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上帝同在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那天,我在羅馬尼亞布克勒斯特神學院的教堂給學生講課,整個房子裡就屬他最顯眼。其他的學生都穿得頗為正式,而他的穿著卻比較隨意,使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他。我不知道他為何如此獨創一格,但我倒是記住了他的名字。

課堂結束時,他上前來自我介紹。我問他姓名,他說:「以馬內利。」這回答讓我感到訝異,便問他是否知道其意義,他自豪地說:「知道!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我常想起這年輕人和他在人群中特殊的樣子。正如耶穌將上帝的同在帶到這世上,聖經說:「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章23節),上帝也呼召我們將祂的同在帶給世人,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福音20章21節)

今年聖誕節,我們獻上給主的最佳禮物,就是活出效仿基 [....]

靈命日糧:奇妙聖誕

讀經:歷代志上16章7-13節 

記得當年我在神學院修讀,第一個學期結束時,有人為我和家人提供了機票,使我們可以返回家鄉過聖誕。啟程的前一晚,我們發現口袋裡的錢不足20元,絕對不夠支付停車費、交通費和其他開銷。我們為此苦惱不已,決定為這件事禱告。雖然我們的孩子當時還很年幼,大的六歲,小的才兩歲,我們仍帶著他們一起禱告。

正當我們禱告時,公寓的走廊傳來了腳步聲,接著「咻」一聲,有個信封從門縫底下滑進來。信封裡有50美元,那是一份沒有署名的捐助。

六歲女兒臉上驚奇的神情正好表達了我們內心的驚嘆。偉大的上帝在同一瞬間垂聽和回應我們的禱告,將祂的名字銘刻在小女孩的心版上。所以,就像詩篇作者大衛一樣,我們也可以「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歷代志上16章9節)。

在耶穌降臨的第一個聖誕夜,這位偉大 [....]

靈命日糧:光和影

讀經:以賽亞書9章1-7節 

藝術評論學家思萊夫(Seymour Slive)在評論荷蘭畫家林布蘭(1606–1669年)時,稱他為光線和陰影的大師,最擅長用畫布說故事。在林布蘭的油畫「牧羊人的敬拜」中,畫家描繪了伯利恆城黑暗馬廄裡的情景,兩個牧羊人跪在搖籃旁邊,其他人則站在遠處,有一人手裡提著一盞燈籠。但是最亮的光並不是從燈籠裡照射出來的,而是發自基督聖嬰,祂的光照亮了圍繞在祂身旁的人。

在耶穌降生的七個世紀以前,以賽亞用光和陰影的形象預言以色列救主的來臨:「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以賽亞書9章2、6節)

雖然每個人從林布蘭的畫裡看到的故事可能都不一樣,但在馬廄裡的人物都可能象徵了我們所處的位置。我們是跪下敬拜 [....]

靈命日糧:到避難所

讀經:箴言18章1-10節 

在中世紀的時候,農夫通常都在田地耕作,看守農作物。當他們看見敵人從遠處來襲,就會趕緊與家人逃到堅固的城堡中尋求庇護,躲避那些搶掠者。

好幾個世紀以來,法國的卡爾卡松城(Carcassonne)都是中世紀人們的避難所。這個石頭堡壘在公元前五世紀建造,為羅馬人、高盧人、西哥德人、法蘭克人和法國人提供了保障。寬廣的土地,雄偉的瞭望塔,以及固若金湯的防禦城牆,讓躲藏在防護牆內的人們覺得安全無虞。

身為基督徒,我們有永活的上帝為我們的避難所。箴言告訴我們:「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言18章10節)。「耶和華的名」是指上帝的屬性:信實、權能、慈悲。「安穩」是指「位居遠離危險的高處」。

有時候,我們會面臨威脅,使我們想尋求庇護。於是,有些人在物 [....]

靈命日糧:賜下兒子

讀經:路加福音1章26-33節 

韓德爾的「彌賽亞」聖劇中,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就是第一部分的「因為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的快樂樂章。我尤其喜愛合唱團高聲唱出「有一子賜給我們」的方式。這些話語,當然是取自以賽亞書9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韓德爾莊嚴的音樂響徹雲霄,頌讚那位在第一個聖誕節,以肉身來到世間的上帝之子。

新約聖經更進一步說明這「一子」是誰。在路加福音1章,天使奉差遣向馬利亞顯現,並且以四種方式來表明嬰孩耶穌的身分。祂是馬利亞的兒子,因此具備完全的人性(1章31節)。祂是至高者的兒子,因此具備完全的神性(1章32節)。祂也是大衛王的子孫,因此有王室的血統(1章32節)。而且祂被稱為上帝的兒子(1章35節),使祂在各方面與天父有同等地位。正因為耶穌擁有以上的這些身分,所以唯有祂 [....]

靈命日糧:不會全空

讀經:詩篇107篇1-9節 

我們的孫女茱莉亞,整個夏天都在烏干達的一間孤兒院工作。在她實習的最後一天,她和每一個小朋友道別。有一位名叫蘇瑪亞的小女孩很難過地對她說:「明天妳要離開我們,而下星期其他姨姨(實習生們)也要離開了。」

當茱莉亞承認她確實要離開時,蘇瑪亞想了一會兒後大叫:「這樣一來我們這兒都全空了。你們沒有人會留下來。」茱莉亞再度同意她的話。小女孩又想了一下,然後說:「但是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因此這裡不是全空的。」

其實,我們都明白這種「全空」的感覺。這是一種空虛感,無論是友誼、愛情、性、金錢、權力、名氣或成就都無法抒解。這空虛感即內心渴望某種無從定義、無比珍貴,卻已失落的東西。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催逼著、提醒著我們,心中仍渴望得到那難以言喻的東西,希望填滿心中的空虛。然而,我們所得到 [....]

靈命日糧:愛與支持

讀經:腓立比書4章10-18節 

有位朋友在發展中國家的孤兒院服事,我收到她所寫的信說:「昨天,我坐在辦公桌前,注意到地板上有一列螞蟻爬行。我循跡追蹤,赫然發現整幢辦公室裡外的牆壁都爬滿成千上萬的螞蟻,密密麻麻地覆蓋在所有東西之上。還好,有一名工作人員⋯⋯開始處理。不到一小時,螞蟻都消失了。」

接著,我的朋友還關心我的工作如何,足見她對此事毫不在意。有時,我們實在需要他人提醒,去關心這些願意離開方便舒適的環境,甘心服事的人。上帝呼召我們每一個人走上不同的服事之路,而有些道路是崎嶇的。在一個滿是螞蟻的辦公室工作,絕對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我的朋友也不是為了好的工作環境才到那裡工作的。

她和許多獻身的信徒一樣,全心奉獻給主。他們為了尊崇愛我們的上帝,認為放棄一些「必需的」舒適和方便,只是微不足道的事。 [....]

再多一點點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事奉中所受的委屈和失望,我深感孤單、疲憊,極想退去。感謝上帝!祂讓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我的主,去看自己的服事。

靈命日糧:反向生活

讀經:馬太福音16章21-28節 

芝加哥河的不尋常是因為它向後倒流。一個世紀前,工程師使它改流,不流入密西根湖。因為該城市的居民將芝加哥河當成垃圾場,不管是洗碗水、污水,或是工業廢水都全部注入河中,繼而流入密西根湖。而該湖供應城市飲用水,數以千計的居民因此生病甚至死亡,於是市政府決定讓芝加哥河水流向相反方向,從密西根湖流出來。

耶穌在世上的遭遇,似乎也和我們所期望的完全相反。祂身為榮耀的君王,卻降世成為脆弱的嬰兒;祂道成肉身成為人子,卻需要忍受人們褻瀆的指控。祂身為世上唯一全然無罪的人,卻被當成罪犯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耶穌卻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活在世上(約翰福音6章38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穿戴耶穌的態度和行為,如:祝福我們的敵人(羅馬書12章14節),看重敬虔勝於財富(提摩太前書6章6-9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