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伴侶?等待伴侶?
作者:Tim Hoe, 香港
「尋找?」「等待?」身邊很多單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樣的疑問,究竟我要如何才遇見那位生命中的伴侶呢?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作者:Tim Hoe, 香港
「尋找?」「等待?」身邊很多單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樣的疑問,究竟我要如何才遇見那位生命中的伴侶呢?
讀經:詩篇32篇1-5節
一位牧師在當地的報紙講了這則關於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跟一位剛認識的老先生閒聊,牧師說:「聽說,你曾在一家電力公司做事。」他也說出那家公司的名字。老先生回答道:「是啊!」牧師也提到在他小時候,那家公司的電纜越過他父母的土地。老先生問了牧師的住處,當牧師告訴他地點後,老先生說:「我記得那塊地,我很難將電纜警告標示牌豎立起來,因為孩子們老是把它射倒。」牧師開始面露尷尬表情,老先生接著問:「你是其中一個射擊者,對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位牧師替他的懺悔故事下了這個標題:「必會顯露」,他巧妙地引用了摩西在民數記32章23節所提到的,罪必會顯露。
過去我們所犯下的錯誤總會顯露,而沒有處理的舊罪則會導致嚴重後果。正如大衛在詩篇32篇的哀嘆道:「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 [....]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我們向人表達愛的動機和方式同樣重要。
愛不僅僅是一個動詞,也不只是一時的寬宏大量。聖經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實而聖潔的愛。
讀經:但以理書6章1-10節
當我在研讀但以理書時,看到他原本可以很輕易地避免被扔進獅子坑裡,卻沒有這麼做而感到震驚。在巴比倫政府裡,有很多人嫉妒但以理,這些對手藉著他每天恆常向上帝禱告而設下陷阱(但以理書6章1-9節)。但以理完全知道他們的詭計,他大可以轉為私下禱告一個月,直等事情平靜,但他並沒有那樣做。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以理書6章10節)。但以理非但沒有驚慌,也沒跟上帝爭辯。相反地,他繼續「像往日一樣」(但以理書6章10節,新譯本)照常禱告。他一點也不害怕迫害帶來的壓力。
這件事讓我看見,但以理始終如一,每日堅持親近上帝,這為他帶來極大的力量。他的力量並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來自上帝, [....]
讀經:使徒行傳17章16-23節
我太太習慣早起,她很享受家人醒來前那段安靜的時間,並用來讀聖經與禱告。最近,她如常坐在最喜愛的椅子上,眼前所見卻是前一晚「某人」看足球賽時,在沙發上留下的一片狼藉。剛開始,這片髒亂使她分心,而她對我的不滿也干擾了原本的溫馨時刻。
之後,一個想法閃過她的腦海,她轉而坐到沙發上。坐在那裡,從我們家前面的窗戶望出去,她看到了太陽自大西洋上方冉冉升起。那天早晨,上帝所創造的美景改變了她的觀點。
當她告訴我早晨發生的事時,我們都有所領悟。雖然有時,我們無法控制影響我們生活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要繼續為那些「髒亂」苦惱,或是選擇轉換自己的觀點。當保羅在雅典時,「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使徒行傳17章16節)。但當他轉換了觀點後,他就運用他們對信仰的興趣,作為傳揚真神 [....]
讀經: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17節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常在送他們上床、蓋好被後跟他們一起禱告。但有時我在禱告前,會先坐在床邊跟他們聊一聊。記得我曾經跟女兒莉比說過:「如果我能夠讓世界上所有的四歲女孩排成一列,我會沿著隊伍一個個找尋妳。看過一整排的隊伍後,我會選擇妳來當我的女兒。」聽我這麼說,莉比的臉上總會露出大大的笑容,因為她知道她是特別的。
如果那一刻對她來說,是值得她開心的,那麼想到那位創造宇宙的上帝,滿有恩惠地「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能以得救」(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不是更值得我們歡慶嗎?早在創世以前,祂已渴望使你歸屬於祂。這也是為何聖經中常以得兒子的名分來描述這個奇妙的事實,在我們一無所長、一無所值的時候,祂已經揀選了我們。
這是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是「被主所愛」(帖撒羅 [....]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在2013年上映的電影《超人:鋼鐵英雄》,以全新的角度撰寫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超人故事。其中充滿驚人的特效及緊湊的動作,吸引了許多民眾到電影院去觀賞。有些人說這部片的吸引力在於它令人驚異的科技;其他人則認為應該歸功於永不褪色的「超人神話」。
在片中飾演露意絲·連恩(Lois Lane)的女演員艾美·亞當斯(Amy Adams),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超人的迷人之處在於那是人類心裡的基本渴望,她說道:「誰不希望有人能拯救我們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那一個人已經來了!祂可以拯救我們,祂就是耶穌基督。關於耶穌降生到世界的事蹟,已被宣告了數次。其中一次是由天使加百列對約瑟說的:「她[馬利亞]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
讀經:民數記22章21-31節
你知道嗎?僅僅在你一隻手上的微生物數目,就已超過了全球人口的總數。你是否也知道,一根針眼足以容納數百萬個微生物?如果不在顯微鏡下,我們是看不到這些活生生的單細胞有機體,但它們卻存在於空氣、土壤和水中,甚至活在我們體內。我們一直在與它們互動,即使我們完全無法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我們人類也往往無法看到屬靈世界的真相,正如先知巴蘭一樣。當巴蘭所騎的驢子「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民數記22章23節)時,巴蘭和兩名僕人正在趕路。為了避開上帝的使者,那頭驢從路上跨進了田間,貼靠著牆,把巴蘭的腳擠傷了,甚至在背上還馱著巴蘭的情況下,就伏在地上,不願前行。這讓巴蘭氣得鞭打那頭驢。直到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他才知道原來發生了一些超自然的事(民數記22章31節)。
讀經:哥林多前書2章9-16節
多年來我參加過許多不同的讀書會,通常都是幾個朋友閱讀同一本書,然後再一同討論作者所提出的看法。無可避免地,總有人會提出一些沒人能回答的問題,接著就有另一個人回應說:「要是可以問問作者,知道他要說什麼就好了。」如今,這個想法可以實現了,因為紐約市就有了這樣的新趨勢,而且頗受歡迎。有些作者會出席讀書俱樂部與讀者溝通,但卻索費不低。
然而我們這些聚在一起查考上帝話語的人,就全然不同了!無論何時,耶穌都與我們同在,無須收費,無須擔心行程安排,無須交通費用,而且還有聖靈啟示我們。主耶穌最後給門徒的其中一個應許,就是上帝將差遣聖靈來教導他們認識真理(約翰福音14章26節)。
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祂並不受時空限制,無論何時何地,祂都可以與我們溝通。所以每當有疑惑時,我們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