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生命泉源

讀經:約翰福音4章7-14節 

在密西根上半島有個奇妙的自然景觀,那是一個約12公尺深,約91公尺寬的池塘。當地原住民稱它為「大冷池」(Kitch-iti-kipi),現取名為「大泉」。翠綠的池水來自地底的天然水泉,每分鐘有超過3萬7千公升的泉水,從地底湧流出來。此外,這裡的水溫恆常維持在攝氏7度,也就是說即使在密西根上半島嚴酷的冬天,池水也不會結冰。在任何季節,遊客都可以觀賞到這座大泉的碧綠泉水。

當耶穌在雅各井邊遇見一位婦人,就告訴這個婦人說,有另一個泉源能讓她永遠得著滿足。但耶穌所指的並不是井水、泉水、河水或湖水。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

耶穌基督所賜給我們的水,是沒有任何一個天然泉水可以媲美的。唯獨耶穌這 [....]

靈命日糧:看那百合花

讀經:詩篇19篇1-6節 

我很喜歡大自然,也常讚美偉大的造物主,但是有時我會誤以為過於陶醉其中是不恰當的。後來,我想起耶穌也曾以大自然為教材。祂以簡單的野花為例,鼓勵人們不要憂慮。祂說:「看那野地的百合花。」並提醒人們這些花朵不勞苦也不紡線,上帝還將它們裝扮得如此光彩奪目。這說明了什麼呢?即使是一朵生命力短暫的野花,上帝尚且給予華麗的妝飾,更何況是我們呢?(馬太福音6章28-34節)

聖經告訴我們,萬物是上帝向我們顯明祂自己的其中一種方式。

詩篇19篇1-2節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詩篇50篇6節裡,亞薩說:「諸天必表明祂的公義,因為上帝是施行審判的。」

使徒保羅也在羅馬書1章20節說:「自從造天地以 [....]

自由是原諒的麥穗

當你感到心痛、無法忘卻對方所帶來的傷害,但別忘了,耶穌自己也受過傷,唯有選擇饒恕,才能讓自己更自由。如果你明白,上帝的力量是你所需要的一切,能填滿心裡的空缺,更深地幫助我們認識「愛」的真正面貌。

靈命日糧 :愛的力量

讀經:約翰一書4章7-10節 

通常只要與領導素質有關的書籍,都會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這些書大都會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位有能力又有效率的領袖。盧雲神父(Henri Nouwen)在所著的《奉耶穌的名──屬靈領導新紀元》一書中,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曾擔任教授,後來加入方舟團體,服事成人心智障礙者。他說:「一個好的屬靈領袖不在於:有多少人看重你?你可以有多大的成就?你能拿出一些成績嗎?而是在於:你愛耶穌嗎?⋯⋯在這個孤獨又絕望的世界裡,我們都極需知道上帝的愛。祂的愛是寬恕、關懷、伸出援手和醫治受傷心靈。」

約翰一書4章9-10節說:「上帝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盧雲神父說:「明 [....]

靈命日糧 :「躺下」

讀經:出埃及記20章8-11節 

我們的黃金獵犬在過於興奮時,就會四肢抽搐。為了防止牠發作,我們會嘗試讓牠平靜下來。我們撫摸牠,溫和地對牠說話,叫牠躺下。當牠聽到「躺下」時,牠便轉身不看我們,還低聲抗議。到了最後沒辦法時,牠才無可奈何地發出一聲嘆息,砰一聲地躺在地上。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躺下來休息。詩篇23篇讓我們知道,好牧人使我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們在「可安歇的水邊」。好牧人知道我們需要安靜和休息,祂更清楚我們自己的需要。

人體的設計構造是需要適當休息的,上帝本身也在創造世界的第七天休息(創世記2章2-3節;出埃及記20章9-11節)。耶穌知道什麼時候該教導眾人,也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祂對門徒說:「來……歇一歇」(馬可福音6章31節)。適當的休息,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神,調整方向。即使是為 [....]

默然愛你

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西番雅書3章17節

靈命日糧 :空城計

讀經:士師記7章2-8節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描繪了諸葛亮如何利用「空城計」這種虛虛實實的心理戰術,讓敵人不戰而退。當十五萬魏軍進攻西城時,西城只有兩千五百名的士兵。然而魏軍抵達時,卻看到城門大開,城樓上諸葛亮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兩名書僮在旁伺候。魏將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時做事謹慎,若城內無兵,怎會如此冒險,大開城門?一定是有伏兵,於是下令全軍撤退。

聖經裡也提到這種虛虛實實的戰鬥策略。在士師記7章裡,儘管敵人「如同蝗蟲那樣多。他們的駱駝無數,多如海邊的沙」(12節),但上帝讓基甸只帶領了三百人,用號角、瓶子和火把,就打敗了敵人。

以色列能打敗如此強大的敵人嗎?靠人的力量絕不可能!他們既沒有軍力也沒有武器,但他們有一樣有用的東西,也是唯一所需要的,就是上帝的應許:「我要用這三百人拯 [....]

靈命日糧 :無盡的愛

讀經:詩篇36篇 

不久前,有位朋友與我分享了一首詩歌的創作背景,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首詩歌:

這段歌詞出自於古老的猶太詩詞,也曾被寫在一所精神病院的病房牆上。

李曼(Frederick M. Lehman)深深地被這首詩的內容感動,因此他想進一步描述上帝的愛。1917年時,李曼是一名勞工,他在午休時坐在一個紙箱上,寫下了這首詩歌的前兩節,以及副歌的歌詞,完成了「真神之愛」這首聖詩。

詩人在詩篇36篇中描述,上帝的愛既可靠又穩妥:「耶和華啊,祢的慈愛上及諸天」(5節)。無論生命的境遇如何──即使是在慌亂困惑中片刻的理智,或是正處於困苦難熬的時期,上帝的愛是我們的盼望,祂是我們永不枯竭的力量和信心之源。

— Joe Stowell

[....]

靈命日糧 :互相激勵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來自牙買加的兩位運動員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和約翰•布雷克(Yohan Blake)在2012年倫敦奧運締造了歷史。他們雙雙參加男子100公尺和200公尺的比賽,囊括金牌和銀牌。儘管兩人在運動場上是競爭對手,博爾特仍然敬重布雷克,認為他是位很棒的訓練伙伴:「過去幾年,布雷克使我成為更好的運動員。他總是和我並駕齊驅,讓我不敢鬆懈。」顯然這兩位運動員經常彼此鞭策、鼓勵,希望能在運動場上追求卓越。

在基督裡的眾信徒也當如此,在信仰中,我們有義務來彼此勉勵,這也是一種殊榮。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

教會不是一個機構,或社交俱樂部。教會應當是我們這一群得以與上帝親近且罪得赦免的人,彼此幫助的地方,以使 [....]

靈命日糧 :上山傳揚

讀經:馬可福音3章1-15節 

我在一份全國報章,看到一篇讚揚一群青少年的新聞,讓我感到驚訝!報導說他們熱愛滑雪板運動,每週在科羅拉多滑雪坡上舉行主日崇拜。這篇由記者金百利所寫的報導吸引了很多讀者。她提到這群青少年不但熱愛滑雪,也樂意與人分享耶穌改變他們生命的見證。一個基督徒青少年協會支持這些青少年,裝備並訓練他們去傳揚上帝的愛。

許多事自己去做,比訓練別人去做更加容易。然而,耶穌卻費盡心力訓練了十二個門徒,讓祂的信息得以在全世界傳開。當祂面對人們迫切的需要,喧鬧著要得著醫治,祂就上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差他們去傳道」(馬可福音3章14節)。

其中一位科羅拉多的滑雪板青年談到她所接受的門徒訓練,她說:「我一直沒辦法和家人或是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我總是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