫面與聖誕平安頌歌相違,例如:「殘酷」的黑色大砲「隆隆作響」,似乎嘲諷聖誕和平的信息。在第5節和第6節,郎費羅更是傷感至極,他寫道:「彷彿地震撕裂了大地的心臟 [....]

靈命日糧 :黑暗中的同在

讀經:詩篇139篇7-12節 

我們的白色小獵犬蜷曲地睡在我的床腳邊,那是牠睡了十三年的老地方。

牠通常是不吵不鬧地安靜睡覺,但最近牠常在半夜用腳爪輕輕地碰觸我們。起初我們以為牠是要外出,我們也會配合牠,但後來卻發覺牠只是確認我們是否在牠附近。現在牠近乎全聾和半盲,在黑暗中既看不見我們的動作,也聽不到我們發出的聲響。因此,當牠感到不安,牠就自然而然地需要確認一下。這時,我只要伸手拍拍牠的頭,讓牠確實地知道我就在那裡,牠就能安心地轉個身,繼續睡覺。

大衛問上帝:「我往哪裡逃躲避祢的面?」(詩篇139篇7節) 之後,大衛得到極大的安慰,他說:「我若……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祢不見……。」(9-12節)

你正在黑暗中迷航嗎?或是感到憂傷、恐懼、罪 [....]

靈命日糧 :聖誕的安息

讀經:馬太福音11章28節-12章8節 

少年時期,我為了賺零用錢而去送早報。每天,我都必須在凌晨三點鐘起床,並在早上六點鐘之前,將140份報紙送達客戶家裡,一個星期七天都是如此。

但是,每年有一天是例外。在聖誕節前夕,我會提早把聖誕節的早報送出去。也就是說,一年當中就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早晨,我才能像其他人一樣,享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過了這麼多年,我越來越喜歡過聖誕節,理由不勝枚舉。但在派早報的那段日子裡,我最喜歡聖誕節的原因是,我不必像其他的日子摸黑早起,這天乃是我可以安心睡覺和休息的日子。

那時,我並不完全瞭解聖誕節帶來真正安息的含意。原來基督來到世間,能使那些在律法下勞苦、擔重擔,卻永遠無法達到律法標準的人,可以藉著基督賜下的赦罪之恩得到安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 [....]

靈命日糧 :祂名為聖

讀經:出埃及記20章1-7節 

某天下午,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屬靈導師和我討論「妄稱上帝的名」。在十誡中的第三誡提到:「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出埃及記20章7節) 。我們可能認為「妄稱上帝的名」是指隨便以上帝的名發誓,或是以輕率、不尊敬的態度提到上帝的名。但我的導師卻不願放過教導我的機會,他要我更深地思考其他會褻瀆上帝之名的行為。

當我拒絕別人的忠告,並且說:「是上帝吩咐我要這麼做。」然而,實則俯就私意,就是妄稱上帝的名。

若我斷章取義地引用經文,僅是為了支持我個人的理念,則是濫用上帝的名。

若我未經仔細地查考就引用經文,開始教導、寫作或是與人談論,也是妄稱祂的名。

牧師兼作家約翰·派博也曾對此提出他的看法:「這個基本概念是『不空談其名』……不輕看上帝的全能和榮耀,不 [....]

靈命日糧 :態度更重要

讀經:民數記4章17-32節 

我與朋友查理在神學院就讀時,也同時在一間家具店打工。我們會和一位室內設計師一起送家具給顧客。當室內設計師與訂購家具的客戶交談時,我們則負責將家具從貨車抬到客戶家裡。有時,我們必須扛著沉重的家具,爬上好幾層樓才進到公寓裡,這時,我和查理總是盼望和那名室內設計師互換工作。

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期間,祭司利未支派的哥轄、革順和米拉利這三個宗族,被指定負責搬運會幕(帳幕)的事。他們將帳篷架起來,擺好會幕裡所有的器具,過後又拆下來,抬到下一站,再重新把帳篷架起來,如此周而復始。他們的工作就是抬所指定的器具(參閱民數記4章32節)。

我不知道這些搬運聖物的「管理人員」曾否妒嫉那些在聖所獻燔祭、獻馨香、使用聖物的「聖職人員」(4-5、15節)。因為那份工作看起來更輕鬆、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