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別灰心

讀經:加拉太書6章1-10節 

如果我日復一日地烹煮三餐,烹飪很容易會變成枯燥乏味的事情。削皮、切片、刨絲、攪拌,然後等著將食物蒸、煮、炒、炸,這難免讓人厭煩。然而,品嚐食物卻從不乏味!即便我們每天都吃飯,我們卻仍然享受這件事。

同樣的,保羅知道行善也可能讓人疲乏,因此他以播種和收割作為比喻 (加拉太書6章7-10節) 。他寫道:「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9節) 。愛仇敵、管教孩子,以及不住地禱告,都很困難。但是,收成我們所播的種,卻一點也不枯燥!當我們看到愛征服了紛爭、孩子跟隨上帝的指引,或是禱告蒙應允,是多麼令人欣慰。

烹飪的過程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而我的家人經常在20分鐘就吃完我辛苦烹煮的成果。但保羅所說的「收成」卻是永恆的。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行善,然後 [....]

音樂:夢想

詞、曲、吉他演奏:洪譽真
Keyboard:劉以愛 Bass:陳亭豪 鼓手:周慶柏
未來追逐新的夢想與目標時,也許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挑戰,但不要忘記上帝爸爸知道我們的力量多寡和我們一切的需要。

靈命日糧:安穩得力

讀經:出埃及記14章10-14節 

在我信主初期,基督徒聖潔的標準,使我懷疑自己能否堅持不重蹈以往的惡行。不過,這節經文鼓勵了我:「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做聲」 (出埃及記14章14節) 。這是摩西對以色列人民所說的話,那時他們剛逃離埃及的奴隸生活,正在被法老追殺,感到灰心喪氣而恐懼不安。

當時身為一個初信主的基督徒,我的世界被試探包圍,然而這個要「靜默」的教導激勵了我。37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懷著同一個心願,渴望自己身為基督徒,能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因著信靠祂,得以保持平靜安穩。

詩篇作者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 。當我們保持平靜,便能認識上帝。「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 。我們知道自己離開了上帝便軟弱無助, [....]

靈命日糧:意想不到的人

讀經:哥林多前書1章25-31節 

英國女演員肯布爾(Fanny Kemble)在19世紀初期移居美國,並嫁給了美國南部的農場主人皮爾斯·巴特勒(Pierce Butler)。肯布爾十分享受農場優裕的生活,直到她發現,奢華的背後,原來是他丈夫農場奴隸的血淚所換來的。

肯布爾撰寫了一本回憶錄,敘述奴隸所遭受的殘酷對待。最後,她與丈夫仳離。她的著作在反對奴隸制度的人士中廣為流傳,並於1863年出版,書名為《1838-1839年喬治亞州農場宅邸記》(Journal of a Residence on a Georgian Plantation in 1838-1839)。因為她反對奴隸制度,所以這位奴隸主的前任妻子被稱為「意想不到的反奴制度者」。

在教會裡,上帝經常使用我們意想不到的人和境況來成就祂的旨 [....]

靈命日糧:小心上當

讀經:申命記8章11-20節 

在科學書籍《隱藏的大腦》(The Hidden Brain)中,作者山卡沃描述了一次游泳的經歷。當時的海水清澈平靜,他輕鬆地游了一段很長的距離,不禁感到十分自豪。於是,他決定游出海灣。可是當他往回游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無法前進。原來,他被水流騙了。其實,他能夠不費力地游出海灣,並不是因為自己很強壯,而是水流推動他。

在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中,也可能有類似的情況。「順風順水」會讓我們以為自己很強壯。生活在順境當中,我們會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於是變得驕傲和過於自信。然而,當困難發生時,我們才醒覺自己的力量是何等微薄、何等無助。

以色列人也經歷了這種情況。上帝賜福給他們,使他們在軍事上成功,並且得享平安和繁榮。不過,他們以為這是自己的成就,於是變得驕傲和自滿 (申命記8章11 [....]

靈命日糧:獨生愛子

讀經:創世記22章1-12節 

我常常回想起孩子年幼的那些歲月。其中一個溫馨的回憶,是我們早上起床的慣例。每天早上,我會到他們的房間,溫柔地喚他們的名字,然後告訴他們,起床時間到了,該起身為今天做好準備。

當我讀到亞伯拉罕清晨起來,準備去遵行上帝的命令時,不禁讓我想到喚醒孩子的那些時刻,也好奇亞伯拉罕是否也每天到以撒的床前叫他起床。但那個特別的早晨是多麼不同。對亞伯拉罕來說,在喚醒兒子的那一刻,應該是心如刀割!

亞伯拉罕將兒子綁起來擺在祭壇上,但後來上帝供應了一個替代的祭物。幾千年後,上帝又供應了另一個祭物,也是最後的祭,那就是祂自己的兒子。試想,對上帝來說,要犧牲自己所愛的獨生子該是多麼悲痛的事!但祂仍經歷這一切,因為祂愛你。

如果你懷疑上帝是否愛你,別再懷疑了!

[....]

靈命日糧:上好的福分

讀經:路加福音10章38-42節 

在一次教會的崇拜中,我看到前幾排有一個小嬰孩。他從父親的肩上探頭張望,眼中充滿了好奇。他會對著人咧嘴而笑,會流口水,或者咬著他自己胖胖的手指頭,卻找不到自己的大拇指。當我一直留意那個可愛的小嬰孩時,牧師的聲音好像就越來越遠了。

各式各樣的事物都可以令人分心。對馬大來說,烹飪和清理令她分心,她忙於招待基督,而不是聆聽祂的話語、與祂交談。馬利亞則選擇專一,「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 (路加福音10章39節) 。當馬大發牢騷,抱怨馬利亞不來幫忙她的時候,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42節)

耶穌的話提醒我們,比起一切或許能暫時吸引我們注意力的美好事物,我們與祂的關係更重要。有人曾說,美好事物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至好的事物。對耶穌的跟 [....]

靈命日糧:向前邁進!

讀經:使徒行傳9章1-9節 

在1944年的6月6日,法國諾曼第猶他海灘的一個炸彈坑中,有三位美國軍官蜷縮在那裡。他們被潮水帶到了沙灘上一個錯誤的位置,在這個情況下,三人做了個決定:「我們就從這裡發動戰爭!」他們面對艱難的處境,仍向前邁進。

掃羅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耶穌之後,發現自己身處困境,他需要作出決定(使徒行傳9章1-20節) 。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位置和方向都是錯的,他先前的生活都是徒勞無益。這時他要重新出發,繼續向前很不容易,他需要做的事情是既艱辛又難受,或許他還得面對那些被他拆散的基督徒家庭,但他沒有退縮,他回應主說:「主啊,我當作什麼?」(22章10節)

我們時常發現自己處在意想不到的處境,是從未計畫,或不想去的地方。我們可能債台高築、受身體障礙的限制,或在罪惡後果的重壓下受苦 [....]

靈命日糧:我們所行

讀經:腓立比書3章7-17節 

當普立茲獎得主,美國著名影評家羅傑·艾伯特逝世時,一位同是影評人的記者如此描寫他:「不論他有多少惡名、榮譽、知名度,或是無數獨家專訪、與電影界巨星會面,艾伯特從未忘記我們職責中的本質──評論電影。而他的影評總是熱情洋溢且深具智慧。」

使徒保羅也從未忘記上帝所給他的身分和使命的核心。他對基督總是那麼專一,充滿熱忱。不管是在雅典與哲學家們辯論,在地中海經歷船難,或是被羅馬士兵監禁在獄中時,他都專一於他的呼召,就是「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並傳揚基督的福音(腓立比書3章10節) 。

保羅在獄中時,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

靈命日糧:父與我同在

讀經:馬可福音14章32-50節 

有一位朋友因為感到寂寞孤單,便在她的「臉書」貼了這一段話:「我不是因為沒有朋友而感到寂寞,相反地,我有很多朋友。我知道有人可以抱緊我、安慰我、跟我說話、關心我、想念我。但他們無法每時每刻、永永遠遠在我身邊。」

耶穌能體會那種孤單的感覺。我想祂在世上服事的那段日子,祂從痲瘋病人的眼裡、瞎子的聲音裡,看見和聽見他們的孤單。但最重要的,當祂被親密的朋友離棄時,必定深刻體會到這種感覺(馬可福音14章50節) 。

然而,當主耶穌預言門徒會離棄祂時,也宣告自己堅信天父必與祂同在。祂告訴門徒說:「[你們]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翰福音16章32節) 。耶穌說這些話之後不久,便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讓你我能與上帝恢復關係,成為祂家中的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