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成長圖表

讀經:彼得後書3章10-18節 

如果有一天我們搬離現在的家,我會把食物儲藏室的門拆下帶走!那扇門很特別,因為上面記錄了我的孩子多年來的成長。每隔幾個月,丈夫和我都會讓孩子們背靠著門,用鉛筆在那門上畫下他們的高度;根據我們的成長圖表,我女兒在短短一年內長高了四吋!

孩子們的成長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有另一種成長卻需要一些努力,就是屬靈成長,使我們變得更像基督。使徒彼得鼓勵信徒在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章18節)。他說信心的成熟能幫助我們預備迎接基督的再來。他希望耶穌回來時,能夠看見信徒過著無可指責的生活,與上帝和好(14節)。彼得也視屬靈成長為一種防禦,能抵擋那些曲解上帝話語、使人迷失的教導(16-17節)。

即使是在我們感到沮喪,覺得自己與上帝疏離的時候,我們應當謹記:祂會幫 [....]

靈命日糧 :倚靠日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3節 

在美國,7月4日是公定假期。戶外燒烤熱烈、海灘人潮洶湧,大城市、小城鎮也充滿遊行、煙火匯演,處處都有野餐和愛國的慶祝活動。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1776年的7月4日,有13個北美洲英屬殖民地宣布獨立。

「獨立」對不同時代和年齡的人都具有吸引力。「獨立」代表「不受別人的控制或影響、不須倚靠別人的支持或幫助」,難怪青少年都嚷著想獨立;很多成人也力求在經濟上獨立,不依賴人;年長者也想保持生活獨立,日常生活不用仰賴他人。雖然一個人是否真正獨立是另一個議題,但能獨立聽起來很棒。

盼望政治獨立或個人的獨立是一回事,但追求屬靈的獨立卻是有問題的。 其實,我們需要承認並接受自己有深切的屬靈依賴。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 [....]

薯片的誘惑

我們沒辦法阻止試探來臨,但我們絕對有能力去選擇如何面對試探。我們可以被試探犯罪,也可以抵擋試探,並求上帝幫助我們勝過試探,那全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靈命日糧 :溫柔關愛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7節 

馬克斯經營了一個小農場,作為業餘愛好。最近,當他檢查所照料的母牛群時,竟然發現當中有頭新生的小牛犢。當他買下這些牛隻時,完全不知道其中有一頭懷孕的母牛;但令人難過的是,這頭母牛得了併發症,誕下小牛不久後就死了。於是馬克斯買了奶粉,用奶瓶哺乳小牛。「哦,小牛以為我是牠的母親呢!」馬克斯說。

馬克斯對小牛扮演了母親的角色。這個溫馨的故事,讓我想到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也把自己比擬為充滿關愛的母親,他說:「[我們]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7節)

保羅以養育孩子的心態教導他人。他知道信徒需要「靈奶」使靈命成長(彼得前書2章2節),除此之外,對於保羅所關愛的信徒,他也特別關注他們的顧慮:「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 [....]

靈命日糧 :憂慮

讀經:詩篇3篇 

朋友交給我一杯裝著水的高腳玻璃杯,並要我握好。但我拿得越久就覺得越重,最後我的手酸了,只好把杯子放下。朋友告訴我說:「我學到了一個功課:憂慮就像是握著那個水杯,我為一些事情憂慮越久,我的恐懼就越大,最終將我壓倒。」

大衛王也曾經歷恐懼,他的世界被徹底地顛覆。他兒子押沙龍想篡奪王位,設計讓以色列人和軍隊轉而對自己效忠。當時,大衛不知道到底誰對他忠誠,誰是背叛他的,唯一的選擇似乎只有逃跑。他對僕人說:「要速速地去,恐怕[押沙龍]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撒母耳記下15章14節)

大衛可能在逃亡中寫下這篇詩篇:「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祂就從祂的聖山上應允我」(詩篇3篇4節)。在大衛恐懼時,他仰望耶和華,上帝也施恩讓大衛重得王位。

有許多的憂慮都能擊垮我們 [....]

當上帝對你的禱告沒有回應時

當我們需要上帝的説明,禱告卻得不到回應,開始懷疑上帝時,該怎麼辦呢?我們來看一個聖經裡的例子,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人無論他怎麼禱告,上帝都不回應他,他已經到了絕望的邊緣。

靈命日糧:這是誰?

讀經:馬太福音27章32-44節 

當凱莉在哈佛廣場訪問大學生對耶穌的看法時,有些人很尊敬耶穌,說祂是個「關心人們的人」,有人說:「祂聽起來像是個很酷的傢伙」。但也有人直截了當地拒絕:「祂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不認為祂是救主。」或是說:「我不接受任何宣稱『我是通往上帝的唯一道路』的信仰。」有些人認真思考耶穌是誰,有些人則拒絕祂。

在兩千年前,當耶穌面臨死亡時,許多人也對「祂是特別的人」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他們「在祂頭上安一個牌子,寫著祂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馬太福音27章37節)。那些懷疑祂能力的人說:「祢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40節)宗教領袖們甚至說:「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42節)

耶穌的死亡或許使祂看起來無能,但當我們讀整個故事時,我們看見祂是甘心樂意 [....]

假如我很厭惡我的工作呢?

當然,離職、換別的工作,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解決方式。我們可以因解決了問題而真正地跳脫出來;也可以從逃避一個問題換到另一個問題。無論如何,沒有一間公司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在辭職之前,仔細思考你想離開的理由。想一想這對你的家人、教會、社區生活、個人的廉潔以及與上帝關係的影響。

靈命日糧:東山再起

讀經:約翰一書1章 

前美國橄欖球員查德·潘寧頓(Chad Pennington)曾經多次受傷,威脅他的職業生涯。其中兩次的嚴重受傷,使他必須忍受手術之苦、幾個月的物理治療,再加上好幾週的訓練,才能重新回到球場上。然而,每一回受傷後,他不僅回到球場上,表現更是超水準,這讓他被選為美國橄欖球聯盟的「年度東山再起獎」。潘寧頓的努力顯出他要回到球場上的決心。

就屬靈層面來說,當罪破壞了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使我們無法服事時,光是決心並不能使我們與上帝恢復關係,繼續被祂使用。當我們因罪而無法服事時,認罪是使我們得復興的必經之路。「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我們必須完全仰賴那位為我們犧牲自己的上帝,方能從屬靈挫敗中重新站 [....]

讓工作適得其所

當我們把一切都加起來時,可能很多人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切-至少在時間以及所投注的心力上是如此。這樣不好嗎?答案取決於我們的需要及態度。雖然我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工作態度的好壞,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花了多少小時在工作上,而是我們工作的真正理由以及在工作時所表現的行事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