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為主發光

讀經:彼得前書3章13-17節 

王小英居住在中國雲南省的鄉村。因為她的丈夫健康不佳,無法下田工作,家中經濟出現了困難。她的婆婆認為這一切都怪小英信了上帝,因此苦待小英,逼她要回去敬拜祖先相信的神。

 

不過,小英的丈夫卻看見小英生命的改變,他告訴母親說:「媽,光是小英信了上帝還不夠,我們都要相信上帝!」妻子生命顯著的轉變,使他開始相信耶穌的福音。

人們總是先看我們怎麼做,才聽我們怎麼說。良好的行為加上合宜的話語,就是最好的見證,最能顯出耶穌在我們生命中做出的改變。

這正是使徒彼得教導我們,如何向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宣講耶穌。他激勵我們「熱心行善」(彼得前書3章13節) ,在基督裡活出順服的生命,事事問心無愧,並且常作準備,向各人解釋我們心中盼望的緣由(15節) [....]

靈命日糧 :慈愛島

讀經:詩篇107篇23-32節 

慈愛島(Charity Island)位於美國密西根州,是休倫湖水域薩吉諾灣最大的島嶼。多年來,這島為附近航行的船隻,提供了指引的燈塔以及安全的港灣。因為船員都相信,這島的存在是「出於上帝的慈愛」,所以大家稱之為「慈愛島」。

 

有時候,我們的人生也會經歷驚濤駭浪。跟那些船員一樣,我們也需要指引和避風港,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慈愛島」。詩人知道,上帝能夠平靜風浪,並引導我們到安全的港灣。他寫道:「祂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風息浪靜,他們便歡喜,祂就引他們到所願去的海口。」(詩篇107篇29-30節)

沒有人希望生命中出現狂風暴雨,不過,這些境況卻會讓我們大大稱謝上帝的引領和庇護。祂用聖靈的恩光照耀我們,用話語引導我們。祂的愛是我們渴求 [....]

靈命日糧 :帶到耶穌面前

讀經:馬可福音2章1-12節 

在我小時候,脊髓灰質炎是最讓人聞之喪膽的疾病。因為通常發生在幼童身上,所以又稱為「小兒麻痺症」。在1950年代中期相關的疫苗發明之前,單單在美國,每年就約有兩萬人因感染小兒麻痺而癱瘓,其中約有一千人死亡。

 

在古時候,癱瘓是無藥可醫的,一旦患上就陷入絕望。然而,有一個癱瘓的人,他的朋友相信耶穌能夠幫助他。當時耶穌在迦百農的村莊講道,他們帶著他來見耶穌。因為人太多,他們無法接近耶穌,「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馬可福音2章1-4節) 。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5節) 。然後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11節) 耶穌很奇妙地回應了這群朋友的信心, [....]

靈命日糧 :提起耶穌

讀經:使徒行傳4章5-20節 

有個教會的小組邀請講員到他們的聚會中分享。組長對他說:「談談上帝,但不要提到耶穌。」講員吃驚地問道:「為什麼?」組長解釋說:「因為我們有幾位重要的會友,聽到耶穌會感到不安。你只要講上帝就可以了。」然而,講員覺得很為難,他說:「如果不提耶穌,我就沒有信息可以說了。」

 

曾有人向初代教會的信徒提出類似的要求。當地的宗教領袖彼此商議,警告門徒不要傳講耶穌(使徒行傳4章17節) 。但是門徒清楚知道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20節) 。

若我們宣稱自己相信上帝,但卻不相信祂的愛子耶穌基督,是自相矛盾的。在約翰福音10章30節,耶穌清楚描繪祂跟上帝獨特的關係,祂說:「我與父原為一。」表明了祂的神性。因此,耶穌告訴我們:「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 [....]

靈命日糧 :教導我的手

讀經:出埃及記4章10-17節 

前NBA球員大衛•伍德(David Wood)曾效力於巴斯克尼亞道格列隊。當他參與西班牙籃球甲級聯賽決賽時,我就在他身邊。就在一場比賽開始前,他讀詩篇144篇1節:「耶和華我的磐石是應當稱頌的;祂教導我的手爭戰,教導我的指頭打仗。」接著他對我說:「你看!這正是上帝對我說的話!祂教導我的手接籃板球,教導我的指頭射籃!」大衛知道上帝要他打籃球,他也明白上帝全然接納我們,且讓我們有能力完成祂要我們做的事。

我們常誤以為自己在上帝眼中一無是處,總覺得沒什麼能獻給上帝。就如當年上帝向摩西顯現,要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出埃及記3章16-17節) ,摩西覺得自己無法勝任。他向上帝說:「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4章10節) 。或許摩西有口吃,也或許他只是害怕,但是全能的 [....]

靈命日糧 :怨言

讀經:詩篇86篇1-13節 

某個寒冬日,我站在自家車道上,手握鏟子,憤怒又猛烈地敲著凝結在排水溝的冰塊。每敲一下,我便說出類似的句子向上帝抱怨:「我辦不到!」「我好累啊!」我家裡還有病人要照顧,身上肩負許多責任,現在還需要處理這些冰塊,我真是受夠了!

我的憤怒是因為我相信一堆謊言:「我值得更好的!」「靠上帝終究還是不夠的!」「反正沒人在乎!」但當我們選擇憤怒,我們就深陷在自艾自憐中,永遠無法前進。消除憤怒唯一的解藥就是事實。

事實是上帝並未給我們應得的;相反地,祂給我們憐憫。「主啊,祢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祢的人」(詩篇86篇5節) 。事實是不管我們所見為何,上帝是足夠有餘的。事實是祂的能力夠我們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但在我們明白這些事實之前,我們需要先放下 [....]

靈命日糧 :恆久寶貴

讀經:詩篇139篇1-16節 

東南亞的咖啡店,港台的茶餐廳,老顧客幾乎每天都去,因為他們覺得在那裡感到很自在,而且每個人都認識你,接納你。

 

每個人都想被人接納,能融入適合自己的地方。但是總有些人會被人排斥,他們很難感到自身的價值和重要性,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孩子們就常常有這些體驗,諸如:若大部分的孩子還沒有開始發育,你就顯得太高;若大部分的孩子比較瘦,你就顯得太胖;若其他同學們都跟不上進度,而你就太過優秀;或者你的成績不如人,就是不夠聰明。跟別人不一樣的孩子很容易遭到嘲笑或被欺侮;而無法融入社群的成人,很容易被人忽略,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覺得人們對他們視而不見。

然而,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是多麼寶貴啊!以致祂願意差派祂的愛子為我們贖罪,讓我們有機會與祂恢復和好的關係 [....]

靈命日糧 :每日差事

讀經:以弗所書6章5-9節 

在我中學四年,拉丁文是必修課。雖然現在我很感激那門課給我的訓練,但當時卻是份苦差事。我們的老師深信練習和重複的重要性。她每天總會用拉丁文說上好幾次:「重複是學習之母。」但我們總私下說:「重複是學習之墓。」

 

如今,我瞭解生活大都如此,重複著一堆平淡,乏善可陳的事,但我們必須一做再做。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重複就像麵包一樣,既平凡又不可或缺。」但他繼續說道:「它是那祝謝後就能使人飽足的麵包。」

所以,無論多麼平凡,卑微或瑣碎的差事,我們都可以帶到上帝面前,求祂賜福並按祂心意去成就。這麼一來,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每個苦差事都化為聖工,其中有看不見但卻有永恆的果效。

英國詩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