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人手之工

讀經:以賽亞書17章7-11節 

我們乘坐的火車駛過美國密西根西部美麗富饒的海岸線,春去夏來,沿途我們看到各種水果開始收成。紅艷艷的草莓已經成熟,人們在清晨的露珠中摘取甜美的果實。藍莓叢舒展雙臂,迎向朝陽,也吸取著地底蘊藏的養分。

我們的火車經過一片又一片正待採摘的果園之後,卻突然看到了一堆生鏽的廢棄金屬。這堆橙褐色的破銅爛鐵極其醜陋,與柔和青翠的農作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金屬不會開花結果,相反地,果實卻會生長、成熟,還可以餵養飢餓的人。

果實與金屬兩者的對比,令我想起上帝對古城大馬士革的預言(以賽亞書17章1、11節)。祂說:「因你忘記救你的上帝⋯⋯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以賽亞書17章10-11節)。這預言到了今天仍能叫我們警醒,倘若我們以為任何事情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做到,那就很危險,而且徒勞無益 [....]

走路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生命,在上帝的恩典中,努力地長大。雖然有不開心的時候,有遇到麻煩的時候,但我都很明白,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不會有一個人的成長是沒有經過跌跌撞撞的。

靈命日糧 :尋找撒該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艾爾夫‧克拉克走遍大街小巷,為的是尋找撒該。當然,那不是聖經中的撒該,因為耶穌已經找到他了。艾爾夫和他從事市區事工的朋友做的,正是路加福音19章裡耶穌所做的事。他們決心要走遍全城,去探訪和幫助有需要的人。

艾爾夫在他所住的社區逐家逐戶地敲門,若是有人探頭出來看看,他都跟他們說:「你好,我叫艾爾夫。你有沒有什麼需要我為你禱告的嗎?」他常常這樣跟人打開話匣子,尋找需要得到指引、屬靈生命和盼望的人,供應他們所需的幫助,正如耶穌對稅吏撒該所做的。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是怎樣做的。路加只是輕描淡寫地提到耶穌「經過」耶利哥(路加福音19章1節)。當然跟往常一樣,耶穌所到之處,都引來大批群眾,撒該由於身高受限而看不到耶穌,所以爬到樹上。耶穌經過的時候,刻意走到撒該所在的那棵樹,對 [....]

靈命日糧 :按名數點

讀經:詩篇147篇1-9節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原上,有一台世界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讓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前所未見的景象。一名記者在《美聯社》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找尋宇宙起源的證據──從最冷的分子氣體和星塵如何形成銀河和星體,到「大爆炸」所產生的能源。

聖經頌讚上帝的大能和全知,祂「數點星宿的數目」,並且「一一稱它的名」(詩篇147篇4節)。這位宇宙的創造主並不是遙不可及或是毫無感情的力量,祂乃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天父,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3節),「耶和華扶持謙卑人」(6節),也「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11節)。

祂是如此地愛我們,「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英國作家菲利浦斯(J.B [....]

為主癲狂

想到今日,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今日的教會以及信徒們。我們多數人大概曾有過被主愛吸引的經歷,但過後,我們的生命到底有沒有被主興起,我們有沒有像初代使徒們一樣,願意為主不顧一切、包括獻上自己的性命呢?

靈命日糧 :揮動白旗

讀經:申命記6章1-9節 

最近,我看了一段南美教會主日崇拜的影片,看到一個以往在教會從未見過的景象。牧師迫切地邀請會眾降服於耶穌,把生命獻給祂。然後,有一位會友從口袋裡拿出白手帕來,充當白旗揮動。接著,其他人一個一個地都這樣做。淚水從他們的兩頰流下,一再顯示完全降服基督。

但我想,或許這面旗子不只代表他們的降服,更顯出他們對上帝的愛。當上帝敦促以色列人,要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祂時,上帝也告訴他們說:「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章5節)

在上帝眼中,跟隨耶穌並不只是要有好行為,更重要的是與祂有親密的關係。因為耶穌奇妙的大愛,祂順服地死在十字架上,為了拯救我們,除去我們自己無法掙脫的罪惡束縛,又帶領我們奔跑天路,前往榮美的目的地。所以,我們以降服於祂,來表達我們對祂的愛與感 [....]

靈命日糧 :抱憾終身

讀經:詩篇32篇1-7節 

我跟一位天才橫溢的鋼琴家聊天,她問我會不會玩樂器。我回答說:「我玩電器!」她笑了,然後問我是否曾經想過要彈奏什麼樂器。我尷尬地對她說:「小時候,我曾經學過鋼琴,但是後來放棄了。」如今我已經成年,很後悔當初沒有繼續學鋼琴。我喜愛音樂,如果現在我會彈鋼琴那多好啊!那次的交談提醒了我,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構成,而當中有些選擇讓人懊悔不已。

有些選擇關係重大,讓人悔不當初,痛苦萬分。在大衛王選擇與烏利亞之妻同房又把烏利亞殺了之後,他就有如此的感受了。大衛形容那充滿他內心的罪疚感,足以毀滅他。他說:「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黑夜白日,祢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詩篇32篇3-4節)。但是,大衛在上帝面前承認了自己的罪並且懺悔,最終得著上帝的 [....]

靈命日糧 :活水泉源

讀經:約翰福音4章7-15節 

雖然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覆蓋,但是可以被人類飲用的卻少於百分之一。節約用水和水源淨化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所有的生命都必須仰賴乾淨的水。

為了向一位道德淪喪的婦人介紹一種能給予人生命的水,耶穌特地到了撒馬利亞城,那是一個所有受尊敬的拉比都不願意去的地方。就在那裡,耶穌告訴婦人有關「活水」的事情。祂說,無論誰喝了這水「就永遠不渴」,而且這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

這活水就是耶穌自己,接受祂為救主的人就得永生(14節)。祂所賜的活水還有另一個功能,耶穌說那些領受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7章38節)。能夠更新我們的活水,同時也能更新他人。

乾淨的水在世界上分配不勻,活水也是一 [....]

靈命日糧 :無足輕重

讀經:以賽亞書49章1-6節 

我經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認為自己在不起眼的地方、做著無足輕重的事工。他們經常因孤獨而灰心,覺得自己的服事微不足道。聽到他們說這些話,我就想起魯益師的著作《來自寂靜的星球》(Out of the Silent Planet),當中的使者說:「我的人民有個規定,就是絕不跟你說尺寸大小或數字⋯⋯因為那使你崇尚毫無意義的事物,而忽略了真正偉大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的文化認為「愈大愈好」,大小多寡成為成功與否的絕對標準。特別是那些在不顯眼的地方服事的人,必須夠剛強、夠堅定,才能抵擋這種趨勢。然而,我們也不應該「忽略了真正偉大的事情」。

其實數字並非不重要(使徒也計算受洗的人數,見使徒行傳2章41節)。我們可以從數字看到有多少人需要獲得永恆。我們都應該努力並禱告祈求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