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信靠

讀經:詩篇5篇 

澳洲有一則新聞,報導了帕斯卡•霍諾爾(Pascale Honore)的故事。她是一名下半身癱瘓的婦人,在經歷18年受制於輪椅的生活之後,還能夠接受衝浪的挑戰,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位年輕的衝浪者泰倫•斯萬(Ty Swan),以膠帶將她綁在自己的背上。取得了重心的平衡之後,泰倫揹著她划入海洋,接著他們乘著風浪前進,帕斯卡因此體驗了衝浪的無比樂趣。這舉動需要極大的信任,因為當中可能會有所失誤。儘管冒著極大的風險,但帕斯卡對泰倫有足夠的信心,終於使自己美夢成真。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這樣,我們活在危險的世界中,充滿無法預測的挑戰,以及無法察覺的危險。然而,我們可以滿懷喜樂,是因為我們認識那位大能的上帝,祂能帶領我們走過生命的狂風暴雨。詩人寫道:「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 [....]

靈命日糧:有智慧

讀經:箴言10章17-21節 

許多年前,有位不知名的作家寫了一首衡量言語價值的短詩:

有智慧的老貓頭鷹,
穩穩地坐在橡樹梢。
看得越多,便說得越少,
說得越少,便聽得越好。
為何不學智慧老貓頭鷹?

言語的多寡與智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箴言10章19節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在某些場合,我們需要有智慧,曉得說適當的話,並且適可而止。憤怒的時候,小心說話尤其重要。雅各勸勉信徒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約束言語也是敬畏上帝的表現,所羅門王說:「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5章2節)。當他人哀痛的時候,我們靜默的陪伴,可能遠比滔滔不絕地表示同情更有幫助,正如約伯的朋友, [....]

每到祢寶座前

作者:信實,山西
每次到祢寶座前,我再次看到方向,使我一步又一步,更加追求親近祢;
每次到祢寶座前,我再次得著盼望,使我一日又一日,更加渴慕認識祢;
每次到祢寶座前,我再次學習信靠,使我一事又一事,更加堅定仰賴祢;
每次到祢寶座前,我再次復活生命,使我一次又一次,更加願意委身祢。

靈命日糧:口哨聲

讀經:撒迦利亞書10章1-8節 

拉哥美拉島是加納利群島中一座極小的島嶼,這座小島上再度流行一種獨特的語言,這語言聽起來像是鳥兒唱歌的聲音。在這片有許多峭壁和深谷的土地上,連學童、遊客們都在學習如何吹口哨,效法以前島上的人們,利用哨聲來與兩英里以外的人溝通。一位牧羊人再度使用這古老的語言來與他的羊群溝通,他說:「我的羊認得我的哨聲,就像牠們認得我的聲音。」

聖經裡也曾經出現吹哨子的情況,上帝被描述為向祂的羊群吹哨子的牧羊人。先知所想像的畫面也許是這樣:有一天,上帝將吹著哨子帶領迷失、散落各地的人,重新召集他們,回歸到祂面前(撒迦利亞書10章8節)。

多年之後,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章27節)。可能耶穌所指的就是牧羊人的哨聲。羊聽不懂人的話語,但是牠 [....]

靈命日糧:心靈呼喚

讀經:撒母耳記下1章17-27節 

在2011年3月,災難性的海嘯襲擊日本,摧毀了沿岸無數的市鎮和鄉村,奪走近16,000條生命。作家兼詩人格萊特.埃利希(Gretel Erlich)前往日本,見證及記錄當時的毀壞情況。然而,當她眼見滿目瘡痍的景象,覺得實在無法報導當時的境況,於是她寫了一首詩描繪當時的情景。在美國公共新聞電視網受訪的時候,她說:「我的老朋友,已故詩人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曾經說過:『詩歌是出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詩作總是用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從喜樂的讚美到失落的憂傷,都是詩歌的題材。當掃羅王以及他的兒子約拿單戰死沙場時,大衛極其悲痛(撒母耳記下1章1-12節),他將自己的心靈寄託在一首詩當中,並稱之為「弓歌」:「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 [....]

靈命日糧:重複警告

讀經:加拉太書1章6-10節 

「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如果你曾經使用過機場的電動走道,你就會聽過這種不斷重複的廣播。

為什麼機場要不停地重複這個廣播呢?這是為了要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並且保護當局的利益,若有人使用不當而受傷,機場當局也不須負責。

重複的廣播雖然令人厭煩,但也的確有它的價值。事實上,使徒保羅認為不停重複的警告是有必要的,因此他在加拉太書當中也這樣做。但比起避免在機場絆倒的危險,他所警示的更為重要。保羅警告加拉太人,無論是他或天上使者,只要有人傳講的不是他們曾聽過的福音,都不要聽信(1章8節)。就在下一節,保羅又再說了一遍。這是一個值得再次強調的警告。因為當時加拉太人開始相信救恩是源於好行為,而不相信真正的福音,即不相信救恩是基督所成就的工。 [....]

靈命日糧:古代佳餚

讀經:詩篇19篇7-14節 

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個有關中世紀的研討會。在一個專題討論中,我們甚至親手烹飪了好幾道中世紀時期常有的料理。我們用杵和臼搗碎肉桂和水果,製作果醬;切碎橙皮,加入蜂蜜和薑,烤製成甜點;壓碎杏仁並加水和其他食材,製成杏仁奶。最後,我們還準備了一整隻雞佐以白飯當作主菜。當我們試吃這些料理時,都十分享受這些美味的佳餚。

至於我們心靈的屬靈糧食,上帝給了我們一個多樣化的菜單,可以仔細咀嚼、好好品嚐,使我們得著飽足。無論是聖經中的歷史書、詩歌書、智慧書、先知書或其他書卷,都可以在我們軟弱的時候使我們剛強、給我們智慧和鼓勵、帶給我們每日所需的能力(詩篇19篇7-14節,119篇97-104節;希伯來書5章12節)。正如詩人所說:「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篇119篇1 [....]

靈命日糧:扎根

讀經:歷代志下24章15-22節 

當約阿施聽到他祖母亞他利雅的惡行時,一定既困惑又害怕。亞他利雅為了篡奪猶大國的王位,殺害了約阿施的兄弟。但嬰孩約阿施卻被他的姑姑和姑丈安穩地藏匿了六年(歷代志下22章10-12節)。約阿施在他們的關愛與教導中成長。當約阿施七歲時,他在暗中被加冕為王,而他的祖母也被推翻了(23章12-15節)。

年輕的約阿施王有一位賢臣在他左右,也就是他的姑丈耶何耶大(22-25章)。約阿施是猶大國少有的「明君」,當姑丈還在世的時候,約阿施順服上帝行正直的事(24章2節)。但是他姑丈一過世,無法繼續以身教引導他,約阿施便背離了上帝,且下場淒慘(24章15-25節)。由此看來,約阿施的信心根基並沒有扎得很深,後來,他甚至開始拜偶像。也許約阿施的「信心」一直是他姑丈的,而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