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彼此合一

讀經:以弗所書2章11-18節 

有一次,我的車門無法打開,只好找了鎖匠來開鎖。當鎖匠為我的小型福特車開鎖時,我和他聊了起來,聽到他那熟悉並讓人感到溫馨的口音,對我來說實在是個意外的驚喜!

原來這名鎖匠來自牙買加,就是那個我曾多次造訪,且越發喜愛的國家!這個發現讓原本的倒楣事變成了一件樂事。我們可說是一見如故,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喜愛那個美麗的島國。

這也讓我想起另一種「他鄉遇故知」,就是遇到新朋友,且發現對方也是基督徒的驚喜!

在某些地方,遇到基督徒一點都不難,因為那裡有很多信徒,但在那些基督徒比例少的國家,能遇見一樣愛耶穌的同伴必然更讓人欣喜。因著彼此能夠分享藉基督從罪中得釋放的美妙經歷,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

對每一位認識耶穌的人來說,我們都能彼此合一,在基督裡成 [....]

靈命日糧:恩典園

讀經:羅馬書5章15-21節 

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恩典園(Graceland),是最多旅客造訪的居家宅邸之一。這座宅邸建於1930年代,且以原屋主的姨婆葛蕾絲(Grace,意思為恩典)命名,後來因歌手貓王艾維斯·普利斯萊在此居住而聞名。

我喜歡恩典園這個名字,因為這讓我想起了上帝赦免我的罪,讓我成為祂的兒女,並將我安置在奇妙的恩典園地裡。祂帶我出黑暗,進入祂的「恩典園」。

使徒保羅也說:「上帝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更加倍地臨到眾人」(羅馬書5章15節)。感謝上帝,因為我也是「眾人」之一,上帝已把我轉移到屬祂的園地,那裡充滿祂美妙、無限、無與倫比的恩典!

讓我們思想在上帝恩典園裡所得著的祝福!祂讓我們進入享受祂的同在,並且每日得著那湧流不斷的美妙恩典。保羅 [....]

我們…真的可以嗎?

作者:陳健偉,新加坡, 23歲
這些為了上帝而喪命的殉道者,雖然活在歷史中不同的時代,從舊約一直到20世紀,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大家都是年輕人,樂意回應上帝的呼召。他們的生命也深刻地影響了別人。

靈命日糧:避難之城

讀經:詩篇59篇10-17節 

當我們抵達澳洲的一個小鎮時,看到有塊告示牌這樣寫到:「我們歡迎每一個尋求避難和庇護的人。」這樣的歡迎詞似乎正與舊約「逃城」的概念相呼應。在舊約時代,對那些誤殺了人而需要尋求庇護的人來說,逃城(民數記35章6節)正是為他們預備的安全保障,上帝要人們建立這樣的避難之城來為這些人提供庇護。

然而,這並不只是上帝要古代以色列人實踐的概念,避難城其實更是反映了上帝對萬民的心。祂渴望成為我們安全的保障,成為我們失敗、心碎、失落時,可以尋求庇護的避難所。我們在詩篇59篇16-17節讀到:「但我要歌頌祢的力量,早晨要高唱祢的慈愛;因為祢作過我的高台,在我急難的日子,作過我的避難所。我的力量啊,我要歌頌祢,因為上帝是我的高台,是賜恩與我的上帝。」

對於世世代代所有傷痛的人來說,我 [....]

靈命日糧:像我這樣

讀經:以賽亞書55章1-7節 

有一次,在欣賞音樂會時,許多美好回憶在我腦海裡湧現。當時,樂團的主唱介紹他們接下來要唱的詩歌為「照我本相」。我記得多年前我的牧師在講道結束時,就會唱這首詩歌回應,然後邀請人們到台前來,接受基督赦免他們的罪。

而這位主唱也建議,或許能在另一種場合唱這首詩歌。他說自己將來回天家見主面時,要以這首詩歌來感謝主:

在伊洛蒂(Charlotte Elliott)寫這首歌的數年前,她曾請教一位傳道人,如何能找到主耶穌。傳道人回答:「只要照妳現在這樣到祂面前即可。」她就照著做了,後來她患了重病,情緒極其沮喪低落時,她寫下了這首詩歌,正是描述那一天她來到基督面前,主赦免了她的罪。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鼓勵我們尋求祂:「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 [....]

鋼鐵人

作者:劉爵華,新加坡
現在請你想像:你厭倦了所有偽裝,那面具讓你窒息,你決定摘下它,全然依靠主耶穌。很快你也能體會到使徒保羅經歷的奇異恩典:「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靈命日糧:家族標記

讀經:約翰一書4章7-16節 

位於愛爾蘭西岸的亞蘭群島,以出產美麗的毛衣聞名。他們以羊毛編織各樣精巧的花紋圖案,然後才縫製成衣裳。其中有許多圖案與當地文化、民間傳說有關,而有些則是帶有個人風格。在這島上的每個家族,都有自己家族標記的圖案,這猶如家徽的標記都獨樹一幟,甚至有人說,若有捕魚者溺水,可從其毛衣上的圖案輕易地認出身分來。

使徒約翰的第一封書信裡,描述了上帝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特定標記。在約翰一書3章1節中,他首先確定我們是上帝家中的一員:「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接著,他繼續陳述上帝兒女的標記:「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4章7節)

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而愛正是祂的屬性,故此以上帝 [....]

靈命日糧:坦然無懼

讀經:希伯來書4章14-16節 

聖米歇爾山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小島,距離法國諾曼第海岸約800多米。島上有一座教堂和修道院,許多世紀以來,這地方都是朝聖者必到之處。然而,在島上的堤道未建成以前,到這座島卻是危險重重,一些朝聖者還因此喪命。小島在退潮時被大片沙岸圍繞,漲潮時則迅速被水淹沒,到訪這座島曾是令人畏懼的事。

對舊約時代的猶太人而言,來到上帝面前也是件令人懼怕的事。當上帝在西乃山上發出雷聲時,人們戰戰兢兢地來到祂面前(出埃及記19章10-16節)。當上帝允許百姓藉著大祭司到祂面前時,他們也要遵守特定的條例(利未記16章1-34節)。如果祭司不小心觸碰到約櫃,就會導致死亡,因為約櫃代表了上帝聖潔的臨在(參看撒母耳記下6章7-8節)。

然而,因著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今我們能毫無懼怕地來親近上帝。 [....]

靈命日糧 :勇氣與堅持

讀經:使徒行傳28章11-16,30-31節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尤金‧帕特森,曾在1960到1968年間擔任《亞特蘭大憲政報》的編輯。當我看到他的訃聞時,文中有兩件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首先,帕特森不畏當時反對種族平等的聲浪,多年堅持為公民權利發聲。此外,他還替一個每日專欄主筆,八年如一日,那可是2,922篇報刊專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勇氣與堅持,正是他生命產生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我們從使徒保羅身上也看到相同的特質。使徒行傳13-28章記載他在一次次磨難中所展現的勇氣。在坐船到凱撒那裡受審的途中,保羅遇上海難,之後他到了羅馬南部,那裡有許多主內弟兄前去與他見面(使徒行傳28章11-15節)。路加寫道:「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15節)。接下來的兩年,保羅雖身為囚犯,卻獲准住在自己所租的屋子裡,在那 [....]

靈命日糧 :至高角度

讀經:哈巴谷書2章2-14節 

傑森在休假時去了一趟紐約。一天下午,他和幾個朋友擠進了一台計程車,往帝國大廈去。傑森坐在車子裡,四周看來極其混亂和危險。然而,他到了這座摩天大樓的瞭望台俯瞰市內街道時,卻讓他感到很驚訝,因為他看到的街道都是規劃完善、井然有序的。只是換個觀點,所看到的景象卻有天淵之別!

哈巴谷也有類似的領悟。當他以有限的眼光來看待生命時,覺得上帝似乎對於罪惡滿盈的社會漠不關心(哈巴谷書1章2-4節)。然而,上帝讓哈巴谷從祂至高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讓哈巴谷明白生命並非只是表面所見的那樣。人的作為不能阻撓上帝的旨意(2章3節)。

那些藐視上帝的人,或許現在看似亨通,但最終上帝必要撥亂反正。上帝在一切事上掌權,好讓萬事都朝向祂美好的旨意而邁進。上帝的計畫必然按照祂預定的時日實現(3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