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勝過罪惡

讀經:約翰一書1章 

不久前,有人問我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你能夠堅持多久不犯罪?一星期?一天?一小時?」這個問題該怎樣回答呢?如果我們誠實以對,或許會說:「我們無法一天不犯罪。」又或許我們回顧過去的一週,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向上帝認罪。如果我們說,自己在過去的一週裡,無論在思想和行為上都沒有犯罪,那真的是自欺欺人了。

上帝鑒察人心,也知道我們是否感受到聖靈的責備。如果我們真瞭解自己,我們應當時時謹記約翰一書1章8節的經文:「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然而,第10節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祂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必定不希望這成為我們的寫照。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當我們認罪並需要得到赦免時,上帝會如何回應呢?」答案是:「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 [....]

靈命日糧:歸給當得的

讀經:羅馬書13章1-10節 

我和丈夫居住在鄉村,周圍環繞著農田。這裡常說一句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飯時,應該記得農夫的辛勞。因農夫們在烈日下辛勤地耕作、播種、收割,才使我們有食物填飽肚子,所以我們當對他們心存感謝。

然而,每當我感謝農夫時,我也提醒自己要讚美上帝。因為祂才是真正為我們提供日常飲食的那一位。因為祂賜下陽光、降下雨露;讓種子破土而出、莊稼開花結果。

雖然宇宙萬物都屬於上帝(詩篇24篇1節),但祂卻選擇人類成為管理者。我們當尋求祂的智慧,善用地球資源,成就祂的事工(115篇16節)。祂不但要我們管理祂所創造的世界,也要我們按祂的旨意維持社會秩序。為此,我們當尊重那些在位掌權者;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恭敬的,恭敬他;並彼此相愛,常以為虧欠(羅馬書13章7-8節)。然而, [....]

新的生命

我感謝上帝的賜福,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盛與精彩。我想,假如上帝透過我的生命,使我周遭親友生命變得不一樣的話,豈不也是祂所彰顯的神蹟嗎?

靈命日糧:為何膽怯

讀經:馬太福音8章23-34節 

小時候,我很難安然入睡。父母剛熄燈,我就會開始幻想一些可怕的事。想到扔在椅子上的衣服突然騰起化為火龍,或是床底下突然竄出可怕的怪物,就讓我嚇得無法入睡。

後來,我發現這種讓人窒息的恐懼不限於小孩,成年人也無法豁免。因為恐懼,我們不肯寬恕他人;因為恐懼,我們在辦公室不敢堅持立場;因為恐懼,我們害怕獻身服事上帝;也因為恐懼,我們不敢反對朋友們一致的意見。如果我們單靠自己的力量,就會發現生命的道路上,橫亙著無數條張牙舞爪的火龍。

在門徒的船隻遇到暴風雨的故事裡, 耶穌是唯一不害怕的人。沒錯,我們的主耶穌不怕暴風雨,也不怕被鬼附身的人(馬太福音8章23-34節)。

在面對恐懼時,想想耶穌問的這句話:「為甚麼膽怯呢?」(26節)並且提醒自己,祂總不撇下、也不丟 [....]

靈命日糧:幫助他人

讀經:利未記19章9-15節 

當皚皚的暴風雪覆蓋著大地時,牧場主人必須親自餵養他們的牲畜。因為當乾草從馬車和貨車拋下後,強壯的牲畜就會擠到前方。除非主人的介入,否則膽小的和生病的牲畜只能吃到一點飼料,有時甚至連一點也搶不到。

難民營和社福中心的員工也提出他們遇到類似的情況。當他們發放必需品時,老弱病殘可能也無法擠到最前面。就像牧場主人一樣,難民營和社福中心的工作人員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保證弱勢群體的利益。

其實,他們執行的是上帝在很久以前就提出的方針。在利未記19章,摩西吩咐以色列的農夫和葡萄園主在收割時,要在田裡留一點農作物,好讓窮人和寄居人有東西可吃(利未記19章9-10節)。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照顧那些軟弱和貧窮的人。不論是教師鼓勵內向的學生可以放開一點;同事間互相幫助;囚 [....]

靈命日糧:一片拼圖

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 

在克莉絲蒂的生日派對上,壽星反而給在場的每個人送了一份禮物。她親自為每一個人寫了一張紙條,表達了我們在她生命裡的意義,還說上帝所造的我們獨一無二,以示鼓勵。每張紙條還附帶了一片拼圖,藉此提醒我們,在上帝計畫的大拼圖裡,我們每個人都是裏面的一小片,都是獨特的,都很重要。

這個經歷使我能用新的眼光來閱讀哥林多前書12章。使徒保羅把教會──上帝的肢體,和人的身體相比較。就如同人的身體有四肢和五官一樣,它們都是身體的一部分。在教會裡沒有一位基督徒可以宣稱自己是獨立的肢體,或者告訴哪個肢體他是多餘的(哥林多前書12章12-17節),因為「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哥林多前書12章18節)。

當看到別人和自己有不同的恩賜,並更引人注目時,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微 [....]

靈命日糧:羞愧難堪

讀經:約翰福音8章1-11節 

警車的燈光閃爍,原來有一位司機因違規被警察攔下來了。當警察拿著罰單走回警車時,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位女司機無助地坐在方向盤後面,臉上佈滿羞愧的表情。有行人路過時,她會試著用手遮住臉,生怕有人認出她。她的行為提醒我:當我們不當的行為舉止被揭發時,有多麼難堪。

聖經記載,一名有罪的婦女,因她不道德的行為而被帶到耶穌面前。群眾不僅圍觀,還紛紛譴責她,要求定她的罪。雖然耶穌是唯一有資格定這位婦人罪行的,但祂卻表現出憐憫。在打發指控婦人的人們離開之後,耶穌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章11節)。耶穌不定這婦人的罪,讓我們看到祂的憐憫,也提醒我們上帝的饒恕恩典;祂吩咐那個婦人不要再犯罪,讓我們看到,祂渴望我們能喜樂地生活在祂的恩典之中。透過這兩個因素,我 [....]

深刻

直到我們尋見了那生命的出口;畫出了正確的解答之後,我們才驚覺,原來上帝要我經歷這些挫敗,是為了要讓我對正確的道路更加深刻。

靈命日糧:災難日記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19-33節  

神學家孔嘉(Yves Congar)十歲的那年,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侵佔了他所居住的法國小鎮。孔嘉的媽媽鼓勵兒子寫日記,結果他以敘述和速寫的方式,把德軍佔領自己家鄉時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了下來。他透過孩子的眼光,在日記中紀錄了那個災難的世界。在那段時間裡,他耳聞目睹的事對他的生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讓他覺得上帝正呼召他帶人信主。

幾千年以前,先知耶利米也親眼見證了古巴比倫入侵耶路撒冷的情景。他把自己看見的寫在「日記」──耶利米哀歌之中。儘管景況令人沮喪,這位先知在上帝那裡找到了盼望。他寫道:「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袮的誠實極其廣大!」(耶利米哀歌3章22-23節)

有時候,我們感覺到災難壓頂,四面楚歌,但 [....]

靈命日糧:父親的話

讀經:詩篇119篇89-93節 

有一次,吉姆•大衛森去攀登瑞尼爾山。下山時,他失足從冰橋上跌落,掉到冰隙中。那是冰川的冰壁裂縫,漆黑一片。當時,渾身血跡和瘀傷的吉姆站在黑暗的冰隙,他想起童年時,父親時常提醒他,只要能突破困境,就能成就一番大事。父親這番話,幫助吉姆在極少裝備和極度困難的景況下,花了五個小時爬出黑暗的冰隙,得以脫險。

同樣的,詩人似乎也是透過想起天父的話語,從而脫離煩惱和痛苦的深淵。他更承認,要不是上帝和祂的話使他有喜樂,他必定無法支撐下去,而在痛苦中死亡(詩篇119篇92節)。他對上帝永恆的話語(89節)和祂信實的本質(90節)展現出完全的信心。而因著上帝的信實,詩人承諾他永遠不會忘記上帝對他說的話,因為這些話拯救了他的生命,並帶給他力量。

當我們面臨愁苦或被困在深淵時,只要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