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繼續前行!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21-23節 

父親在2006年被診斷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以至逐漸失去記憶、說話和行動能力。他自2011年起便臥病在床,一直由母親在家照顧他。對我來說,父親剛生病的時候是一段黑暗時期,我終日惶惶不安,因為我對照顧病人一無所知,而且也擔心財務問題和母親的健康。

有好多個清晨,一睜開眼就看到灰濛濛的晨光,正如我的心境一般。那時,我常是靠著思想耶利米哀歌3章22節才有辦法起床。「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希伯來文「消滅」的意思是「完全耗盡」或「走到盡頭」。

上帝的大愛使我們能繼續前行,可以起身去面對新的一天。我們所面對的試煉也許讓人難以承受,但我們不會被這些困難擊垮,因為上帝的愛大過一切!

一路走來,我能細數上帝曾多次向我的家人顯明祂的信實和慈愛。我看到上帝 [....]

靈命日糧 : 醫治破碎

讀經:以弗所書2章1-10節 

柯林和妻子曉丹在一間賣工藝品的商店,準備買一幅畫掛在家裡。隨後,柯林覺得找到了合適的藝術品,便叫曉丹過來看。那件陶瓷藝術品的右側刻著恩典兩個字,但左側有兩條長長的裂縫。曉丹一邊說:「可惜,破了!」一邊重新在架子上找一個完好無缺的。但柯林卻說:「不,這才是重點!我們都有破碎之處,直到恩典臨到我們,事實就是如此。」他們決定買下這個有裂縫的藝術品。當他們結帳時,店員驚呼:「糟糕,這個已經破裂了!」曉丹輕聲地說:「對啊,我們也是。」

人怎麼會「破碎」呢?有人這樣解釋: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無論自己多麼努力想讓生命變好,卻只會變得更糟。這使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需要上帝,也需要祂介入我們的生命。

使徒保羅用「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以弗所書2章1節)來形容我們破碎的生命,並進一步解 [....]

靈命日糧 : 接納和認同

讀經:以賽亞書43章1-4節 

天寧從小就缺乏安全感。他非常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同,但卻一再失望,似乎無論在學校、在家裡所做的一切都不夠好。即使他已長大成人,依然缺乏安全感。他一直在想,我真的夠好嗎?

只有在天寧接受耶穌為他的救主時,才得著了渴望已久的安全感和認同感。天寧瞭解到是上帝創造他,他是上帝的兒女,上帝愛他、珍惜他,使他終於能確信自己受到重視及讚賞。

在以賽亞書43章1-4節,上帝告訴祂所揀選的百姓,祂創造他們,必以自己的大能與慈愛救贖他們。上帝對以色列人說:「我看你為寶為尊。」祂因深愛他們,而為他們施展作為(4節)。

上帝看重祂所愛之人,並非基於我們所做的任何事,而是出自這簡潔有力的真理:祂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兒女。

以賽亞書43章的經文不僅帶給天寧極大的安全感,而且 [....]

靈命日糧 : 真實身分

讀經:路加福音5章1-11節 

有位男士在一家賣魚餌的小店裡,先挑選了一個釣具箱,接著將自己的購物車裝滿了魚鉤、魚餌、浮漂、魚線和鉛錘。最後,他還買了些活的魚餌,並選了一把新的釣竿及捲線器。店主問他說:「以前釣過魚嗎?」他說沒有。店主說「建議你最好還要買這個」,也就是一盒醫藥急救箱。那位男士同意之後就結了帳,興高采烈地去釣魚了。但一天下來,除了被鉤子和齒輪刮破手指之外,他毫無所獲。

但西門彼得的情況卻非如此。當黎明時分,耶穌叫他「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加福音5章4節),使得這位經驗豐富的漁夫十分錯愕。儘管之前整夜勞力一無所獲,西門和他的同伴仍撒下漁網,沒想到竟「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而且兩條船幾乎要沉下去(6-7節)。

西門彼得看見所發生的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催促耶穌說:「 [....]

靈命日糧 : 我不要離開!

讀經:詩篇27篇1-6節 

當贊德和他母親一同朝著停車場走去時,贊德卻突然掙脫母親的手,轉身衝向教堂的大門,因為他根本不想離開!他母親追上他,試著對他好言相勸,想要儘早離去。但當母親好不容易將4歲的贊德摟進懷中,準備離開時,贊德靠在母親的肩上哭泣,還伸長著雙手渴望要回去教堂。

贊德或許只是還想要繼續與朋友一起在教堂玩,但他的渴盼讓人想到大衛渴望敬拜上帝的情景。儘管大衛曾為自己的平安穩妥而請求上帝擊潰他的敵人,但他最希望的是國泰民安,好讓他能「瞻仰[上帝]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篇27篇4節)。他內心的渴望是要親近上帝,無論上帝在何處,大衛都享受祂同在的喜樂。這位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戰場上的勇士,想要在太平年歲裡「唱詩歌頌耶和華」(6節)。

其實,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地敬拜上帝,因為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