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作者:陳健偉, 新加坡
恐懼是一個很有趣的詞語。一提到這個詞就使我們背脊上不禁冒出一層冷汗,使我們裹足不前。從我們對未來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到想像我們床下睡的是什麼,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有可能帶給我們魂飛魄散的壓迫感。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讀經:羅馬書5章1-11節
巨石陣是英國最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這些巨形的花崗岩充滿了神秘感。許多到巨石陣觀光的人都好奇地問了好些問題,如:為什麼會有巨石陣?是誰完成這個建築奇觀?或許,我們最感到好奇的是,這巨石陣到底是如何建造的?但遊客們離開時都未能從沉默的石頭獲得答案,始終無法探究其中的奧祕。
聖經提到一個更大的奧祕,那就是上帝成為人的樣式,來到這個世界,住在我們當中。正如保羅在提摩太前書3章16節提到:「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這敬虔的奧秘簡要概述了基督的生命,確實非比尋常。但宇宙的創造者來到這個世界,住在我們當中,並為我們捨命,其中的原因卻不是讓人難以明白的奧秘,因聖經告訴我們:「 [....]
讀經:哥林多前書13章4-13節
我女兒梅麗莎曾在她的聖經上寫了一些註記,幫助她將聖經真理應用在生活中。我把這些評註稱為「小梅筆記」。
舉例來說,在馬太福音7章中,她把1和2節框起來,經文說到不要論斷別人,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在經文旁邊她寫著:「看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所做的事。」
梅麗莎時時關懷他人。她活出腓立比書2章4節的真諦。她的同班同學麥特,在教會的托兒所時便認識她,直到她高中時車禍身亡。在她的追思禮拜上,他這樣形容梅麗莎:「我看到的妳總是臉帶笑容,總是帶給他人歡欣喜樂。」她的朋友塔拉說:「妳是那樣美好,令人感到快樂,謝謝妳竟願意做我的朋友。」
如今,嚴厲批評他人的行為已司空見慣,請別忘了,我們當先愛別人。保羅的話語也提醒我們:「 [....]
作者: Olivia Ow, 新加坡
辦公室有時就像戰場一樣。對某些人來說,某些特定日子則或許像在消防隊出任務。另有一些人則是需要忙著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工作、處理難以釐清的人際關係,甚至那些在背後捅一刀的同事。
讀經:民數記13章25節-14章19節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學者發現,歐洲的岩蟻對於房地產的研究,可能比我們更在行。學者們發現,蟻群中有負責偵查的螞蟻,牠們會不斷地評估蟻群的居住環境,然後蟻群會運用讓學者們驚歎的複雜社交技能,齊心合力,尋找大小合適、陰暗度舒適,並能讓蟻后安全繁衍後代的最佳居所。
在摩西的時代,以色列人要遷往新的家園。因為埃及奴隸的生活環境極其惡劣,西奈山的曠野也不是可安居之地。然而,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因為根據以色列的探子回報,上帝要帶領他們前往的新家園,已經被高牆城邑和巨人佔據了。與那些巨人相比,探子們覺得自己如蚱蜢一般軟弱渺小(民數記13章28,33節) 。
有時候,我們可以從昆蟲的行為學習一些功課。岩蟻尋找居所,是倚靠創造者賜給牠們的本能,但我們常因恐懼而不願跟隨和信靠上 [....]
讀經:傳道書3章1-13節
有時候,我如果拒絕接受一些新的任務,特別這任務是幫助他人的好事,心裡常會感到內疚和不安,也許你也有這樣的經歷。當然,我們或許有足夠的理由要謹慎地選擇對事情的優先次序,但我們可能還是會因為拒絕付出更多而感到內疚,或是覺得自己好像缺乏信心。
然而,傳道書3章1-8節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道書3章1節) ,所以我們需要得著智慧,曉得天下的萬事和萬物,包括人生和大自然,都有一個特定的時間和規律。
你或許即將結婚,或初次為人父母;或許你將離開學校進入職場,或者由全職轉為退休。當我們從人生的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時,對許多事情的優先次序也隨之改變,我們過去一直在做的事,現在也許要放在一旁,專心於不同的事物。
當生活環境改變,責任 [....]
讀經:尼希米記4章1-10節
世界傳奇拳王阿里會使用一些戰術來擊敗對手,其中一招是以嘲弄來激怒對方。1974年,在與喬治·福爾曼的比賽中,阿里嘲諷福爾曼說:「再用力點!儘管放馬過來,喬治!你在替我搔癢嗎?我還以為你會有點狠勁!」被激怒的福爾曼猛烈地揮拳,結果浪費了力氣,削弱了自信心。
這是個古老的戰術。當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多比雅嘲諷他們所建的城牆連狐狸都能踩倒(尼希米記4章3節) ,就是想用惡毒的話語來打擊工人。歌利亞也譏笑少年大衛用簡單的彈弓和石頭作武器(撒母耳記上17章41-44節) 。
令人沮喪的評論可以成為致命的武器,但尼希米拒絕被多比雅的冷嘲熱諷所擊垮,正如大衛不被歌利亞惡毒的譏諷所影響。大衛和尼希米所看到的是上帝和祂的幫助,而非這些令人沮喪的景況,最後他們都獲得了勝利 [....]
罪、疾病、焦慮、消極態度、誘惑
你生命中有什麼樣的巨人呢?
讀經:彼得前書1章17-21節
最近,我們給兩歲的兒子買了一雙新靴子,他非常高興,馬上就穿上,一直到晚上上床時,才依依不捨地脫下來。然而,隔天一早起床,他完全忘了這雙新靴子,又穿上了他的舊球鞋。我丈夫說:「我真希望他知道物價不便宜。」
這雙靴子很貴,但年幼的孩子對於工時、薪水和稅金都一無所知。孩子只是開心地接受禮物,對於父母為了要買這靴子而作出的犧牲,我們實在不敢期望他能明白。
有時候,我也像是個孩子,開心地接受上帝因著祂的憐憫而賜下的禮物,但我懂得感恩嗎?我是否想過,耶穌為了使我得著新生命而付出何等的代價呢?
那代價極其昂貴,超過那些「能壞的金銀等物」。我們從彼得前書知道,因為這需要「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前書1章18-19節) 。耶穌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