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漫畫特輯:馬上離開
繪畫:Chin *內容取自靈命日糧文章《馬上離開》 面對試探,你一般如何面對? 父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繪畫:Chin *內容取自靈命日糧文章《馬上離開》 面對試探,你一般如何面對? 父 […]
讀經:詩篇32篇1-5節;馬太福音7章1-5節
我十幾歲的時候,母親在家中的客廳牆壁上繪製了一幅壁畫,那幅畫在那兒有好多年的時間。她畫的是一個古希臘的場景:一間廢棄的神廟,白色圓柱橫躺其間,噴泉坍塌毀壞,另外還有一座碎裂的雕像。當我看著這昔日富麗宏偉的希臘式建築物時,我猜想到底是什麼摧毀了它。尤其當我開始研究這輝煌璀璨的文明盛世,後來卻因敗絮其中而致衰落,更使我對這段歷史的悲劇感到好奇。
現今,我們周遭隨處可見罪惡墮落和恣意破壞的各種亂象,不免令人感到憂心,而我們很自然就會將這些歸因於人們和許多國家都抵擋上帝。但我們不也應仔細省察自己嗎?聖經勸誡我們,若我們要求別人轉離惡行,卻沒有更深地檢視自己的內心,很容易就會成為假冒為善的人(馬太福音7章1-5節)。
詩篇32篇呼籲我們要看見並承認自己的罪。只有當我們知道 [....]
讀經:加拉太書5章22-26節
在2020年2月新冠病毒的危機剛開始時,報紙上一則專欄觸動我心。文中談到,我們是否願意主動隔離,改變自己的工作、旅遊和消費習慣,來維護別人的健康?作者認為:「病毒不僅測試醫療資源,還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為人犧牲自己的權益。」突然間,美德的必要性成了熱門的話題。
當我們為自己的問題而苦惱時,就很難關心別人。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不用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幫助人。我們可以祈求聖靈的幫助,賜給我們仁愛以取代冷漠、喜樂來勝過悲傷、和平(平安)來替代焦慮、忍耐(或耐心)來克制衝動、恩慈來關懷周圍的人、良善好照顧別人的需要、信實來謹守承諾、溫柔而不嚴苛待人、節制而不以自我為中心(加拉太書5章22-23節)。雖然我們無法在各方面都盡善盡美,但上帝要我們時時尋求聖靈所賜的美好品格(以弗所書5章18節) [....]
讀經:傳道書3章1-7節
在三十年冗長的歲月裡,這位非裔美國婦女在一間龐大的國際宣教機構忠心地事奉。但每當她試圖與同事討論種族歧視的議題時,大家總是沉默以對。終於,在2020年春天,幾乎全球各地都在討論種族主義。這時,她的同事們才開始公開談論相關議題。對此,她百感交集又甚悲傷,對於總算能談論這事感到欣慰,但對大家長久以來的沉默覺得不可思議。
就某些情況而言,沉默可說是一種美德。正如在傳道書中,所羅門王寫道:「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3章1、7節)
但在面對歧視與不公時沉默不言,只會引發悲痛和傷害。德國路德會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eller,在納粹時期因發表反納粹言論而被監禁)在二次大戰後所作的一首詩中提到,當納粹黨來抓共產黨員時,他 [....]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第13日 閱讀經文 箴言9章1-6節 https://s3.a […]
讀經:約翰福音16章12-15節
當那位法國士兵為部隊的營地加強防禦工事,在沙漠中奮力鏟土的時候,萬萬沒想到自己將會發現稀世珍寶。就在他鏟開另一把沙土時,看到了一塊石頭。但那絕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羅塞塔石碑,上面刻著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律例和詔書。最特別的是,碑文的內容是用三種語言撰寫而成。這塊石碑現存於大英博物館,是19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有助於解開古埃及神秘的象形文字之謎。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許多聖經的經文也是隱藏在重重奧秘中。然而,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前一夜,早已應許門徒祂將差遣聖靈來引導眾人明白真理。正如祂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16章13節)。在某種程度上,聖靈就像是一塊羅塞塔 [....]
讀經:傳道書7章1-4節
南韓有一間機構的服務項目,是為人提供免費的「生前告別儀式」。這個機構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讓超過25,000人(年齡層包括青少年至退休人士)參加大規模的「生前告別儀式」,主要是希望能藉此讓大家開始思考死亡,並活得更有意義。這個機構的高層主管表示:「在生前告別儀式中,能讓參與者對自己的生命有更真實的感受,激發感恩的心,並能促使家人和朋友彼此饒恕、重新連結。」
這番話反映了傳道書的作者睿智的教導:「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7章2節)。死亡提醒我們生命是短暫的,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好好生活、付出關懷。死亡讓我們不再緊緊抓住上帝所賜的恩福,例如財富、人際關係和享樂,而是讓我們懂得享受當下的這些福分,同時我們也能積攢財寶在天上,因為「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 [....]
讀經:詩篇37篇3-7節
雅蘭的丈夫是位牧師,她花了六年的時間試圖做個「完美的師母」,而且總以自己所欽佩的家婆(同樣是位師母)為榜樣。因此,她認為自己不能再兼任作家和畫家。但在埋葬了自己的創造力之後,她變得鬱鬱寡歡,甚至試圖自殺。還好,不久之後有位住在她家附近的牧師,幫助她走出黑暗。這位牧師與雅蘭一起禱告,並要她每天早上花兩小時寫作。這使雅蘭領悟到,那屬乎自己「塵封的使命」,也就是上帝給她的呼召。她寫道:「對我來說,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完整的自我,就是要讓上帝賦予我的每一項創造力都能有發揮的機會。」
後來,雅蘭藉由詩人大衛所寫的詩篇37篇,講述她如何明白自己的呼召。如第4節說:「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雅蘭將自己的道路交託給上帝,相信祂的帶領與引導(5節),上帝便為她開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