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談論耶穌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前棒球聯賽球員葛法尼諾(Tony Graffanino)講述一個在歐洲某國一直進行的宣教運動。每年,這個機構都會舉辦為期一週的棒球營。期間,他們同時也安排了每天的查經班。多年來,營裡的領袖努力以推論的方法去說服隊員相信上帝的存在,藉此領他們信主。過了十三年,他們只看到三個人立志跟隨耶穌。

葛法尼諾說,因此,他們改變策略,不再用證據或辯論的方法,而是單單談論耶穌奇妙的生命和祂的教導。結果,愈來愈多隊員願意來查經班聽道,且有更多人願意跟隨主。

使徒保羅說,當我們向人講論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應該「只將真理表明出來……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哥林多後書4章2、5節)。保羅的傳福音準則就是:「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

靈命日糧 :和我一樣

讀經:哥林多前書6章9-11節 

多年前的一個崇拜,司德曼(Ray Stedman)牧師在講壇上讀出當日的經句:「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哥林多前書6章9-11節)

然後他抬起頭,帶著若有所思的表情,微笑著問道:「我很好奇,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犯了一個或多個上述的罪行?如果有,你願意站起來嗎?」

當時,有一個第一次到教會的年輕人,他才剛在葛理翰佈道會接受救恩。就在那個主日,他戰戰兢兢地到教會去,有些不知所措。後來,他告訴我,當牧師提出這個問題時,他環顧四周,看看是否有人站起來。一開始並沒有人,但過了一會兒,幾乎大部分的會眾都站了起來。他不禁自忖:「原來這些人都和我一樣! [....]

靈命日糧 :「心事」

讀經:箴言4章20-27節 

我們的心臟每分鐘跳動70到75次。雖然平均重量只有約300克,一顆健康的心臟卻能夠每天輸送7,500公升的血液、流經96,500公里的血管。每一天,心臟產生的能量足以驅動一台卡車行駛32公里。如果以一生的時間計算,這樣的距離等同於往返地球和月亮一趟。健康的心臟,能夠發揮神奇的效用。但若我們的心臟不能正常運作,身體的功能就會受損。

我們「屬靈的心」也是這樣。在聖經裡面,「心」這個字代表我們的情緒、思想和推理中樞,是我們生命的「指揮中心」。

因此,經文中「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4章23節),所言甚是。不過,這是難以持守的。生活中經常出現許多緊急事件,需要我們立即花時間和精力應付。相較之下,花時間聽上帝的話語並且照著行出來,卻似乎可以拖延。我們未必即時發覺 [....]

靈命日糧 :榮耀歸誰?

讀經:耶利米書9章23-26節 

藍根(Chris Langan)的智商比愛因斯坦還高。埃及健身教練伊斯梅爾(Moustafa Ismail)有31英寸的二頭肌,能舉重600磅。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身價億萬的富翁。這些人都擁有卓越的能力或豐厚的財產,他們很有可能會自視過高。然而,我們即使不是特別聰明、強壯或富有,都會想從自己的成就上得到讚譽和榮耀。每個或大或小的成就,隨之而來的都是這個問題:「榮耀歸誰?」

在審判的日子,上帝藉著先知耶利米對以色列百姓說話:「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耶利米書9章23節),「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以此誇口」(24節)。上帝要祂的百姓重視祂自己和祂的全能,勝過其他一切。

如果我們因他人的稱讚 [....]

靈命日糧 :感激之淚

讀經:哥林多前書11章23-32節 

我和妻子曾參加一場聖餐禮拜,會眾被邀請到台前,從牧師或長執手中領取餅和杯。牧師或長執告訴每個信徒這是耶穌為他所作的犧牲。這個我們都習以為常的儀式,因為這個親切的舉動,頓時讓人特別感動。回到座位後,我看到其他人安靜地慢慢從我身邊經過,很多人眼中都充滿了淚水,令人激動。對我和之後幾位我交談過的人來說,那是出於感激的淚水。

他們流出感激的淚水,是因為他們明白設立聖餐背後的緣由。保羅在教導哥林多教會關於聖餐的意義後,如此強而有力地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聖餐的杯與餅清楚地指向十字架,以及基督為我們的犧牲。因此,聖餐絕對不單單是一個儀式,而是關於基督。祂的愛、祂的犧牲、祂的十架──全都是為了我們。

基督的寶貴,實 [....]

靈命日糧 :祂改變我生命

讀經:詩篇107篇1-16節 

電腦先驅賈伯斯(Steve Jobs)於2011年過世,當時超過一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紛紛在網上向他致敬。多數人說賈伯斯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因為賈伯斯的創新發明,使他們的生活不再一樣,因此他們想表達感激和哀悼。甚至有人用平板電腦(iPad)的螢幕顯示大大的「我哀傷」(iSad)。

感激驅使人們表達謝意,這正是詩篇107篇描述的:「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2節)。這篇詩的主題是在極大危難中被主搭救的百姓,他們有些無家可歸、又飢又渴(4-5節),有些違背了上帝的話語(10-11節),還有些因走投無路而呼求上帝(26-27節)。這些人全部都被上帝拯救。「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8、15、21、31節)。

當我 [....]

靈命日糧 :安歇之樹

讀經:以斯拉記9章5-9節 

在我辦公室對面的農田裡,有一棵樹孤伶伶地矗立在那兒,這一直使我感到很困惑。農夫為了種玉米,砍下了好幾公頃的樹,唯獨保留這棵高大、繁茂的樹。後來,謎團終於解開,我知道留下這棵樹的原因。原來長久以來,農夫都有留下孤樹的傳統,好使他們自己和牲畜在炎夏烈日中,有個陰涼的棲息處。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唯獨自己在艱難中倖存,而又不明白為何如此。戰場上大難不死的士兵,與頑疾抗戰後痊癒的病人,都百思不解,為何自己能存留下來,而其他人卻沒有這個機會。

舊約提到以色列民被擄期間,上帝保存了一批以色列的遺民。這些遺留下來的子民,保存了上帝的律法,後來更重建聖殿(以斯拉記9章9節)。使徒保羅也稱自己為上帝存留的子民(羅馬書11章1、5節)。他之所以能夠留下來,是要向外邦人傳達上帝的信息( [....]

靈命日糧 :主若肯

讀經:馬太福音8章1-4節 

茉莉想請爸爸幫忙,但她卻不敢開口要求,因為她知道爸爸在電腦前工作時不喜歡被打擾。她想:「他可能會生我的氣。」結果,她就沒有請爸爸幫忙了。

然而我們到耶穌面前,就無須帶著這樣的恐懼。我們讀馬太福音8章1-4節,看到一個患大痲瘋的人,為要得到醫治,他毫不猶豫地去打擾耶穌。這個疾病使他被社會唾棄,情緒飽受折磨,因此他不得不孤注一擲。耶穌在大批群眾中忙著,這個人勇敢地穿過人潮,要跟耶穌說話。

馬太福音記載這個人來到耶穌面前,向祂跪拜(2節)。他以敬拜的心來到耶穌面前,並相信祂的大能;且懷著謙卑的心,因承認耶穌有醫治他的主權。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2節)。耶穌憐憫他,就伸手摸他(根據猶太律法,大痲瘋病人是碰不得的),而他立刻就潔淨了。

正如這個大痲 [....]

破碎的沙塵

椅子上薄薄的一層灰,我用抹布擦著擦著,心裡突然有種感動。我們的心裡有很多的苦毒,就像這椅子上的灰,主耶穌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將我們的心潔淨,將那些污點擦去,將那些罪擦掉。我的心一下就被觸動了。

靈命日糧:太遲了

讀經:希伯來書4章1-11節 

這樣的事幾乎每個學期都會發生。我常告訴我大一寫作班的學生,這門課的寫作功課很多,如果想要及格,他們就必須要趕得上所有的作業。可是,幾乎每個學期都有學生不相信我所說的話。他們會在課程結束後的幾天裡,瘋狂地寄電子郵件給我,解釋無法如期繳交作業的原因。雖然我不喜歡這麼做,但我仍然必須告訴他們:「對不起,太遲了。你不及格了!」

身為一名大一的學生,若你發現自己浪費了幾千美元的學費,實在是夠糟的了。但是,當一個人走到人生的盡頭,卻因為沒有和上帝好好處理有關自己的罪,而招致永恆的終局時,那後果便更加嚴重了。在那樣的情況下,人若死了卻仍未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他們將要面對那沒有耶穌的永恆。

若我們站在救主面前,卻聽見祂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章23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