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永遠和平

讀經:以弗所書2章13-19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的聖誕節前夕,在法軍和英軍與德軍對峙的西線,約有30英里的範圍陸續停止了戰火。幾名士兵修復毀損的陣地以及埋葬陣亡的人,其他的士兵則謹慎地探出戰壕上方窺視敵方。夜幕低垂時,一些德國士兵先點燃蠟燭,並且唱起聖誕詩歌。接著,英國軍隊也跟著鼓掌,並且高喊祝賀聖誕的話語。

隔天,德軍、法軍和英軍在他們交戰的開放地區見面,彼此握手、分享食物和交換禮物。這暫時的和平給戰場帶來喘息機會,因為不久後,砲火和槍械聲又會重回戰場。然而,親身參與這場被後人稱為「聖誕節休戰」的士兵,都無法忘記當時的感受,這短暫的休戰也讓他們更渴望永遠的和平。

先知以賽亞預言那將要來的彌賽亞時說:「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 [....]

靈命日糧:聖誕焦點

讀經:哥林多後書9章10-15節 

當孩子們還住在家裡時,我們家在聖誕節的早晨,會有一個簡單但深具意義的傳統。全家人會圍繞在聖誕樹旁,樹下堆放著彼此互贈的禮物,而我們會一起閱讀聖誕節的故事。這樣可以提醒我們,贈送禮物並不是因為東方博士向聖嬰基督獻禮。相反地,當我們將愛的禮物送給對方時,是紀念上帝以無限的愛將那至好的禮物賜給我們。

關於天使、牧羊人和馬槽的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盼望透過重溫聖誕節的故事,我們能夠將焦點放在上帝於第一個聖誕節為我們所成就的大事,而不只是專注於表達對彼此的關愛。

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與上帝藉著祂獨生子所賜給我們的禮物相媲美,正如保羅曾對哥林多教會所說的話:「感謝上帝,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哥林多後書9章15節)

上帝願意賜下祂的獨生子來拯救我們,這實在是一份言 [....]

靈命日糧:包裝方式

讀經:腓立比書2章5-11節 

每年的聖誕節,我們家有一些事情是歷年不變的。其中一樣就是當孩子和孫子們拆禮物時,妻子瑪蒂會要求他們說:「不要把包裝紙弄破,我們明年還可以再用。」瑪蒂喜歡送人精緻的禮物,但她也很喜歡漂亮的包裝,因為精美的包裝也代表送禮人的心意。

這讓我想到基督選擇來到世上的方式。耶穌來是為了拯救我們,讓我們脫離罪的轄制。祂原本可以大張旗鼓,以萬馬奔騰的氣勢,帶著日月星辰的榮光向世人顯現。然而,與創世記1章26節不同的是,祂選擇「成為人的樣式」來包裝自己(腓立比書2章7節)。

為什麼「成為人的樣式」如此重要?那是因為,耶穌成為我們的樣式後,祂體會了我們所面對的掙扎,祂經歷了深刻的孤寂感,以及親密朋友的背叛。祂也曾被當眾羞辱、被誤解、被誣陷。簡而言之,祂完全明白我們的痛苦。因此,希伯 [....]

靈命日糧:恰當時機

讀經:希伯來書9章11-22節 

指揮站在台上,雙眼巡視交響樂團及詩班的每一位成員。詩班員們整理手中的歌譜,找到最舒適的站姿,調整拿著歌譜的高度,讓自己仍可以看見指揮。交響樂團的成員也把樂譜放在譜架上,以最舒服的姿勢坐定了下來。指揮等待著、觀察著,直到所有人都預備好。這時,他將指揮棒向下一揮,韓德爾「彌賽亞」序曲隨即充滿了整個大教堂。

蕩氣迴腸的音樂讓我感覺自己也沉浸在聖誕節的氛圍中。上帝在最恰當的時間,將指揮棒向下一揮,為彌賽亞的降生掀開序幕,基督來到世上「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希伯來書9章11節)。

每年的聖誕節,當我們以宏偉壯麗的音樂歡慶基督降生時,便讓我想到我們這些上帝的子民,如同交響樂團的團員和詩班員一樣,每個人都準備就緒,等待上帝再將指揮棒向下一揮,迎接基督的再來。到那日,我們將會 [....]

靈命日糧:奉耶穌的名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2-21節 

我最喜愛的一本相簿,收集了一次家庭聚餐的照片。這本相簿保存了父親、我們幾兄弟夫婦,以及孩子們,在那次感恩聚餐的情景。

那時,父親已經有多次的中風,因此說話能力大不如從前。然而,在禱告時,我卻聽見他以堅定的口吻說:「我們奉耶穌的名禱告。」大約一年後,父親離開人世,與他所信靠的上帝同在。

耶穌教導我們要奉祂的名禱告。在祂被釘十字架的前一晚,祂應許門徒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16章24節)。但這個奉耶穌的名祈求的應許,並不是一張讓我們滿足私慾的空白支票。

那天晚上,耶穌告訴門徒祂必成就奉祂之名所做的禱告,好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翰福音14章13節)。到了較遲時候,耶穌懷著極度的痛苦禱告:「我父啊, [....]

電影評論:大英雄天團(港譯:大英雄聯盟)

作者:Candice Lim
英雄的出現的確會抓住我們的眼光,特別是對於那些無私的,為了換得別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人。然而有一個真正的英雄,遠超越其他所有的一切。兩千多年前,祂獨自一人來到世上,成為無私的愛的化身,並向我們展示了應該如何去愛。「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

靈命日糧:聖誕精神

讀經:提摩太前書1章12-17節 

狄更斯的小說《小氣財神》於1843年12月19日發行後,便不斷地再版。小說的主角史古基,是一個吝嗇刻薄的守財奴,他說:「每個嘴上老是說『聖誕快樂』的笨蛋,都得丟進鍋裡和布丁一起煮。」然而,就在某個聖誕夜裡,史古基徹底地改變了,成為一個慷慨且快樂的人。狄更斯以他絕妙的幽默感與洞察力,深刻地描繪出全人類對於內在平安的極度渴望。

使徒保羅年輕的時候,曾經帶著復仇的心理來反對耶穌、逼迫門徒。他「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使徒行傳8章3節)。可是當那一天他遇見了復活的基督,生命從此大不相同(使徒行傳9章1-16節)。

保羅在寫給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的信裡,提到這個改變他生命的事件,他說:「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 [....]

靈命日糧:吾與吾友

讀經:撒母耳記上18章1-4,23章15-18節 

君士坦丁堡主教金口聖若望(347-407)曾這樣描述友誼:「友誼能使我們愛上某個地方或某個季節,⋯⋯正如花兒美麗的花瓣灑落在四周,朋友也會讓所在之處溢滿芬芳。」

約拿單與大衛詮釋了真友誼的甘甜。聖經記載了他們倆人之間親密且契合的關係(撒母耳記上18章1節)。他們不斷對彼此表示忠誠以鞏固關係(1撒母耳記上18章3節,撒母耳記上20章16,42節,撒母耳記上23章18節),彼此表達關懷以增進友誼。約拿單贈送禮物給大衛(撒母耳記上18章4節),並且幫助大衛度過很多難關(撒母耳記上19章1-2節,撒母耳記上20章12-13節)。

在撒母耳記上23章16節,我們看到了他們友誼的高峰。當大衛被約拿單的父親追殺而逃亡時,聖經說:「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 [....]

靈命日糧:不斷進步

讀經:約翰福音15章9-17節 

卡薩爾斯(Pablo Casals)被認為是20世紀前半葉最傑出的大提琴演奏家。這位西班牙的大提琴家在耄耋之年,仍然演奏大提琴。有一位年輕記者問他:「卡薩爾斯先生,你已是95歲高齡,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為什麼你每天還要花6小時練琴呢?」

卡薩爾斯先生回答說:「因為我認為我還可以不斷地進步。」

這樣的態度真令人欽佩!身為基督徒也應當如此,我們絕不可認為自己達到了屬靈高峰而感到自滿,而要持續「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章18節)。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16節中提醒我們,祂揀選了我們「去結果子」。靈命若健康成長就會持續不斷結出屬靈的果子,因為主應許我們:「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 [....]

靈命日糧:烏克蘭的聖誕

讀經:路加福音2章6-14節 

烏克蘭人在過聖誕節時,保留了許多美好的傳統。有時候,他們會把一些乾草放在晚餐的桌上,以紀念耶穌降生在伯利恆的馬槽。在他們的慶祝活動中,有一個習俗與救主降世的那一夜相呼應。當他們獻上聖誕的感恩禱告之後,一家之主就會說:「基督降生了!」家人則回應:「讓我們榮耀祂!」

這兩句話讓我想起了耶穌降生的那個夜晚,天使聚集在伯利恆上空的情景。當時,主的使者對牧羊人說:「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章11節)。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2章14節)

這兩段信息賦予了聖誕深刻的意義。的確,救主耶穌來到世界,帶給世人救恩與盼望,祂配得我們所有的敬拜與讚美。

但願我們這些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