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高呼哈利路亞!

讀經:哥林多前書15章50-58節 

幾天前,我和老友鮑勃在我們鄰近的健身房做運動。我注意到他一邊大力踩著室內腳踏車,一邊盯著手指上的血壓計。

「你在幹嘛?」我問他。

他咕噥著說:「看我是不是還活著。」

我反駁:「如果你真的看到自己死了,那你會怎麼樣?」

他笑容可掬地回答:「我會高呼哈利路亞!」

這麼多年來,我發覺鮑勃有一股很強的內在力量。在他人生的旅程接近終點時,面對身體漸衰和不適,他展現極大的忍耐力,對未來充滿信心和盼望。事實上,他不只已找到盼望,而是連死亡也不能壓制他。

誰能在面臨死亡時找到平安和盼望,甚至是喜樂呢?只有那些憑著信心在上帝永恆國度裡有分的,和那些真正知道自己有永生的人(哥林多前書15章52、54節)。擁有這樣確據的人,就像鮑勃一樣 [....]

靈命日糧:善行

讀經:使徒行傳4章1-13節 

在某次旅途中,我和朋友們看見有一家人在路旁,樣子十分無助。朋友們立刻停車,伸出援手,幫忙修車,使車子恢復正常運作,並與這家人的父母交談。接著,還給了他們一些錢買汽油。這家人的媽媽再三地向朋友們道謝,他們回答她說:「我們很樂意幫助你們,而且我們這麼做是奉耶穌的名。」當我們的車子駛離現場時,我心想,朋友們如此幫助有需要的人,並承認主就是他們慷慨善行的源頭,實在是發自內心的行為。

當彼得和約翰醫治那位在耶路撒冷城聖殿外行乞的瘸子時,也顯示出同樣的喜樂和慷慨(使徒行傳3章1-10節)。這事導致他們被逮捕並在公會前受審:「你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但彼得回答他們:「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 [....]

靈命日糧:勝過死亡

讀經:約翰福音5章24-30節 

最近看到一幅令我印象深刻的古畫,畫名「Anastasis」意指「復活」,它以讓人驚嘆的手法來表達基督已勝過死亡。在畫中,剛從墳墓出來的主耶穌,正在把亞當和夏娃從他們的棺木中拉出來,帶他們進入永生。這幅藝術品最精彩的部分,是在於它以這種方式,呈現出這位復活的基督,如何戲劇化地扭轉了犯罪墮落後所帶來的靈魂及肉體的死亡。

主耶穌在上十架受死之前,就已預言將有一天祂會召集信徒、領他們進入一個全新且榮耀的生命。「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約翰福音5章28-29節)

因為基督已勝過死亡,所以墳墓不再是生命的終點。當我們失去所愛的人,並與他們暫時分離時,自然會感到哀痛。但是基督徒並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地憂傷(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耶穌的復活 [....]

靈命日糧:日日復活日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1-18節 

一位在幼稚園當老師的朋友,無意中聽到學生一段生動的對話。小明敏問同學們:「誰愛上帝?」同學全都爭相回答:「我愛!我愛!我愛!」而東東說:「我愛耶穌。」荳荳抗議說:「但祂死了!」東東回答:「是沒錯,但每次復活節祂都會從死裡復活啊!」

當然,年幼的東東未能完全理解復活節的意義。我們知道,耶穌只一次為眾人而死(羅馬書6章10節;希伯來書10章12節),然後也只需從死裡復活一次。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無罪的耶穌勝過死亡,從墳墓裡復活,掙脫了罪的權勢。耶穌以寶血獻上最終的贖罪祭,為我們打開了唯一的道路,讓我們如今與上帝和好,且能夠永遠與耶穌同在上帝家中。

「就是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祂應許我們,祂會為 [....]

靈命日糧:聚光燈下

讀經:羅馬書5章1-11節 

我永遠忘不了1993年的復活主日。那天蘭格(Bernhard Langer)贏得高爾夫球美國名人錦標賽。當他離開第18個洞,前往領取高爾夫球界最教人夢寐以求的綠夾克獎時,一位記者對他說:「這必定是你生命中最重大的日子吧!」蘭格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贏得世界上最重大的錦標賽固然美好,然而更有意義的是,能夠在復活主日贏得,以此慶賀救主耶穌的復活。」

蘭格本可藉機自我誇耀一番,然而他卻將聚光燈轉向耶穌基督。這正是保羅所說的:「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和好,也就藉著祂以上帝為樂。」(羅馬書5章11節)

我們時常想盡辦法引人注意自己的成就,也經常在腦海中回想自己的豐功偉業。即使是保羅,也承認他有許多事可以拿來誇耀,但在他認識基督之後,他卻將那一切看作「糞土」(腓立比 [....]

靈命日糧:我活著

讀經:以弗所書2章1-10節 

羅菈今年52歲,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並不知道在美國政府2011年的資料庫中,自己是被誤列為已死亡的14,000人中其中一位。她不清楚為何不再收到傷殘補助金支票,而她的分期付款和付房租的支票也被退回。於是,她到銀行處理這事情,但銀行職員竟然說她的帳戶已被註銷,因為她已經死了!很明顯,是他們弄錯了。

然而,使徒保羅說以弗所的信徒原本是死的,卻說得沒錯,他們是靈命上死了。在還沒信主之前,他們是死的,因為他們與上帝隔離,並且做了罪的奴僕(以弗所書2章5節),更要在上帝的怒氣下接受懲罰。那是多麼無望的景況!

但上帝是良善的,祂為了拯救以弗所信徒和我們,把這景況扭轉過來。這位永活的上帝,能「叫死人復活」(羅馬書4章17節),將祂的獨生子耶穌派到世上來,藉此賜下祂豐富的憐憫 [....]

靈命日糧:各樣幫助

讀經:創世記41章46-57節 

在美國康乃狄克州新鎮一所小學發生槍擊事件之後,許多人都從心底萌生一股強烈的助人意願。有人捐血給傷者;有餐廳老闆提供免費午餐和咖啡給工作人員;還有人以寫信或只是簡單的擁抱來安慰受難家屬。有些人送上禮金和玩具熊給學童,也有人提供心理輔導。人們都根據自己的特質、能力與資源,以不同的方式伸出援手。

聖經記載了約瑟的故事,告訴我們他如何運用上帝所賜的才能,幫助埃及人度過七年的饑荒日子(創世記41章53-54節)。當時,由於約瑟事先知道前面會有一段艱困的時間,所以他可以好好預備。在約瑟向埃及法老王提出旱年將至的預警後,法老王任命他負責這段為期七年的準備時間。約瑟運用從上帝而來的智慧與洞察力,為埃及做好準備(41章39節)。後來,當「饑荒遍滿天下……約瑟開了各處的倉」(56節),他甚至因 [....]

靈命日糧:主內一家

讀經:加拉太書3章26-29節,4章1-7節 

莫里斯•格里芬(Maurice Griffin)在32歲時被高德柏太太收養,正式成為他們家中的一員。20年前,他曾經是高德柏家庭的寄養孩子,在他們家住了4年之久。儘管莫里斯現在已經獨立自主,但他和高德柏全家一直都渴望能夠辦理正式收養的手續。在手續生效後,他們一家重聚,莫里斯說:「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刻……很高興我終於回到家了。」

對於我們這些已經加入上帝家中的人來說,也會認為那時是此生最快樂的時候。我們相信基督為救主的那一刻,就成為上帝的兒女,祂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得到聖經保證的:「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3章26節)。

我們一旦是上帝的孩子,就擁有屬靈的手足,也就是主裡的兄弟姐妹,而且享有永恆的基業(歌羅西書1章12節)。此外,耶 [....]

靈命日糧:比蜜甘甜

讀經:詩篇19篇7-14節 

電影「歡樂滿人間」中的瑪麗•包萍(Mary Poppins),是個樂觀的仙女保姆,她幫助所看顧的孩子重拾歡樂,克服生活困難。在生活中,我期盼有人對於未來有實際又樂觀的看法。我希望有喜樂且具創意的人,可以幫助我們從看似負面的事情上看到積極的一面。就如保姆包萍最出名的一句話:「只需要一湯匙的糖,就可以把藥吞下。」

大衛寫了一首詩歌,也說到類似的道理。他寫道:「耶和華的典章……比蜜甘甜」(詩篇19篇9-10節)。我們很少聽到真理是甜蜜的,倒是比較常聽到「良藥苦口」,難以下嚥。但是,真理並不單單是醫治疾病的藥物,更是增強健康的食物。真理不是預防接種或注射,而是上等的美味佳餚,吸引飢餓的人想「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34篇8節)。

我們唱「耶穌是最甜美的聖名」 [....]

動畫:誤認身分

這個動畫來自於2014年4月14日的靈命日糧,由Bill Crowder所寫。
想一想,你是如何認識耶穌?你真的知道祂的身分嗎?
即使在今天,認清耶穌的身分仍然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