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注重過程

讀經:彼得後書1章2-11節 

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在他的著作《寫作的泉源》(On Writing Well)中,提到許多作家都受到「以成敗論英雄」的思維所影響,極度在乎文章或作品的銷售量,而忽略了學習思考、計畫和組織的過程。金澤認為「若作者眼中只有終點線,不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思索如何到達終點」,那麼所寫出來的就會是一份雜亂無章的手稿。

作家兼牧師陶恕(A. W. Tozer)將這原則應用在屬靈生活上,他在著作《義人之根》(The Root of the Righteous)中,提到人容易傾向「只關心結果……而忽略長出這果子的根。」

使徒彼得提醒初代教會的信徒們,活出基督樣式的生活,以及有效地服事,都有其過程。他鼓勵他們在八個屬靈層面上有所成長: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 [....]

尋求更佳的出路

當你面臨工作的抉擇時,小心不要落入錯誤的觀念中,認為所謂「全職事奉」才是最高級的工作。做一個牧師、宣教士或在福音機構中工作,在上帝眼中並不會比一些「世俗」的工作,像賣衣服、設計電腦程式或開卡車更神聖。所有滿足人合理需求的工作都是榮耀上帝的。當我們盡全力發揮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才能時,我們就大大的討祂歡喜了。

靈命日糧:最佳行銷

讀經:歌羅西書4章2-6節 

有個故事說:從前有個男孩,他為了賣蘋果而上了一列火車。他在火車車廂間行走,一邊叫賣著:「蘋果!您要買蘋果嗎?」然而,他從車頭走到最後一節車廂,卻連一個蘋果也沒有賣出去。

有位男士看到他的窘境,就將他拉到一旁,要求看一下蘋果。接著,他就拿了個蘋果,走到第一節車廂,當著眾人面前用餐巾把蘋果擦一擦,然後沿著通道一面走,一面吃蘋果,並誇讚這蘋果有多清甜爽口。隨後,他告訴那個男孩再試著叫賣一次。這一次,男孩賣掉了所有的蘋果。差別在哪兒?對那些乘客而言,如今這些蘋果變得吸引人了。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一個讓人願意聆聽基督福音的方法,就是使它變得更吸引人,讓人看見這福音怎樣改變了我們的生命。保羅在歌羅西書4章5節裡所說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若 [....]

讓工作為你效力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將生活劃分成許多區塊,以至於我們看不到基督和我們的工作有何關連。但事實上有!上帝不只關心我們如何在教會、家庭或社區服事他,祂也希望參與我們工作的每一個部份。祂關心我們如何作買賣、怎麼對待顧客、如何回應上司、如何與人共事、如何處理公司的財產以及如何面對每天的小衝突和大危機。上帝很關心如何幫助我們在各種情況下成為更好的員工。

靈命日糧:不加害人

讀經:羅馬書13章8-10節 

許多人認為古希臘內科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現代西方醫學之父。他明白行醫時遵循道德原則的重要性,而他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備受推崇,至今仍是許多醫生的道德指標。這誓言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不加害與人」,這表示一位醫生只當做他認為對病人有益的事。

「不加害與人」這個原則,也可以延伸到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事實上,新約聖經教導的「愛人如己」,正是以「仁愛」為核心。在上帝的律法背後,保羅看見「愛」是許多誡命的真正目的:「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馬書13章10節)

每天,當我們跟隨救主耶穌基督時,都會面臨許多影響他人生命的抉擇,在我們做出選擇時,應該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彰顯基督對人的關懷嗎?抑或我只是關心我自己?」這種體恤他人的 [....]

靈命日糧 :路邊援助

讀經:詩篇46篇 

我有位點頭之交與他的幾個朋友一同去打獵。他們到了英國女王的莊園巴爾莫勒爾附近。在行走時,他不小心扭傷了腳,無法再行走,只好叫其他人繼續往前走,而他自己則在路旁等候。

當他孤伶伶地坐在路旁時,看見有輛車緩緩駛近,停在一旁。接著車上的女士搖下車窗,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向那位女士解釋自己的狀況,並且說他正在等朋友回來,那位女士則回答:「上車吧!我載你回去你住的地方。」他一瘸一拐地走近車旁,打開車門一看,原來那位女士正是伊莉莎白女王!

得到英國女王的幫助,已經夠讓人吃驚,然而卻有另外一個幫助,更讓人震驚不已。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親臨這個世界,祂看見我們的困難,並提供資源來幫助我們。詩人也充滿信心、堅定地表示:「上帝……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節)。我們的 [....]

靈命日糧 :屬天智慧

讀經:撒母耳記上24章1-10節 

如果美國16歲的女高中生威摩特(Kiera Wilmot)是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她可能會拿到優等。然而,她卻被指控引起爆炸。她本來計畫事先取得老師同意才做這項實驗,但她的同學卻說服她在教室外做實驗。於是,她用塑膠瓶將一些化學物質混合,結果引起爆炸,她這項無意的行為造成了同學們的惶恐不安,還因此遭到退學。

舊約告訴我們另一個關於同儕壓力的故事。大衛和他的隨從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而躲到山洞裡,剛好掃羅也進入山洞(撒母耳記上24章)。大衛的部下向他建議,這正是上帝賜給他的好時機,能夠處置掃羅,他們慫恿大衛殺了掃羅(4、10節)。他們以為大衛殺了掃羅,就可以不用閃躲,大衛也可以稱王。但大衛卻拒絕傷害掃羅,「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6節)。

在生活中,有時旁人會建議我們隨心所 [....]

靈命日糧:黃金紋理

讀經:羅馬書6章1-14節 

上次我到英國的渡假鄉村旅行時,買了幾個骨瓷馬克杯作為紀念。我雖然小心翼翼地使用這些杯子,但還是有一個掉到水槽裡碎了。最近,我看到了日本傳統金漆陶瓷的修補技藝,不禁想到那個破碎的馬克杯。

如果東西碎了,通常我們能把它修補到可用的狀態便很開心了。但是數百年前,一位日本藝術家決定要修補破碎的瓷器,使它重現美麗的光彩。他利用金粉填補黏合破碎的器皿,修復後的瓷器都滿佈錯綜複雜的黃金紋理。

在最早的人類歷史中,罪進入世界(創世記3章),神學家稱這為人類的「墮落」,墮落無可避免的後果就是破碎。從此,生命便充滿了痛苦,因為我們不斷用破碎的尖利缺口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然而,上帝不願意看見我們支離破碎,祂的修復工作使我們的缺口變為美麗的紋理。

正如日本傳統金漆陶瓷修補 [....]

靈命日糧:主必修復

讀經:歌羅西書3章8-17節 

幾世紀以來,許多人嘗試修復受損及年代久遠的藝術珍品。這些努力確實巧妙地保存了一些藝術家的原作,但有些卻反而破壞了許多偉大的傑作,包括古希臘的雕像,以及至少兩幅達文西的畫作。

在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他所描述的修復過程,是藝術界無法達成的。保羅所提的是上帝對祂子民的修復,他寫道:「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章9-10節)。這並不是嘗試翻修已故藝術家的作品,而是我們的靈被更新,那位又真又活、創造我們的上帝,藉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新生命。祂的赦免讓我們的生命不再暗淡,而是富有鮮艷的色彩;祂的恩典讓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愈加鮮明。

我們的生命就好像主手中的一塊畫布,上帝是技術精湛的畫家,將 [....]

靈命日糧:與主相遇

讀經:提摩太前書1章15-17節 

我的祖父、父親及叔叔伯伯的個性都比較剛硬,可想而知,他們並不喜歡別人和他們談論信仰。當父親被診斷出是癌症末期時,我十分擔心,開始把握每個機會跟他傳講耶穌的愛。可惜他總是拒絕,以婉轉卻堅定的語氣說:「我知道自己現在需要什麼!」

我答應不再跟他談論這個話題,轉而給了他一疊小卡片,內容談到上帝如何赦免我們的罪,讓他隨時可以閱讀。我將父親交託給上帝,迫切為他禱告。甚至有位朋友也為我的父親祈求上帝,能存留他的生命,直到他認識耶穌。

那天下午,我接到了父親逝世的電話,飛奔回家。當哥哥到機場接我時,他說:「爸爸要我轉告你,他已經求耶穌赦免他的罪了。」我驚訝地問:「何時?」哥哥說:「今早爸爸臨終前。」上帝已施恩「憐憫」了父親,猶如祂已憐憫我們一樣(提摩太前書1章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