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你期望什麼?

讀經:約翰福音16章25-33節 

在《被告席上的上帝》一書中,魯益師寫道:「想像有一群人住在同一幢樓,其中一半的人以為那是一間旅館,另一半卻以為那是座監獄。那些以為這是旅館的人,可能會覺得難以忍受,而那些以為是監獄的,卻可能覺得出奇地舒適。」魯益師聰明地用旅館和監獄的對比,描繪了我們以自己的期待來看生活的情況。他說:「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單單為了我們的幸福而存在,那你可能難以忍受;如果你認為世界是個接受考驗和糾正錯誤的地方,就會覺得還不賴。」

有時,我們會期望生活快樂,毫無痛苦,但這並不是聖經的教導。對信徒來說,世界是我們藉著順境和逆境使靈命成長的地方。當耶穌解釋生命應該期望什麼時,祂很實際地告訴門徒:「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所以無論生活面對喜樂或傷痛, [....]

給呀,給呀!

作者:東方, 武漢
我們小時候常對家人說:「爸,給我……媽,給我……」。我們信主後也常對主說:「主,給我……上帝啊,給我……」。這種強烈的貪求和佔有慾充滿了我們的生命,父母給得再多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

靈命日糧:學習等候上帝

讀經:詩篇62篇1-8節 

韓國69歲的婦女車四順,三年來經過950次的嘗試,終於通過筆試,最後考取駕照。她希望考到駕照後,可以載著她的孫子們去動物園。

在這個事事速成的世界中,她仍然堅持不懈。反觀我們自己,往往在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有諸多抱怨和要求。有些時候,如果我們的要求不能即時得到滿足,我們就會放棄或轉移目標。「等候」是我們最討厭聽到的字眼!但是,聖經卻一再告訴我們,上帝要我們等候祂的最佳時機。

等候上帝,意味著對於自己的需要耐心地仰望祂。大衛知道自己為何必須等候耶和華。首先,他的救恩從上帝而來(詩篇62篇1節),大衛知道沒有人能夠拯救他。他唯一的盼望在於上帝(5節),因為唯有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8節)。

我們禱告時,總是希望上帝能迅速回應,並賜福我們想做的事情。然而 [....]

靈命日糧:旗幟飄揚

讀經:以弗所書5章1-13節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為大英帝國女王已超過60年,她的皇室作風以優雅和莊重著稱。她一生致力於造福百姓,因此深受人民愛戴和敬重。所以你能想像皇家旗幟在白金漢宮飄揚的重要性,因為當皇家旗幟飄揚時,就表示女王此刻正在這座位於倫敦中心的皇宮內。旗幟的升起宣告了君王與人民同在。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的君王耶穌居住在我們的心中,祂是至高主宰,「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章5節)。當然這對我們個人而言是件美事,但我也納悶,周遭的人是否能透過我們的生活方式,知道這位君王居住在我們裡面呢?如果祂在我們裡面,那我們的行事為人將會顯示出來。如同保羅所說,我們該「效法上帝」,且「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以弗所書5章1-2節)。當我們如此行,我們就能表現出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 [....]

十字架

作者:馬利亞,馬來西亞
曾幾何時,十字架改變了我的生命;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十字架對我而言卻成了一個似乎理所當然、意義平凡的十字架。

靈命日糧:忠實助手

讀經:耶利米書20章7-13節 

我父親在農場長大,當他還小的時候,就要負責送餿水去餵飢餓的豬隻。父親痛恨這份差事,因為他進到圍欄裡,那些豬會衝過來撞倒他。對他來說,這本來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有了一個忠實的助手就不同了。因為只要那隻叫「糖糖熊」的德國牧羊犬陪著父親,一切都沒問題了。牧羊犬會設法擋在我父親和豬隻中間,不讓牠們衝過來,直到我父親完成工作。

先知耶利米也有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向以色列人宣揚上帝的信息。他需要忍受肉體的虐待、言語的攻擊、被囚禁和被孤立。雖然耶利米深感受挫,但在一切困苦中,他有一位全能的助手;因上帝向他保證:「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耶利米書1章19節)

上帝並未拋下耶利米,祂同樣也不會丟下我們。在每個信徒的心中都有聖靈,上帝會藉著聖靈持續地幫助我們(約翰福音14章16- [....]

靈命日糧:粉紅綿羊

讀經:約翰福音10章7-18節 

有一次我到蘇格蘭旅行,在從格拉斯哥前往愛丁堡的路上,當我正欣賞著沿路美麗的田園景緻時,忽然出現一個饒富趣味的景象,使我的眼睛為之一亮,只見一大群粉紅色的綿羊聚集在那小小的山丘頂上。

通常羊群的主人為了辨識自己的羊,會為牠們噴上有顏色的圓點作為標記,但這些綿羊也太醒目了吧!這個主人把每一隻綿羊都噴了粉紅色。這樣,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羊是屬於誰的了。

在聖經中,基督徒被稱為羊,而他們也有獨特的身分標記。基督徒的「粉紅印記」是什麼呢?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屬耶穌呢?

在約翰福音裡,好牧人耶穌告訴我們,基督徒的標記就是「愛」。「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4-35節)。 [....]

靈命日糧:用完即丟

讀經:詩篇136篇1-9節,23-26節 

現今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不講求長久耐用,很多東西都是用完即丟。想想那些即用即丟的一次性物品,如刮鬍刀、寶特瓶、打火機、紙盤、免洗餐具。這些產品都使用一次就丟棄,然後以新的取代。

不但如此,這種用完即丟的一次性文化還反映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很多時候,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我們已經沒有必要再忠誠了。許多婚姻關係在掙扎求存;許多資深員工在快退休時被解雇,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人力;深受禮遇的運動員也可以跳槽到另一個隊伍去。這樣看來,似乎沒有一樣東西是長久的。

然而,永不改變的上帝向我們保證,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在詩篇136篇中,詩人透過述說上帝的奇事、作為和屬性,來頌讚這美好的應許。他在每個陳述後都以「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句話來結束。藉著上帝奇妙的創造(4-9節),祂以大能拯救 [....]

靈命日糧:穿透的光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12節 

美國科泉市的畫家史賓奇(Bob Simpich)有一幅名為《光之蹤影》的畫作,呈現秋季的絢麗景緻。陽光灑落在白楊樹林的金黃葉片上,樹頂的葉子因陽光照射而璀璨發光,而樹蔭下的地面則呈現出由陽光與陰影交織而成的光影。當談到此光線的對比時,史賓奇說:「這穿透森林照在地上的光,編織了獨特的光影,具有讓我無法抗拒的魅力。」

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說:「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章6節)。他又描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8-9節)。

有時我們因困難、愁苦或失落,而似乎看不到上帝臉上的榮光。然而,即使在黑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