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耐心等候

讀經:詩篇130篇 

多年來,哈利日復一日地為著遠離上帝的女婿約翰,向上帝傾訴他心裡的憂慮。而在哈利逝世的幾個月之後,約翰終於回到上帝的面前。當約翰的丈母娘瑪莎告訴他,哈利曾經每天都為他禱告時,約翰回答:「我耽誤得太久了。」但是瑪莎卻喜樂地說:「你看,上帝現在應允了哈利在世時的禱告。」

對於我們這些禱告並且等待回應的人來說,哈利的故事可以帶來鼓勵。我們可以學習他「恆切地禱告」,並且耐心地等候(羅馬書12章12節)。

詩篇130篇的作者,也曾經歷在禱告中的等候,他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5節)。他在上帝裡面找到盼望,因為他知道上帝「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7節)。

關於上帝的時間表,作家撒母耳·恩亞(Samuel Enyia)寫道:「上帝並不按照我們的時間,我們的 [....]

靈命日糧:生命嚮導

讀經:提多書3章1-11節 

毛瑞斯·法蘭克(Morris Frank,1908-1980年)在16歲的那一年,雙眼失明。幾年後,他前往瑞士,在那裡他遇見了巴迪(Buddy),這隻導盲犬啟發他在美國建立一所導盲犬訓練學校。

有了巴迪的帶路,法蘭克學會了如何穿梭於繁忙的人行道與交叉路口。有了這個嚮導,他不再與生活脫節,可以自由外出。他說:「真是太棒了!只要巴迪和一條皮帶,我就可以與生活聯繫起來。」巴迪為法蘭克開啟了一條新管道,讓他與周遭的世界聯繫。

上帝的聖靈,也提供了一個管道,讓我們能通往基督裡豐盛的屬靈生活。當我們接受基督為個人的救主,上帝便會透過那位「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聖靈,洗淨我們的罪,並更新我們(提多書3章5-6節)。一旦我們認識基督,聖靈就會幫助我們經歷上帝 [....]

靈命日糧:脫離混亂

讀經:出埃及記8章1-15節 

環顧四周,從觀察到的事物,讓我發現一個事實:井然有序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想到我的辦公室,我總是很驚訝它那麼快就會陷入一團混亂,而我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整理,才能使它恢復秩序、井井有條。的確,秩序需要外來力量的介入,它不會自然形成。

我其實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在聖經中,上帝顯然一直扮演著一個撥亂反正的角色。當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出埃及記7-14章),就曾扮演這樣的角色。當時,上帝差派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法老卻不肯讓他們離開。因為埃及的經濟命脈都倚賴這群希伯來勞工,法老不願失去他們。為了改變法老的想法,上帝降下十個災難。十災當中的頭兩災,法老底下的術士也能如法炮製,但他們卻無法消除任何災難。他們可以製造混亂,但是無法恢復秩序,唯有上帝能辦得到。

只要努力,我們可以 [....]

靈命日糧:誰是中心

讀經:詩篇33篇6-19節 

在十六世紀,天文學家哥白尼主張太陽為宇宙的中心,地球環繞太陽運轉,這給當時的歐洲帶來極大的震撼。最近,我也經歷了人生中的「哥白尼時刻」:意識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世界不會繞著我旋轉,更不會跟隨我的速度、條件和選擇而運行。

我們也許會希望世界繞著我們運行,然而,生命的中心實在不是我們,世上的一切都是以耶和華為中心。從詩篇33篇,我們看到大自然環繞著上帝運行,被祂掌管(6-9節)。祂把海水匯合在一處,收藏深洋在庫房。大自然的萬物都按祂所立的法規而運作。

列國也環繞耶和華為中心(10-12節),萬國的謀略和萬民的計畫,都無法與上帝的旨意背道而馳。唯有耶和華的謀略永遠堅立,祂的旨意萬代常存。

最後,全人類都環繞耶和華而生活(13-19節)。祂看見全人類。祂創 [....]

靈命日糧:作主見證

讀經:使徒行傳1章1-11節 

在好多年前,我從12公尺高的橋上墜落,幾乎沒命。我四肢無法動彈,每天只能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鄰床的病人是一位基督徒,他的妻子特地來對我說:「我先生告訴我關於你的遭遇,我們相信上帝保留你的生命氣息,是因為祂要使用你。我們一直為你禱告。」

當時我愣住了。雖然我從小在教會長大,卻從未想到上帝要介入我的生命。她的話讓我看到這位救主,因為過去我雖曾聽聞但不曾真正認識祂。她的這番話,也開啟了我跟隨基督之路。這位女士實在是一位溫和的見證人,她這些鼓勵的話語,對我來說是何等地寶貴。她熱切地關心一位陌生人,向他訴說上帝的愛是真實的。她的話表達了關愛,也帶來了盼望與應許。

耶穌激勵祂的門徒,也包括我們,向人傳揚上帝的愛:「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 [....]

靈命日糧:促進合一

讀經:箴言6章16-19節 

聖經箴言6章16-19節,以強烈的措詞羅列了耶和華所恨惡的七件事,其中一件是在「弟兄中布散紛爭」。這被視為罪,原因是它破壞了耶穌對門徒合一的渴望(約翰福音17章21-22節)。

當然,那些散佈紛爭的人起初未必有意挑起爭端。他們可能是過於看重個人的需求,或是他們所屬之團體的利益(雅各書4章1-10節)。就好像羅得的牧人和亞伯拉罕的牧人相爭(創世記13章1-18節);耶穌的門徒爭論誰最大(路加福音9章46節);哥林多教會的分派結黨,使教會的紛爭加劇,破壞了聖靈所賜的合一(哥林多前書3章1-7節)。

那麼,促進合一的最佳方案是什麼?這要從改變心思意念開始。當我們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我們就有了謙卑的態度,且將焦點轉向服事別人(腓立比書2章5-11節)。唯有靠著那加給我力 [....]

靈命日糧:快來了!

讀經:啟示錄22章7-21節 

當新的娛樂或運動節目即將登場,或最新科技即將推出時,經常出現「快來了!」這個標語。目的是讓人引頸期待,以興奮的心情準備迎接即將發生的事,即使可能等待數月之久。

當我在閱讀啟示錄時,發現「快來了」這刻不容緩的感覺遍及整卷書,讓我印象深刻。經文並不是說「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耶穌基督將回到世上來」,而是多次出現「必要快成的事」(1章1節),以及「日期近了」(3節)的字眼。在最後一章,主一連說了三次:「我必快來」(啟示錄22章7、12、20節)。有些英文聖經譯本甚至將這句翻譯為「我立刻來」,「我必速來」,以及「我已動身」。

怎麼可能呢?啟示錄撰寫迄今已超過二千年。這段經文中「快」這個字眼,似乎與我們的時間觀念不符。

主要我們全心仰望祂必要成就的應許,而非關注 [....]

靈命日糧:仍能服事

讀經:馬太福音25章14-21節 

薇薇和唐恩已年逾九十,結婚也超過七十年了,他們夫婦兩人向來熱心愛主。最近,薇薇因為髖骨骨折,讓她感到格外沮喪。早在前幾年,他們已察覺自己的體力日漸衰退,對於參與教會生活和服事,總是力不從心。這讓他們感到難過,如今更是倍覺艱辛。

不過,薇薇和唐恩仍然殷勤服事主:他們成了代禱勇士。縱然他們不能經常出席或親身參與教會各樣的活動,但他們卻可以「退居幕後」,以禱告忠心地服事主。

在馬太福音25章論到才幹的比喻,提醒我們必須善用上帝賦予我們的「才幹」。上帝賜給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才能和恩賜,我們不應埋沒這天賦,棄而不用。

上帝不單在我們年輕有力時使用我們,在年少或年老,甚至疾病纏身和年老體弱時,祂一樣要用我們。薇薇和唐恩就藉著禱告持續地服事主。我們應當效法他們,善 [....]

靈命日糧:愛錯對象

讀經:詩篇115篇 

作家暨演說家馬丁.林斯特龍(Martin Lindstrom)認為,對很多人來說,手機就像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不可或缺。他利用核磁共振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只要受測試者看見或聽見自己手機有來電,他們大腦中連結愛與憐憫的區域神經元就會十分活躍。林斯特龍說:「這種反應就像是摯愛的女友、男友或家人站在他們面前一樣。」

誠然,世界上有許多我們喜愛的事物,會佔據我們的感情、時間和心思,看來我們需要不斷衡量生命的焦點。約書亞告訴以色列人,要全心敬拜上帝,專心地事奉祂(約書亞記24章14節)。他所說的,跟當時鄰近國家拜偶像的做法完全相反。那些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詩篇115篇4節),與上帝相比,它們根本毫無能力。因此,上帝告誡祂的子民,要得安穩就該單單求告祂,而不是那些偶像(士師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