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軟弱與剛強

作者:Naomi Berman,斯里蘭卡
因為我生病,在基督眼裡,我生命的價值就減少了嗎?因為我的疾病,在基督國度的擴展上,我就成了不能為主所用的有用器皿嗎?我生命的光因此而被遮住了嗎?我拒絕相信在地上的一次疾病會使我在上帝的國度中不再有價值。我拒絕認為我的生命不配基督繼續不斷地祝福。

靈命日糧:小島

讀經:提多書3章1-7節 

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島嶼,小到讓人很難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它(如果你還不知道新加坡在哪裡,可以試著找找看)。因為新加坡人口稠密,為別人著想顯得格外重要。有一位男士寫信給他第一次到新加坡的未婚妻,信中說:「因為這裡地方很小,所以⋯⋯你要注意周圍讓路給人,要常常靠邊走,這樣才不會擋住別人的路。重點就是要替人設想。」

使徒保羅寫信給年輕的傳道提多,說:「你要提醒大家,⋯⋯聽從命令,隨時隨地做各樣好事。勸他們不要毀謗別人,不要爭吵;要和氣友善,以謙讓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人」(提多書3章1-2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很可能是別人唯一閱讀的聖經。」世人都曉得,基督徒應該是與別人不同的。倘若我們脾氣暴躁、自私和無禮,那麼其他人將如何看待基督和我們所傳的福音呢?

[....]

靈命日糧:整理衣櫥

讀經:詩篇139篇13-24節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母親叫我去整理房間的情形。我總會老老實實地走進房間去收拾,只不過在把書放回書架上時,我會分心看看漫畫書。但是,不一會兒就被母親的警告聲打斷了,她說要在五分鐘後來檢查我的房間。我根本沒辦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收拾好房間,只好把所有不知道怎樣處理的東西,全部塞進衣櫥裡,然後把床舖好,等母親進來,並暗自希望她不會檢查衣櫥。

這件事情提醒了我,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子,我們把生命的外表都整理得很好,希望沒有人去看我們的「衣櫥」,因為在裡面有我們的罪和過失,是我們以各種理由、藉口,以及怪罪他人所隱藏起來的。

問題在於我們的外表看來雖然很好,但我們心知肚明,其實自己內裡多麼髒亂。詩人鼓勵我們降服於上帝,接受祂的審視:「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 [....]

靈命日糧:祂知我心

讀經:詩篇139篇7-12節 

朋友丈夫的老年癡呆症已進入末期。他和負責照顧他的護士初次見面時,便握住對方的手,說要把自己最好,並且深愛著自己的朋友介紹給她認識。

由於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場,護士以為他是出現了妄想,後來才知道原來他說的最好的朋友是耶穌。護士深受感動,可是當時她還要忙著照顧其他病人。當護士回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再次陷入完全癡呆的黑暗狀況,而自此之後,他的神智再也沒有清醒過。

即便這位老先生陷於癡呆症的黑暗之中,但仍深知主是他最好的朋友。上帝居住在我們靈魂的最深處,祂能夠穿透最黑暗的心靈,對我們保證祂滿有溫柔和慈愛。的確,黑暗也不能遮蔽我們(詩篇139篇12節)。

我們無法知道自己與所愛之人的未來。很可能當我們年老時,也會得到精神方面的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或癡呆症。即便如此 [....]

靈命日糧 :不配得的讚美

讀經:路加福音5章27-32節 

早在我有能力購買具有自動清潔功能的烤箱前,我就已經能保持家裡的烤箱清潔了。甚至每回邀請客人到家裡吃飯時,他們都讚嘆說:「哇!你們的烤箱好乾淨,簡直跟新的一樣!」我雖知道自己不配得這樣的讚美,卻也接受了。其實我心裡知道,烤箱之所以乾淨,並非因為我辛勤地清洗擦拭,純粹只是因為很少用它罷了。

我不禁想,自己有多常接受他人因著我那看似「潔淨」的生活,而給我不配得的讚美呢?只要我們不自找麻煩,不做具爭議性,以及讓人不悅的事情,就很容易給人良善正直的印象。但耶穌說,我們要去愛那些不認同我們、持不同價值觀,甚至是不喜歡我們的人。愛就是當他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時,我們不會袖手旁觀。當時宗教領袖只顧自己的名聲不受玷污,卻不關心他人屬靈狀況,他們覺得耶穌老是和他們作對。因為耶穌和門徒與罪人在一起, [....]

靈命日糧:言語爭戰

讀經:箴言15章1-23節 

在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蘇菲於賽爾維亞被刺身亡,奧匈帝國因此向塞爾維亞宣戰。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其他歐洲國家為了他們的軍事同盟以及自己的野心,紛紛表明立場,加入戰爭。這個單一事件,竟然引發了近代最具傷害力的軍事戰鬥,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帶來的傷害非常驚人。同樣,幾句充滿敵意的言詞,也足以粉碎我們的家庭或人際關係。雅各寫道:「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雅各書3章5節)。箴言也告訴我們避免語言衝突的要訣:「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15章1節)

一個小小的批評,有可能帶來巨大的爭吵。當我們因著上帝的恩典,選擇不以憤怒的言語反擊時,我們就是尊榮救主耶穌了。當主耶穌被鞭打受屈辱的時候,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祂被 [....]

靈命日糧:良好根基

讀經:馬太福音7章24-29節 

我繼承了一間老房子,負責整修的建築商對我說:「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我們正要把車庫的後半部分改建為你的辦公室,卻發現牆底下幾乎沒有根基。現在我們必須要把這些牆拆除,然後奠下根基,再重新建造。」

「非得這樣做嗎?」我一邊懇求他,一邊默默計算額外的整修開支。「你難道不能修補一下嗎?」但是建築商堅持說:「除非有適當深度的根基,否則無法通過建築審核人員的檢測。有良好的基礎,是極為重要的。」

事物能否經得起考驗,在於是否有良好的根基。耶穌知道,房子的根基極其重要,雖然埋在土裡看不見,但可以使房子更穩固,經得起風吹雨打(馬太福音7章24-25節)。同時,耶穌也明白聽道者的心態,他們會想要選擇容易的方法、走捷徑或是偷工減料以達到目的。

要把我們的生命建立在正確的根 [....]

靈命日糧:真摯朋友

讀經:撒母耳記上20章32- 42節 

小說《原野奇俠》(Shane)記述美國邊境的農夫喬•史塔瑞特(Joe Starrett)與尚恩(Shane)成為朋友的經過。尚恩是個獨來獨往的神秘遊俠,暫時在史塔瑞特家中停留。當尚恩協助史塔瑞特移除他農場的一座大樹樁時,兩人的友誼便開始萌芽。隨著史塔瑞特拯救尚恩脫離一場鬥毆,尚恩幫助史塔瑞特改善和保衛他的農場,兩人的友情也日益加深。他們互相尊重,彼此忠誠,正反映聖經所說的:「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約拿單和大衛也是這個原則的典範。當大衛懷疑掃羅王意圖致他於死地的時候,他們的友誼就受到嚴峻的考驗。約拿單不信,大衛卻相信這是真的(撒母耳記上20章2-3節)。最後兩人決定,大衛藏在田間,約拿單則當面質問他父親這件事。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