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樂觀面對

讀經:詩篇37篇1-8節 

現今常有人說,養成樂觀的習慣可以改善健康,無論是令人沮喪的醫療診斷,或是一大堆骯髒的待洗衣物,我們都要樂觀面對。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芭芭拉(Barbara Fredrickson)博士說,我們該嘗試那些會帶來喜樂、感激、愛和其他正面感受的活動。但我們知道,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正面的感受,而是要堅定地相信有一個喜樂、平安與愛的源頭,能讓我們倚靠。

詩篇37篇1-8節提供了許多積極的行動,幫助我們對抗悲觀和沮喪。想想這些振奮心情的行動:信靠主、行善事、安居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3節)、以主為樂(4節)、交託主、倚靠祂(5節)、在主內安歇、耐性等候祂、不心懷不平(7節)、止住怒氣、離棄憤怒(8節)。

因為這些行動都和「倚靠耶和華」有關,所以這些教導並不是空想 [....]

靠著主輕聲說再見

作者:涂芳宜, 台灣龍潭
我們深信祂是說話算話的上帝,如同詩篇所記載:「神在祂的聖所做孤兒的父,做寡婦的申冤者。」(詩篇68章5節)。
未來我們將繼續仰望上帝、靠祂前行,期待在天上再相會!

靈命日糧:錢買不到

讀經:以弗所書1章3-14節 

《錢買不到的東西》的作者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說:「有些東西金錢買不到──但在現今的世代,這些東西不多。」一個人可以用一晚90美元的代價,換到較舒適的牢房,用25萬美元買到射殺瀕臨絕種犀牛的權利,用1500美元買到你醫生的手機號碼。看起來「幾乎一切都是待價而沽」。

但有一樣是金錢買不到的,那就是「救贖」──從罪的束縛中得到的自由。當使徒保羅開始寫到上帝透過耶穌成就的救贖計畫是何等豐富時,他的心滿溢讚美:「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以弗所書1章7-8節)

耶穌在十架上的死,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高昂贖價。只有祂能付出此價,因為祂是上帝完美的兒子。對於這白白得來 [....]

靈命日糧:中國成語

讀經:提摩太後書2章1-6節 

中國成語很常見,背後往往也有故事。好比「揠苗助長」,就講到宋國一個急性子的農夫,因為急著想看到他的禾苗能快速生長,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每株苗都拔高幾公分。一天漫長的工作後,他巡視了稻田,對於看來「長高了」的禾苗都很滿意;但這樣的開心維持不久,隔天這些禾苗都開始枯萎,因為它們的根部都沒有深植於土壤了。

在提摩太後書2章6節,使徒保羅比較了福音使者和農夫的工作。在他寫給提摩太的信中提到,訓練門徒就猶如農作耕耘,也可能需要不斷且辛勤的勞力。沒錯,你鬆土、撒種、等候、禱告,你渴望快速看到辛勞的果實,但成長需要時間。一如「揠苗助長」這句中國成語適切的描繪,任何急於求成的嘗試都不會有幫助。聖經評論員韓瑞森(William Hendriksen)指出:「如果提摩太……用盡全力去完成 [....]

靈命日糧:為了健康

讀經:歷代志上16章7-14節 

一位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著名研究員表示:「如果『感恩』是藥,那必定會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健康產品,對身體各主要器官系統都有益。」

對有些人來說,感恩代表要活出感激的態度,就是用心領會且專注在我們所擁有的,而非我們想擁有的。但聖經把感恩帶到一個更深的層面,獻上感恩能使我們明白上帝是賜福的源頭(雅各書1章17節)。

大衛曾寫了一首感恩的歌。當約櫃安全抵達耶路撒冷時,他知道這是上帝親自的保守(歷代志上15章26節),所以在歌中,他一心對上帝獻上感謝,而不只是抒發個人的喜悅心情。這首詩歌這樣開始:「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歷代志上16章8節)。大衛的歌隨後繼續歌頌上帝的偉大,並強調上帝的救贖、創造的大能和慈愛(歷代志上16章25-3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