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堅固磐石

讀經:馬太福音7章24-27節;以弗所書2章18-22節 

有一次,我和丈夫到麻州旅遊,參觀了具有象徵意義的普利茅斯岩(Plymouth Rock)。據說,這是1620年清教徒搭五月花號抵達美國時,踏上陸地的第一塊岩石。我們很高興得知這岩石的意義深遠,可是當看見岩石竟然這麼小,我們又驚訝又失望。後來,我們才知道,由於長年受到侵蝕,加上遊客東切西割,現在的普利茅斯岩只有當初的三分之一大。

聖經稱耶穌為磐石(哥林多前書10章4節),祂永不改變(希伯來書13章8節),祂是我們生命根基的堅固磐石。教會(信徒的身體)是建造在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的根基上,在祂裡面,所有信徒也被連結起來(以弗所書2章20節)。

當生命的風暴侵襲我們,耶穌就成為我們緊抓的堅固磐石(馬太福音7章25節)。作家蘭歌(Madeleine L’Engle [....]

靈命日糧:施予之福

讀經:馬可福音12章38-44節 

在馬可福音12章40節中,耶穌斥責耶路撒冷一個貪腐的會堂侵吞寡婦的家產。過後,有一個寡婦仍願意將她最後的幾個小錢獻上,這事情實在令人費解。然而,耶穌卻從這個婦人的行為,看到正確的金錢觀(41-44節)。

柯斯比牧師(Gordon Cosby)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救主教會」(Church of the Saviour)事奉時,講述了一位寡婦的故事。這寡婦的收入只是僅僅足夠六個兒女溫飽,然而每星期,她都會忠心地把四美元放到奉獻盤上。一位執事建議柯斯比去勸她,將奉獻的錢省下來,當作自己的家庭開銷。

柯斯比牧師依照執事的建議去做了,但過後他卻非常後悔。那婦人對他說:「這會讓我失去僅有的尊嚴和人生意義。」她早已學會給予的秘訣:施比受更有福。沒錯,窮困的人需要經濟上的援助,但 [....]

靈命日糧:靠主得勝

讀經:撒母耳記下5章17-25節 

大衛王這次再度對抗死對頭。多年前,當大衛還是個年少的牧童時,他用石頭擊敗了非利士人最強的戰士歌利亞(撒母耳記上17章)。如今,大衛當上了以色列王,非利士人又來了!因為他們聽說大衛作王,於是要去攻擊他(撒母耳記下5章17節)。

當面臨困難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驚慌,也可以開始計畫,或者,我們可以跟大衛一樣先向上帝禱告。聖經說:「大衛求問耶和華」(19節),耶和華上帝便引導他。

大衛要與非利士人兩度交鋒,一次是在巴力‧毗拉心,另一次是在利乏音谷。大衛非常明智,懂得先去求問上帝,因為這兩場戰役使用的戰略不同。在第一場戰役中,上帝單單用自己的力量擊潰敵方,正如大衛記載:「耶和華在我面前沖破敵人」(20節)。到了第二場戰役,上帝給大衛一個作戰計畫,大衛依計行 [....]

靈命日糧:萬務都有定時

讀經:傳道書3章1-8節 

在60年代,民謠搖滾組合伯茲樂團(The Byrds)唱紅了「轉!轉!轉!」(Turn! Turn! Turn!)這首歌,成為當時美國百大流行歌曲榜的第一名,風靡全球。聽眾對其歌詞深深著迷,有趣的是,除了最後一句歌詞之外,這首歌所有的歌詞其實都是出自聖經舊約的《傳道書》。

《傳道書》的作者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3章1節)。接著他列出了人生的歷程:生與死、得與失、淚水與歡笑、哀慟與歡舞。我們的生命就像大自然中的季節一樣,不斷地變化,並且任何一個景況都不會長久不變。

有時候,我們欣然接受生命中的改變;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不願意轉變,尤其是那些帶來悲傷和失去的轉變。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為著上帝的永恆不變而感恩。祂曾透過先知瑪拉基說:「因我耶和華是 [....]

靈命日糧:獎勵好行為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11節 

在我們教會的一項兒童事工中,每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好表現時,就發給他一張卡片。孩子收集到一定數目的卡片,就可得到獎品,以獎勵他們的好行為。我們希望藉此強調好行為,而不是專注在孩子的壞行為上。

有一回,當我們發卡片給11歲的泰瑞時,他回答說:「謝謝了,我不需要。我要有好行為,而且我的好行為不需要獎勵。」對他而言,選擇正確的行為本身已經是個獎賞了。正確的價值觀肯定已穩固地栽種在他心中,不管是否有獎賞,他也要活出好行為。

身為耶穌的門徒,我們最終會得到獎賞。哥林多後書5章10節說:「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然而,得獎賞不應該是我們有好行為的動機,也不是得到救恩的理由。活出愛上帝的生命並且討祂的喜悅,才應該是我們心裡的渴求。

我們既然愛上帝,就會盡力 [....]

微笑吧!台灣

我們不能改變目前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媒體或是社會都有負面訊息傳遞到我們身上,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用「微笑」來感染我們周圍的人們,鼓勵他們一同把微笑傳遞出去,有機會也把我們的見證與他們分享。

靈命日糧:躍過牆垣

讀經:羅馬書12章14-21節 

理查.柯克蘭(Richard Kirkland)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1861-1865年)南方軍的士兵。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役中,北方軍於瑪儀高地進攻失敗,許多受傷的北方士兵被遺棄在戰場的無人地帶,痛苦哀號。柯克蘭徵求了上司的允許去幫助他們。他收集許多水壺,冒險躍過石牆,救援這些士兵。這位「瑪儀高地上的天使」不怕危險,勇敢地向敵軍的戰士傳遞了基督的恩慈。

我們未必有機會在戰場上面對敵人,但我們身邊卻有許多受苦的人,他們寂寞孤獨、喪失親人、患病、被罪綑綁。他們希望得憐憫與安慰,盼望與幫助,但我們卻因自身事務而忽視他們。

柯克蘭身體力行,傳遞了基督般的憐憫,實踐了耶穌的吩咐:「要愛你們的仇敵」(馬太福音5章44節)。當保羅引用箴言25章21節,他也同樣傳遞這個訊息: [....]

靈命日糧:安靜休息


讀經:詩篇46篇 

「火戰車」這部電影是紀念奧運金牌得主李岱爾(Eric Liddell)。他在1924年巴黎奧運的隔年,前往中國宣教。過了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了安全起見,李岱爾將家人送往加拿大,自己卻留在中國。結果,他和其他外國宣教士被捕,送到日本集中營。被囚數個月後,他就患上腦瘤。

當時每個星期日下午,一支樂團會在醫院附近表演。有一天,李岱爾請他們演奏詩歌「我靈鎮靜」。我想,當時他是否細細品味這些歌詞:我靈鎮靜!光陰如飛過去;那日與主永遠同在一處;失望,憂驚,那日都要消散;重享純愛,忘記一切愁煩;我靈鎮靜!那日眼淚抹乾,我們歡聚,永享恩眷平安。

李岱爾在聽到這詩歌之後三天,便離開世界。這優美的詩歌帶出了聖經的真理,為他帶來安慰,使他能夠安然面對死亡。大衛在詩篇46篇10 [....]

靈命日糧:誰說真話


讀經:約翰福音8章31-47節 

在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電視報導相關的演講和辯論時,往往有分析員對競選人進行「真相調查」,比較他們的言論和實際行為,檢視他們是說了真話,或是為了贏得競選優勢而操弄是非。

使徒約翰記載了耶穌與群眾之間的一場辯論,當時群眾認為耶穌所宣告的都是謊言,但耶穌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這些人卻說自己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質問耶穌:「你怎麼說『你們必得以自由』呢?」(33節)

辯論持續著,耶穌一再表示,祂所說的是真理(34、40、45-46、51節)。後來,有些人相信了耶穌,有些人卻仍然惱怒衪,不肯相信。

其實,這場辯論今天仍然持續,反對耶穌的人仍想要扭曲祂的言論,使其成 [....]